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东吴证券]:2022年报&2023一季报点评:2023Q1加回激励成本业绩高增328%,应收周转加快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2022年报&2023一季报点评:2023Q1加回激励成本业绩高增328%,应收周转加快

2023-04-27袁理、陈孜文东吴证券喵***
2022年报&2023一季报点评:2023Q1加回激励成本业绩高增328%,应收周转加快

事件:2022年公司营收14.33亿元(+80%),归母净利润0.97亿元(+67%),2023Q1营收5.75亿元(+99%),归母净利润0.36亿元(179%)。 2022年泛半导体业务收入翻倍,毛利率稳中有升。分行业来看:1)泛半导体板块表现亮眼:实现收入12.23亿元(+106.61%),占总收入的85.29%,毛利率31.11%(+1.30pct),主要系光伏板块订单陆续确认收入所贡献。2)水泥建材:实现收入0.56亿元(-30.31%),占总收入的3.94%。 3)钢铁冶金:实现收入0.32亿元(+35.54%),占总收入的2.22%。汽车制造、精细化工、其他行业实现收入0.06/0.04/1.12亿元。 2023Q1剔除股权激励成本影响后业绩同增328%。2023年一季度公司相关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当期利润约1895.69万元,加回股权激励成本后的归母净利润为0.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7.79%。 应收账款周转率加快,信用减值损失显著改善。应收账款周转率由2021年的0.97提至2022年1.34。2022Q4信用减值损失计提0.05亿元,环比显著改善,2023Q1冲回0.11亿元,主要系收回账龄5年以上货款。 采购款&工薪费用支出增多,现金流承压。2022年1)经营性现金流净额-7.41亿元,净流出同增253%;2)投资性现金流净额-1.00亿元,净流出同增416%;3)筹资性现金流净额6.43亿元,净流入同增101%。 光伏制程污染防控设备龙头,单位价值量有望提升成长加速。公司凭品牌、技术、成本优势巩固光伏电池制程废气治理设备龙头地位,受益于光伏电池扩产加速,同时新技术路线&一体化品类扩张有望带动公司单位价值量5~11倍提升。2023年以来累计公告中标订单金额超43亿元。 第二曲线打开,新成长+现金流改善可期。公司积极拓展1)光伏电池 18GW总投资75亿元,计划2023年4月开工,11月投产,是公司依托机电系统设计经验切入下游电池片领域的战略拓展。2)水泥固碳&钢渣资源化:矿粉市场规模超千亿,公司首个项目已于2022年11月投产,年产60万吨基于钢渣捕集 CO2 与资源化利用的复合矿粉项目处于建设期。项目建成后可低成本捕集烟气CO2&钢渣资源化利用&制备低碳建筑材料。共赢而非成本,水泥&钢铁企业经济+排放解决双受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光伏景气度上行,水泥固碳进展顺利,考虑电池片业务贡献,我们维持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2.40亿元,将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从13.01亿元下调至9.04亿元,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2.51亿元,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增速为147%/277%/38%,对应25/7/5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不及预期,研发风险,行业竞争加剧。 事件: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33亿元,同比增长80.40%;归母净利润0.97亿元,同比增长66.74%;扣非归母净利润0.89亿元,同比增长95.5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97%,同比提升2.61pct。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5亿元,同比增长99.49%,归母净利润0.36亿元,同比增长179.41%。 1.泛半导体业务收入大增,2023Q1加回激励成本业绩同增328% 泛半导体业务收入翻倍,毛利率稳中有升。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33亿元,同比增长80.40%,归母净利润0.97亿元,同比增长66.74%,销售毛利率同比上升0.78pct至28.19%。分行业来看:1)泛半导体:实现收入12.23亿元,同比增长106.61%,占公司总收入的85.29%,毛利率31.11%,同比提升1.30pct。光伏制程治理设备仍然为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在光伏行业高景气下快速增长,2022年泛半导体行业收入实现成倍增长主要系光伏板块订单陆续确认收入所贡献。2)水泥建材:实现收入0.56亿元,同比下降30.31%,占公司总收入的3.94%。3)钢铁冶金:实现收入0.32亿元,同比增长35.54%,占公司总收入的2.22%。4)汽车制造:实现收入0.06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0.43%。5)精细化工:实现收入0.04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0.29%。6)其他:实现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34.21%,占公司总收入的7.83%。 2023Q1剔除股权激励成本影响后业绩同增328%。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5亿元,同比增长99.49%,归母净利润0.36亿元,同比增长179.41%,相关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当期利润约1895.69万元,加回股权激励成本后的归母净利润为0.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7.79%。 在执行订单增长,采购款&工薪费用支出增多,现金流承压。2022年,1)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41亿元,净流出同比增加253.11%,主要原因是22年内公司在执行订单大幅度增长,支付的采购款项和工薪费用增加,使得公司经营活动支付的现金大幅增加;2)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0亿元,净流出同比增加415.90%,主要原因是公司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使得公司投资活动支付的现金大幅增加;3)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43亿元,净流入同比增长101.32%,主要原因是公司银行融资规模增加。