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盛证券]:建筑装饰行业AI建筑设计专题:风起势至,破局在即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建筑装饰行业AI建筑设计专题:风起势至,破局在即

建筑建材2023-05-04国盛证券为***
建筑装饰行业AI建筑设计专题:风起势至,破局在即

AI建筑设计行业应用环境概览:建筑设计业务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大环节,各环节产值占比约25%/25%/50%,其中方案设计多为创意构思,生成类AI技术替代程度高;初步设计需在创意图基础上根据专业判断进一步细化结构信息,依赖设计师经验,自动化难度大;施工图设计以节点细化为主,耗时较长、内容繁琐,但流程相对规范,通过逐个模块攻破有望逐步实现智能化。分领域看,基建设计非标程度更高、现场勘察量大,自动化难度显著高于房建设计。 当前设计行业仍具备显著人力密集特征,近年来受益数字化推进,龙头人均创收及创利指标有所提升,但整体规模扩张仍高度依赖专业设计人才,人力成本占比达70%-90%。展望未来,我国建筑设计行业数字化升级路径清晰,政策持续鼓励BIM应用,预计BIM将成为主流设计及数字化管理平台。3D BIM模型所携带信息量较2D CAD图纸指数级增长,有望为AI智能设计提供更肥沃的数字化土壤。 已有AI技术如何赋能建筑设计?当前市面上已有多款搭载AI技术的建筑设计工具,主要应用于效果图渲染(Arko AI)、快速方案设计(AI ROAD)、简易施工图智能出图(筑绘通、TransBIM)、图纸审核(万翼)等环节。此类产品多以规则引擎为主,针对规范性、逻辑性较强的环节可自动化/智能辅助生成方案,但由于其缺乏内容自主生成能力,因此无法替代:1)前端创意生成;2)由创意图到含结构信息的初步设计(依赖专业经验);3)复杂度较高的施工图设计环节。 AIGC技术迎突破性拐点,有望颠覆传统设计模式。随着GPT等超大复合型神经网络算法逐步成熟,AI逐步由“感知智能”走向“认知智能”,AIGC技术迎来重要发展拐点。GPT作为预训练大模型,提供通用、逻辑与智能,通过结合细分领域数据,可以针对垂直领域做微调优化,优化出功能多样的多模态模型,在各行各业落地。展望未来,通过将预设大模型向建筑设计领域微调,有望打造建筑设计领域AIGC平台,率先对前端创意生成形成人工替代,并基于算法深化,逐步介入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多个环节,有望大幅提升设计效率,优化业务模式。 龙头资源禀赋优异,行业格局有望优化。在大模型接口开放、技术平权背景下,数据资产为垂类场景AI开发最核心壁垒,优质数据要素对应高效、高适配度的AI模型。龙头设计院基于业内领先的案例库及数据池,有望开发或联合开发更强大、行业适配性更优的AI算法平台。后续随着AI建筑设计生态逐步完善,我们分析龙头有望从三方面受益:1)扩大管控半径,拓宽成长边界;2)提质增效、加快周转,优化商业模式;3)SaaS化AI平台,开拓成长新引擎,整体市场份额有望逐步向头部集中。 投资建议:AIGC技术浪潮来袭,行业应用加快落地,“AI+建筑设计”生态完善有望变革行业发展模式、优化竞争格局,建议关注:1)在细分领域具备丰富数据资产、AI开发实力强,有望打造垂直领域优势AI产品的设计龙头。重点推荐华建集团(掌握丰富超高层数据,已将AIGC技术落地前端方案设计,PE19X,2023年PE,下同)、华设集团(交通基建数据资产雄厚,旗下EICADv5.0版+AiRoad实现SaaS化推广,PE8X)、华阳国际(装配式房建设计领军企业,实现AI应用与自研BIM平台对接,PE20X)。2)受益人效增长,有望拓宽管理半径、加速提升市占率的优质设计龙头,包括设计总院(PE11X)、矩阵股份、苏交科(PE13X)、中衡设计、筑博设计(PE13X)等。 风险提示:AI设计技术发展不及预期,SaaS等商业化模式开拓不及预期。 重点标的 股票代码 1.AI建筑设计行业应用环境概览 1.1.设计业务拆解:创造性工作占比约25%、专业逻辑性占比约75% 设计业务包含哪些环节?业务拆分看,设计项目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深化设计三大环节,其中:1)方案设计指确定总平面布局、建筑外形和平面结构的设计方案,以创意构思为主;2)初步设计指方案设计经审查通过后,进一步细化方案图结构、跨度等信息,并预先进行部分施工环节设计;3)深化设计指根据初步设计开展总平面、建筑、结构、设备等各专业施工图设计,交付客户供施工单位作为施工制作。