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 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1.62亿元,同比增长39.63%,实现归母净利润10.64亿元,同比增长16.17%;归母净利率为2.04%,同比减少0.41pct。2023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4.78亿元,同比减少1.34%,环比减少32.74%;实现归母净利润-1.65亿元,同比减少273.54%,环比减少143.79%;归母净利率为-1.57%,同比减少2.46pct,环比减少3.61pct。 评论: 动力电池出货增速亮眼,23年业务放量可期。公司22年动力电池业务实现营收126.87亿元,同比增加332.56%;毛利率为10.28%,同比增加11.15pct。 22年,公司实现动力电池出货12.11GWh,同比增加244.03%,出货增速表现亮眼,与此同时,公司22年实现动力电池装机9.2GWh,同比增长253.2%,装机增速位于全球前十大电池厂中第一位。23年Q1,掣肘碳酸锂跌价和新能源汽车销量放缓,公司存货跌价大幅增加,同时动力电池出货承压,我们预计公司Q1实现动力电池出货2.12GWh,同比减少14.16%。23年4月起,伴随大量新车上市,下游整车需求有望逐步恢复,由此对公司动力电池出货形成支撑。同时,公司首发闪充电池2.0方案,高性能动力电池提升产品力,有望促进电池出货。 储能业务加速发展,投身蓝海市场实现量利齐升。公司22年储能系统类业务实现营收4.55亿元,同比增加50.36%;毛利率为20.13%,同比增加0.88pct。 在硅料价格持续回落的背景下,下游光伏及储能装机显著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3年Q1储能业务实现营收2.81亿元,同比增加204.47%。预计2023年全球电化学储能新增装机将达到22GW,同比增加117.82%,公司全面布局表前及表后储能,有望充分享受行业红利迎来量利齐升。 消费电池业务表现承压,23年有望实现修复。22年,公司消费电池业务营收320.15亿元,同比增加18.65%;毛利率为13.79%,同比下降2.32pct。掣肘22年全球通胀带来消费预算紧缩,以及消费电子去库存行业周期,公司采取“以量换价”策略,牺牲部分的毛利但取得营收的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3年Q1消费电池业务实现营收55.73亿元,贡献毛利6.57亿元。伴随锂威产能的逐步释放以及稼动率提升,公司消费电芯自供率有望进一步提高,由此缓解成本端压力,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各地“促消费”政策的落地,消费电子终端需求或逐步回暖,对公司业绩形成修复。 投资建议:公司动力电池业务有望伴随整车销量回暖逐季向好,储能业务或将延续高景气,消费电池业务有望依托稼动率及电芯自供率的上升,实现毛利逐步修复。考虑整车降价或降低电池溢价空间,经济“弱复苏”逐步证实,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63/17.90/22.78亿元(前值20.06/33.38/-),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28/17/13倍。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2024年20x PE,对应目标价19.22元,维持“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储能需求不及预期,笔电拓展不及预期。 主要财务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