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峰会顺利举办,中国式现代化加速推进:本周计算机指数下跌3.50%,跑输沪深300指数3.41pct,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涨幅排名第30; 年初至今计算机涨幅27.22%,排名第3。4月27日,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本次峰会集中展示数字中国建设最新成果,分享发展经验,为数字企业寻求合作提供窗口,助力中国式现代化。除了主论坛、多个分论坛,峰会还包含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数字产品博览会以及数字中国创新大赛等丰富活动。峰会上发布了《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强调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提升至41.5%;数字基建、数据资源体系与产业技术应用加速落地推进。 数字政务成果喜人,数字政府建设大有可为。新时代十年我国数字政务协同服务效能大幅提升,根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我国电子政府发展指数屡创新高,排名从78名一路攀升至43名;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用户超10亿人,实现1万多项高频应用的标准化服务。与此同时,数字政府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尤其是明确要求将数字政府建设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为政务IT企业长期发展提供确定性。展望未来,一体化、数据赋能、信息安全三大发展趋势将为数字政府服务商提供广阔的市场机遇。 数据安全与流通或已能同时保证,各地数据交易所有望快速发展。目前数据开放流通仍需考虑安全性与确权,而无论结合隐私计算技术的数据元件亦或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的目录链,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数据流通的技术痛点。目前各地公共数据呈逐步开放趋势,杭州市有望在2023年实现成熟的数据开放、收益分配等制度。根据中国信通院,2021年我国数据交易规模超500亿元,其中以数据交易所/中心为主导的场内交易占比2%,由企业等主导的场外交易占比98%,我们认为,随着高价值量的政府公共数据逐步在安全前提下开放,叠加制度不断完善,我国数据交易所主导的场内交易有望逐步占据主导位置,实现高速增长。 峰会发布国资数字化十大趋势,国有企业有望引领数字化发展。2023年面向新起点,峰会发布国资数字化十大趋势,从战略、管理、业务、技术等方面为国企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指引。我们认为,从企业发展规律与国家重视方向上看,未来国有企业将占据产业链核心位置,有望引领我国数字政府、产业数字化、数据要素化进展,成为数字经济中坚力量。 投资建议:见正文。 风险提示:国企发展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宏观经济波动。 1本周回顾:板块短期调整,关注订单落地节奏 本周计算机板块受到一季报发布影响,出现短期调整,后续关注订单落地节奏。 本周计算机指数下跌3.50%,跑输沪深300指数3.41pct,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涨幅排名第30;年初至今计算机涨幅27.22%,排名第3。自2023年初,行情“五重击”持续演绎:第一击:收入成本剪刀差,利润弹性逐季拔;第二击:PE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当期分位数实乃“虚高”;第三击:基金持仓低,横向景气度高,资金搬家忙;第四击:ChatGPT开启AI新纪元,科技创新周期上行加速,产业底层症结有望化解;第五击:政策主线托底,百花齐放可期。计算机行业一季度一般为淡季,营业收入反映去年四季度的订单延续,因此2023Q1季报业绩尚未反映2023年的订单景气度,板块出现阶段性回调。展望后市,我们认为以GPT-4为代表的多模态大模型技术迭代将促使AI产业持续升级,并加速赋能垂直领域应用,关注算力订单落地、“生产力工具”软件付费率与ARPU提升、各行业降本增效导致的费用率边际改善;2023年主线泛信创/泛安全/硬科技订单将于Q2开始逐步落地,并有望逐季加速,关注相关订单落地节奏。 图1.计算机指数相对各板块涨跌幅统计(2023.04.24-2023.04.28) 图2.年初至今各行业涨跌幅统计(2023.01.01-2023.04.28) 2数字中国峰会顺利召开,数字经济高速发展正当时 2.1数字中国峰会展示数字中国建设成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数字中国峰会展示数字中国建设最新成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4月27日,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本届峰会以“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以宣传贯彻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为主线,集中展示数字中国建设最新成果,分享发展经验,为数字企业寻求合作提供窗口,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图3.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论坛举行 举办系列论坛活动与成果展览,加速各行业数字化赋能。本次峰会举办包括开幕式、主论坛、政策发布、分论坛、成果展览会、数字产品博览会、创新大赛、系列生态大会,以及“有福之州·对话未来”、“闽江夜话”等多场特色活动。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数字产品博览会以及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丰富了峰会内涵:成果展重点展示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等11个方面的数字化最新成果和优秀实践案例;数字产品博览会打造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买全球,卖全球”数字产品交易和产品服务平台;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旨在聚智创新、示范引领,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建设数字中国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图4.北斗重大专项成果亮相 图5.新点软件智慧政务系统 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强调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建设显示出三大特征: 数字基建建设持续加快:截至2022年底,我国开通5G基站231.2万个,5G用户达5.61亿户,全球占比超60%;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达18.45亿户,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物超人”的国家;算力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年增长率近30%。 