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空气储能(CAES)是一种绿色能源存储技术,通过在电网负荷低谷期将电能用于压缩空气,然后在负荷高峰期释放压缩空气推动汽轮机发电。这一技术自1978年德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商业性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以来,经历了从萌芽、启动到高速发展的阶段。中国在2004年开始相关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实现了从技术追赶至全球领先的地位。
行业特征与发展趋势
- 技术特性:压缩空气储能具有工作时间长、成本经济、安全性好等特点,但目前市场渗透率较低,约为0.5%,市场潜力巨大。
- 市场规模:从2021年的12.8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8.4亿元,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41.3亿元,显示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 竞争格局:中国压缩空气储能行业尚处于初期商业化阶段,竞争格局分散,龙头地位尚未稳固。大型央企和民营企业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了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 行业趋势: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政策的支持,压缩空气储能有望成为抽水蓄能的重要补充,渗透率和市场规模均有望提升。
技术与应用
- 产业链:包括上游设备供应商(如空气压缩机、透平膨胀机、换热器和盐矿企业)、中游系统集成商和项目建设方、以及下游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的对接。
- 成本结构:空气压缩机、透平膨胀机和换热器是核心设备,成本占比分别为20%、20%、12%。
-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密集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特别是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 典型案例:中储国能、中国电建、华能集团等企业在压缩空气储能领域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和技术实力。
市场规模与前景
- 市场规模:中国压缩空气储能市场规模从2021年的182.5MW,12.8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8.4亿元,预计2027年将突破100亿元大关。
- 增长动力:主要得益于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和市场需求的增加。
- 竞争态势:随着行业的发展,预计未来竞争将更加激烈,掌握核心技术、稳定人才团队和拥有强大资金实力的企业将在市场中占据优势。
压缩空气储能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推动,预计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