根据《全国建筑设计周期定额(2016版)》估算,三大设计环节的产值占比分别约为25%/25%/50%。 部分基建设计项目包含可研报告及二次方案设计。大型复杂的基建设计在方案设计前通常进行可行性研究,必要时进行预可研,并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之间增加二次方案设计,如桥梁、过江通道方案需要在该环节进行二次推敲。整体看,基建项目涉及环节较多、且方案需反复沟通调整,整体设计周期更长。 房建设计环节相对简化,标准化程度较高。房建项目的方案设计环节多为概念创意图绘制,对于常规性房屋结构,后端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的标准相对通用化,标准化程度明显高于基建设计。 各业务环节自动化难度如何?1)方案设计:多为创意构思,基于足量的历史数据结合内容生成类AI技术,可有效实现人工替代或AI辅助设计;2)初步设计:需在创意图基础上根据专业判断进一步细化结构信息,对设计师经验依赖度高,自动化难度大;3)施工图设计:以节点细化为主,耗时较长、内容繁琐,但流程相对规范,通过逐个模块攻破有望逐步实现智能化。分领域看,基建设计项目非标程度更高、现场勘察量大(桥梁项目地基勘测、线路现场排查等需耗时数月),AI智能化难度显著高于房建设计。 图表1:设计业务流程概览 1.2.设计行业概览:人力成本占比高,格局持续分散 人力成本占比70%-90%,龙头人均盈利指标稳步提升。建筑设计为智力密集型行业、且业务标准化程度低,规模扩张高度依赖专业设计人才,上市设计企业的人力成本占比高达70%-90%。近年来受益数字化设计推进,华建集团、华阳国际、华设集团等龙头的人均创利指标稳步提升,但规模扩张仍基于“人均创收*设计师数量”模型。 图表2:部分上市设计公司人力成本占比 竞争格局持续分散,CR3约7%。2021年,我国工程设计行业总规模为5745亿元,同比增长4.8%,前三/前五/前十大设计院合计营业收入分别为382/559/817亿元,CR3/CR5/CR10分别约6.65%/9.73%/14.23%,行业格局分散,且竞争持续激烈:2017-2021年,在选取的24家上市设计公司中,华建集团、苏交科、华设集团和勘设股份总营收稳居设计公司前四,但其营收占总额比持续下降,前四总占比由60.3%下降到46.5%,前三总占比由53.3%下降到40.4%。 图表3:排名前三/四公司营收占设计标的总收入比 图表4:2021年工程设计院营业收入及其市占率 1.3.BIM:AI智能设计发展的肥沃土壤 从草图到CAD、CAD到BIM,建筑设计数字化升级路径清晰。90年代由住建部领导的“甩图板”工程开启了建筑设计信息化建设序幕,自此CAD逐步替代传统板绘,实现2D图纸电子化设计。2011年住建部发布《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首次提出将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纳入信息化标准建设内容。对比传统CAD,BIM着力于实现基于3D模型的设计模式,以解决工程行业信息传递中的断层问题。从建模角度看,BIM是CAD(二维辅助设计)的一次迭代升级。CAD技术主导下,建筑设计方案需先由三维构想转变为二维设计图纸,再由建筑施工方将二维图纸转化为三维建设,BIM技术的出现使得建筑行业迈向了基于三维模型的全新设计模式。从项目管理角度看,BIM技术所搭建的建筑工程信息库可实现从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到拆除的建筑全寿命周期信息的集成,使得这些信息能够在建设项目的各参与方(政府部门、业主、设计、施工、监理、造价、运营等)之间快速共享与传递,通过协同工作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缩短工期。 图表5:我国的建筑信息化经历了由“甩图板”到BIM的发展过程 对于设计端,BIM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1)协同各专业,加强施工性。传统二维设计利用AutoCAD将点、线、面作为设计元素,通过平面作图法,将实际的三维构件进行平面投影二维表达。二维设计的各专业采用独立设计模式,不同专业的配合程度有限,协同性较差。