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业绩亮眼,持续受益乏燃料后处理等核工业设施建设 公司2023年Q1营业收入0.52亿元,同增39.8%;归母净利0.06亿元,同增157.6%。业绩表现亮眼。公司为国内核工业智能设备龙头,业务高稀缺、高成长、高壁垒;受益核电核准加速及乏燃料后处理产能提升。定增项目投产后,公司智能设备生产能力将得到提升,业务有望横向扩展。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收6.51/8.54/12.52亿元;归母净利1.60/2.28/3.00亿元,对应EPS1.62/2.31/3.03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41.0/28.8/21.9倍,维持“买入”评级。 Q1利润水平较好,研发投入加大 公司2023年Q1毛利率54.28%,较2021年Q1提升2.91pct;净利率11.19%,较2021年Q1提升5.12pct。其中销售费用率8.01%,较2021年Q1提升0.66pct; 管理费用率42.25%,较2021年Q1降低0.67pct。研发投入加大,2023年Q1研发费用率达20.03%,较2021年同期提升3.86 pct。公司第二大股东中核浦原为中核集团全资子公司,行业技术、资质壁垒高企,护城河宽深,竞争格局良好,毛利水平有望维持高位。募投项目投产后规模效应增大,费用情况有望持续提升。 技术研发能力高企,持续受益乏燃料后处理等核工业设施建设 2023年3月,公司拟以简易程序向不超过35名的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不超过35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11亿元,应用于高端核技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 建设期2年,投产后将增加年产25套核技术应用、核化工智能装备的生产能力; 进行玻璃固化专用玻璃珠研发试制,预计产能300吨/年。2022年11月,公司冷坩埚工程样机顺利验收,突破高放废液处理的新型玻璃固化工艺技术核心技术瓶颈。目前我国乏燃料后处理能力亟待提升,政府基金支出快速增加。我们测算,2021-2035年乏燃料后处理智能装备每年投资额约28亿元-79亿元,公司作为国内核工业及乏燃料后处理智能设备龙头,有望持续受益。 风险提示:核电开工并网进度不及预期;乏燃料产能扩张不及预期;核工业智能设备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 财务摘要和估值指标 附:财务预测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