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加快:2022年数据产量达8.1ZB,同比增长22.7%,全球占比达到10.5%,位居世界第二位。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8%。 产业技术应用深度持续拓展:2022年数据中心、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32%,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 图6.开幕式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 2.2数字政务成果喜人,数字政府建设大有可为 新时代十年数字政务协同服务效能大幅提升。从数字中国峰会第一届开始,电子政务和数字政府一直是峰会的重要论题,根据最新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介绍,我国数字政务协同服务效能大幅提升。从国际排名来看,新时代十年我国电子政府发展指数屡创新高,排名从78名攀升至43名,进入“非常高水平”;从服务效果看,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用户超10亿人,实现1万多项高频应用的标准化服务,大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从使用效率看,2022年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累计数据共享调用次数超过5000亿次,大幅提高政务数据利用率。 图7.2020-2022年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累计数据共享调用图8.2012-2022年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全球排名变化 重磅政策保驾护航,数字政府发展确定性强。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数字政府发展,相关政策频频出台,为数字政府建设保驾护航。其中,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将数字政府建设工作作为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将会引导大量财政资金与撬动的社会资本持续投向数字政府建设,为泛政务IT公司的长期发展注入确定性。 图9.数字政府相关政策(2019-2023) 数字政府覆盖面广,市场规模将超3000亿元。数字政府涉及上下游产业链广,包括政务云、智慧中台、行业应用(政务协同、智慧党建、电子印章、智慧应急、智慧交通、智慧公检法、智慧园区、智慧人社)、城市大脑、安全等核心领域。根据Frost & Sullivan预测,我国数字政府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会在2023年突破3000亿元。 图10.2022年数字政府产业图谱 图11.2016-2023年中国数字政府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亿元) 数字政府发展三大趋势:一体化、数据赋能、数据安全。“十四五”期间,数字政府建设将进入快车道,其中以下三大趋势值得关注: 一是更加重视一体化整合。日益复杂的社会治理需求,使得政府更需要利用数字化手段将分散的政府力量加以整合。以数字财政为例,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就将过去相对分散预算管理系统,整合进统一的一体化系统中,为提高财政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更加重视数据赋能驱动治理能力提升。过去以部门为中心管理数据、数据之间相互独立、无法形成有效互通、数据价值难以体现,虽然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纷纷搭建了数字政府系统,但若缺乏居中协调的实体机构,海量的政务数据往往沉淀在系统中,无法发挥其真正价值,因此通过机构改革,组建国家数据局,打造“数据化国家队”,将会全力破解“数据孤岛”、跨越“数字鸿沟”,让数据真正赋能政府治理能力提升。 三是更加重视构建数字政府数据安全。随着“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的深入推进,政务数据的流转范围更大、使用场景更多,更容易出现防护缺口,一旦被黑客攻击出现数据泄露将会对“网络安全”,甚至是“国家安全”的产生威胁,因此数字政府建设必须更好地统筹发展与安全。 2.3数据安全与流通或已能同时保证,各地数据交易所有望快速发展 数据开放流通与安全可控矛盾已有初步解决方案。本次数字中国峰会,数据要素流转、发挥数据价值成为核心内容之一。针对高价值数据(以个人数据、政府公共数据、企业经营数据等为代表),开放流通与保证保证安全,一直是阻碍数据要素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中国电子与清华大学联合发布的“数据元件”产品,通过对数据脱敏后,根据需要由若干字段或非结构化数据形成数据集,处于数据供需两端的“中间态”,实现原始数据与数据应用解耦,从而不能从数据产品中可逆获取到原始数据,破解“安全与流通对立”难题。 图12.数据元件解决数据开放与安全矛盾 公共数据开放逐步开展,2023年有望形成成熟的开放制度体系。2023年1月,北京市目录链2.0已于今年1月1日0时正式上线。全市80余个部门、16个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交通、金融等领域10余家社会机构的数据目录全部上“链”。根据北京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数据,目前北京市公共数据已经向公众开放,数据集多大1.7万个,数据量达71.86亿条,覆盖115个单位,涵盖经济、财税、人文、旅游等各方面。而杭州市亦于2023年2月发布《杭州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实施方案(试行)》,涉及医疗、金融、制造等10大领域,力争2023年底前,初步建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工作机制,构建授权运营综合评价体系,发布首批授权的公共数据资源目录,完成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搭建,初步形成运营管理、产品定价、收益分配、技术标准等运作模式,实质性开展授权运营工作。 我们认为,随隐私计算、区块链技术逐步成熟,我国高价值量的公共数据有望逐步走向开放,叠加完善的收益分配等制度模式,数据的经济、商业、社会、民生价值有望释放。 图13.北京公共数据开放情况 随着公共数据开放,交易所主导的场内交易规模有望高速增长。根据中国信通院,2021年我国数据交易规模超500亿元,其中以数据交易所/中心为主导的场内交易占比2%,由企业等主导的场外交易占比98%,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2200亿元。与此同时,各地数据交易所陆续提出2025年规划。我们认为,随着高价值量的政府公共数据逐步在安全前提下开放,叠加制度不断完善,我国数据交易所主导的场内有望逐步占据主导位置,实现高速增长。 图14.各地方交易所规划以及我国数据交易规模 2.4峰会发布国资数字化十大趋势,国有企业有望引领数字化发展 国企改革持续深化,目标建成世界一流企业。2020年,国家启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旨在提升国有企业产业影响力、创新带动力、市场活力、民生保障力与经济支撑力等,卓有成效。2023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