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期间费用率上升0.1pct至16.71%。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同比增长86.48%至2.40亿元,期间费用率上升0.55pct至16.71%。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同比分别增加127.64%、增加62.78%、增加62.31%、增加140.4%至0.59亿元、0.86亿元、0.52亿元、0.43亿元;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上升0.85pct、下降0.65pct、下降0.41pct、上升0.74pct至4.12%、5.97%、3.65%、2.98%。销售费用大增主要系销售订单增加,导致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工薪费用增加。财务费用增加主要系公司增加贷款导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引进高端人才,2022年末公司研发人员105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13.55%。 2.应收账款周转率加快,信用减值损失显著改善 资产负债率提升,营运效率提升。2022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9.89%,同比上升12.25pct。2022年公司应收账款同比增长43.47%至12.58亿元,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同比减少101.47天至268.14天;存货同比增长50.34%至8.80亿元,存货周转天数同比增加13.08天至295.35天;应付账款同比增长83.69%至5.92亿元,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同比减少18.18天至159.97天,使净营业周期同比减少70.21天至403.51天。其中应收账款周转率显著提升,由2021年的0.97提升至2022年的1.34。2022Q4单季度信用减值损失计提0.05亿元,环比2022Q3的0.25亿元显著下滑,2023Q1信用减值损失冲回0.11亿元,主要系收回账龄5年以上货款所致。 3.光伏行业延续高景气,制程治理设备龙头成长加速 助力全球减碳,光伏制程污染防控需求稳步释放。在全球碳减排大背景下,光伏行业迎来快速增长,公司生产的光伏制程污染防控设备在严控产品质量、生产安全和污染控制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工艺优势体现在良好解决氮氧化物,氢氟酸,硅烷的同时保证生产的安全性、稳定性,需求刚性快速扩张。公司凭借其核心技术、品牌效应、成本优势在光伏制程污染防控设备中维持高份额,龙头优势逐步固化。 新技术路线&一体化品类扩张,有望提升公司单位价值量。1)新技术路线:TOPCon电池扩产加速,工序增加、污染物增多带动公司设备价值量提升。2)一体化系统:公司未来将致力于从废气、废水、纯水等设备系统转向一体化的综合配套系统,从而实现销售规模的提升。从公司典型项目合同金额来看,单一的废气设备单GW投资金额约500~800万元,综合配套设备系统单GW投资金额约5000~6000万元,则公司在从废气设备向一体化配套设备转型过程中单位价值体量提升空间可达5~11倍。 2023年累计公告中标订单金额超43亿元,验证公司一体化模式&产业链延伸能力。 1)广西梧州10GW光伏电池配套系统项目,累计金额6.57亿元,单GW价值6572万元。2)阿特斯阳光电力(泰国)年产5.3GW组件工艺配套系统,金额1.57亿元,单GW价值2971万元。3)安徽宁国新能源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EPC项目,金额19.57亿元,联合体中标,机电设备金额约10.53亿元。4)阜阳产业发展综合配套服务中心二期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联合体中标,总金额12.3亿元。5)湖北安博制药、长江源大健康产业园项目,合同金额3.59亿元。 4.光伏电池片+水泥固碳第二曲线打开,新成长+现金流改善可期 公司积极拓展光伏电池片项目,延伸下游打开空间。公司拟建设年产24GW高效N型单晶TOPCon太阳能电池项目,一期18GW总投资75亿元,计划2023年4月开工,11月投产,是公司依托机电系统设计经验切入下游电池片领域的战略拓展。本次项目的合作模式中包含了地方政府代建及项目回购,其中由地方下属国有公司负责对项目的土地、建筑物及基础配套设施进行投资建设,由公司旗下项目公司按约定回购政府代建的全部固定资产。此外政府对项目进行新建项目补贴、设备购置补贴、租金补贴、电费补贴等相关补贴。政府代建&补贴大力支持,多元化&逐步投入降低风险。 探索水泥产业固碳业务与钢渣资源化利用,水泥&钢铁企业经济+排放解决双受益。 公司依托自有专利、专有技术,积极推进新型工业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协同工业固碳等固碳新增业务,首个年减排万吨级 CO2 和钢渣资源化利用项目一期生产线已于2022年11月在河南省济源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厂区内竣工投产,同时年产60万吨基于钢渣捕集 CO2 与资源化利用的复合矿粉项目处于建设中。2023年4月,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牵头建设水泥、钢铁、煤电行业新型CCUS脱碳固碳示范项目,在济源市建设碳捕集项目生产的固碳产品和钢铁、煤电行业固废协同处置资源化利用项目,协议有效期5年。公司发挥技术优势,合作方科创集团、济源中联、济钢集团、沁北发电可提供政府资源,产品优先采购承诺,钢渣(粉)、水渣(粉)、炉渣、粉煤灰等固废资源供应支持。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以低成本捕集烟气 CO2 ,同时实现钢渣资源化利用,制备低碳建筑材料,水泥&钢铁企业经济+排放解决双受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光伏景气度上行,水泥固碳进展顺利,考虑电池片业务贡献,我们维持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2.40亿元,将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从13.01亿元下调至9.04亿元,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2.51亿元,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增速为147%/277%/38%,对应25/7/5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不及预期,研发风险,行业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