BIM的三维可视性可有效发现二维情况下被忽略的碰撞现象,减少施工过程中成本增加等问题的发生,增强施工性。2)信息化集成,打通后端施工、运维。设计端搭建的3D模型信息库可直接运用于后续施工及运维,对比2D图纸再处理可大幅提升项目全周期效率。 图表6:基于REVIT平台的BIM 3D设计 图表7:BIM实现管线综合碰撞检测以实现协同设计 当前BIM应用仍以翻模(逆向设计)为主,正向设计渗透率有望逐步提升。BIM正向设计是“先建模,再出图”的设计方法,即以三维BIM模型为出发点和数据源,完成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图设计的全过程任务。相对于BIM正向设计,一般将“翻模”方式称为“BIM逆向设计”,即在完成项目的施图设计并进行二维AutoCAD图纸出图后由建模人员完成二维施工图到三维BIM模型的转换工作。正向设计可省去2D-3D转换环节,效率更高,但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仅在重点项目、高复杂性项目中得到试点,其主要推广难度在于:1)3D建模设计与传统2D设计习惯差异较大,设计院普及需要较长周期;2)相关技术规范及数据标准仍待完善。预计随着相关设计标准出台,叠加政策推广,BIM正向设计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图表8:BIM正向设计与逆向设计对比 政策端持续鼓励BIM应用,预计后续BIM将成为主流设计及项目管理平台。自2016年起,我国住建部在多个顶层规划类政策中提及“加快推动BIM技术发展及其在项目全过程的集成应用”。2022年1月住建部印发《“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应“基本形成BIM技术框架和标准体系”;5月进一步出台《“十四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针对设计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出:1)推进勘察设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升级迭代;2)推进BIM全过程应用;3)推广工程项目数字化交付;4)积极推进智能化标准化集成化设计,预计后续BIM设计、BIM交付及BIM全流程管理应用将持续完善。 图表9:BIM相关政策汇总 图表10:“十四五”勘察设计行业数字化转型规划 3D BIM携带数据量较2D图纸指数级增长,有望为智能AI设计提供更肥沃信息化土壤。对比传统的二维模型,BIM模型在信息上不仅包含精确尺寸和位置,还包括了材料和对象参数,具有高耦合性和大容量等特点,有望为AI设计发展提供更丰富数据资产。 当前BIM+AI在海外已有初步应用,如AI辅助BIM审图、AI辅助机电设计、停车位自动设计、建筑策划方案AI选型等,后续随着AIGC技术逐步应用,结合BIM丰富建筑数据,有望形成更成熟、更智能的建筑设计算法。 图表11:AutodeskAEC设计自动化产品发展历程 2.当前AI建筑设计技术发展如何? 2.1.已有AI技术如何赋能建筑设计? AI与建筑设计初步结合,多款设计辅助工具落地。基于已有较成熟AI技术,市面上已有多款搭载AI技术的建筑设计工具,可应用于效果图渲染、识图翻模、施工图审核等环节。此类AI产品多基于决策型算法,主要通过简化部分工程属性、逻辑性较强环节的人力程序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图表12:建筑设计各环节AI工具应用情况 1)ArkoAI:云渲染插件,实现建筑可视化。ArkoAI是一款云渲染插件,支持Rhino、Revit、SketchUp环境,用户在建模完毕后,可输入设计理念的关键词汇,平台根据所需场景和材质智能化渲染出图。渲染效果支持室内、室外、夜景及自定义模式,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渲染参数可根据用户喜好微调。 图表13:Arko AI渲染功能 2)AI Road:交通市政领域三维快速方案设计。AI Road系华设集团子公司狄诺尼发布的一款基于AI技术的三维快速方案设计软件,具备初步形成交通市政设计领域的AI内容生成能力,目前在路线和立交设计中得到应用,能够提升方案设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