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季度中国40城办公楼市场指数概览
市场概况与指数解读
- 指数体系:该指数采用2022年第一季度作为基准,用于评估城市间及时间轴上的办公楼市场表现,便于横向对比城市发展水平和纵向追踪市场动态。
场景修复与经济影响
- 活跃度提升:疫情后,办公楼租赁市场的问询、带看等活动在多数城市快速回升,市场呈现回暖趋势。
- 成交表现:短期内实际成交量及新增需求量的反弹动力不足,原因包括经济承压的滞后影响和对经济不确定性的担忧。
租金与空置率
- 全国40城办公楼市场:租金持续承压走低,空置率变动显示市场复苏过程中的不均衡性。
- 成本考量:大型企业注重成本节约,小微企业对租金成本高度敏感。
复苏特征与分化
- 城市间差异: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与二线、三线城市(如银川、拉萨)在办公楼市场表现上存在显著差距。
- 复苏不均衡:不同城市、不同群体(如机会型与生存型租户)在复苏速度和策略上展现出明显差异。
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办公楼市场
- 经济贡献:办公楼宇对城市经济的正面影响,包括税收、就业创造等。
- 指数发布背景:仲量联行自2022年起发布中国40城办公楼指数,旨在提供专业数据,聚焦市场综合价值。
主要城市群市场总结
- 京津冀城市群:北京引领复苏,金融行业贡献显著;天津市场活跃,内资金融服务业为主导;石家庄市场交易平淡。
- 长三角城市群:上海复苏迹象明显,科技互联网需求旺盛;杭州、南京、合肥各具特色,分别以科技、金融、新兴行业为亮点。
- 大湾区城市群:广州、深圳、佛山市场表现各异,广州预租赁成交增加,深圳和佛山净吸纳量同比有所变化。
重点城市指标
- 租金降幅:全国20个重点城市租金降幅收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 空置率变动:部分城市空置率环比下降,但成都等地空置率继续上升,反映出市场供需失衡。
长期展望
- 经济复苏:预计2023年中国商业地产市场将与经济走势同步,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复苏前景乐观。
- 制造业与服务业:制造业的韧性和服务业的快速反弹将推动内生动能释放,促进全面复苏。
结论
2023年一季度中国40城办公楼市场在场景修复中逐步回暖,但复苏进程呈现不均衡特征,主要受到经济修复预期不稳的影响。市场对持续复苏的信心犹在,尤其是在一线城市的带动下,一些二线城市也展现出积极的复苏迹象。然而,租金压力和空置率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对于成都等市场,还需关注供需平衡与政策支持。长期看来,中国商业地产市场有望与经济复苏同步,迎来全面复苏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