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长城证券]:垂直一体化能力持续提升,新业务打开长线空间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垂直一体化能力持续提升,新业务打开长线空间

2023-05-10邹兰兰长城证券花***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垂直一体化能力持续提升,新业务打开长线空间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和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85.90亿元,同比增长13.30%;实现归母净利润6.48亿元,同比增长28.37%;实现扣非净利润5.03亿元,同比增长23.39%。公司2023年Q1实现营收17.37亿元,同比下降9.24%,环比下降28.00%;实现归母净利润1.45亿元,同比增长19.92%,环比增长208.48%;实现扣非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增长1.67%,环比增长794.67%。 营收规模持续增长,盈利能力逐步提升:2022年,公司持续优化天线、无线充电、EMI/EMC等成熟业务,成熟业务整体保持平稳发展;同时,高精密连接器、LCP模组/毫米波天线、UWB、汽车互联产品、被动元件等新业务收入规模迅速扩大,其占营收比重不断提升,盈利能力也逐步提升。2022年全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1.81%, 同比+2.64pcts; 净利率为7.65%, 同比+0.79pcts。费用方面,2022年全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及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67%/4.19%/7.45%/1.03%,同比变动分别为-0.41/+1.29/-0.83/+1.15pcts,其中,2022年管理、财务费用的费用率及绝对值同比均有所上升,分别系2022年职工薪酬费用增加以及上期存在股份支付费用冲回、汇率变动引起的汇兑损失增加所致。 垂直一体化能力持续提升,客户开拓进展顺利:2022年,公司持续加大对基础材料、基础技术的投入,锤炼垂直一体化能力,提升技术竞争力。一方面,公司持续强化“LCP材料->LCP零件->LCP模组”一站式能力,自主研发的LCP薄膜、LCP高频FCCL均已顺利通过美国UL认证;同时,公司已开发出具备4μm-100μm全系列规格的LCP产品,顺利切入国际大客户供应链。公司LCP模组已服务北美大客户;LCP薄膜已应用于声学振膜领域,批量供应国内外多家大客户。另一方面,公司持续优化成熟业务,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应用前景好的产品,同时加大对新业务的研发投入与市场拓展力度,为公司业绩增长注入新动能。BTB连接器方面,公司超小间距的BTB连接器打破海外厂商垄断,实现对国内外知名科技厂商的批量供货,该业务快速放量,已与北美大客户进行项目合作;磁性连接器方面,公司已经全面打入北美大客户,收入规模不断扩大;高精密连接器方面,在商业卫星通讯领域,公司高频高速连接器已取得大客户的认可,实现批量供应。此外,在UWB领域,公司已成功开拓智能医疗设备、智能安防、追踪器、移动支付、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电动单车、智能门锁、智能汽车等领域的行业重要客户。 受益新兴领域快速发展,智能家居&车电共筑增长第二极:在5G技术、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带动下,物联网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其中智能家居是物联网产业中快速发展的突出领域。根据IDC研究报告,2023年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将温和增长2.2%,预计2027年设备数量将达到12.3亿;2023-2027年,国内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的CAGR为21.4%,2025年智能家居设备总出货量将接近5.4亿台。目前,公司已与NXP达成战略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进UWB在物联网、车联网领域的应用,积累了丰富的场景应用经验。随着UWB技术不断发展、智能家居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公司有望凭借领先优势,把握新兴业务增长机遇。此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景气度也为公司盈利增长注入了新动能。根据中汽协数据,2022年中国汽车销量2686.4万辆,同比增长2.1%,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渗透率为25.6%,发展势头迅猛。在汽车互联业务方面,公司已获得大众、东风本田、广汽本田、一汽红旗、一汽奔腾、长安汽车、Rivian、奔驰、美国伟世通等国内外主机厂及Tier1的供应资质,正在进行相关产品的研发,并与Tesla、ZOOX、比亚迪、丰田、日产、长安、华为、小米、哈曼、Novem等国内外十几家主机厂及Tier1进行商务与项目接洽。未来伴随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成长,公司的汽车互联产品有望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射频元器件企业,是最早开展5G技术研发的企业之一。公司紧抓行业发展趋势,一方面向产业链上游环节的电子材料与元件延伸,另一方面加快拓展物联网/智能家居、商业卫星通讯、智能汽车等新行业,打开公司发展新空间。2022年,公司新开拓进展顺利,业务优化与转型已初见成效,垂直一体化能力持续增强,物联网/智能家居、商业卫星通讯、智能汽车等新业务营收规模逐步扩大。我们看好公司下游应用市场空间广阔,公司的传统业务、新兴业务面临较大增长机遇,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51亿元、10.17亿元、14.57亿元,EPS分别为0.88元、1.11元、1.51元,PE分别为21X、17X、12X。 风险提示:管理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外部经济变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