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投资策略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核心主题:
-
光热熔盐储能产业链:政策规划超预期,强调了光热熔盐储能的潜在投资机会。预计每年新增开工规模可达300万千瓦,对应480亿左右的市场空间。预计2023-2025年间,每年新增开工3GW,熔盐储热集成环节的收入增量有望达到160亿元,2024、2025年为收入确认高峰期,2025年的收入体量将是2023年的3倍。重点关注集成商首航高科、西子洁能、东方电气,以及电加热电伴热、超白玻璃和保温材料的相关企业。
-
数字电力电网与氢能:数字电力电网和氢能被视为今年电新板块的主要投资机会。数字电网概念公司的软件业务已获较高估值,但仍有潜力挖掘其在解决缺电、电力调节等方面的作用。政策层面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有望加速配网数字化改造,如虚拟电厂和微网建设。氢能方面,绿电制氢的经济性将进一步提高,尤其是与石化化工项目的结合,同时关注内蒙古、新疆、吉林等地的绿氢项目与电解槽招标情况。
-
锂电与储能:锂电板块在经历了回调后,已有一定估值修复空间,尤其是在光热熔盐储能、大储PCS、火电重启、光伏硅片和光伏玻璃环节。储能板块预计在四月份迎来反弹,空间上和催化因素将推动板块表现。重点关注电池龙头、结构件、新技术领域(如半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以及材料端的修复机会。
-
光伏:光伏主链价格持续波动,但高纯石英砂的紧缺为头部硅片企业带来了超额收益。产业链的核心投资逻辑在于把握低价筹码,预计Q1光伏板块业绩良好,特别是硅片和光伏玻璃环节。新技术方面,TOPCon、HJT、钙钛矿等路线各有发展,其中TOPCon和异质结(HJT)有望迎来平价拐点,钙钛矿产业加速发展。
-
风电:风电产业链的Q2业绩兑现有望带来板块反弹,重点关注风电企业2023年的业绩、项目新开工情况、海缆招标和江苏海风项目推进。海缆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值得关注,特别是二线海缆厂商的市场拓展策略。
-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海外车企扩产、风光政策下达、风机招标价格复苏、产业链原材料价格波动、国家电网投资和信息化建设等均为潜在风险因素。
总体而言,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在政策利好和技术进步的双重推动下,展现出多元化的投资机会,同时也需警惕市场波动和政策风险。投资者应关注细分领域的技术创新、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以做出更加精准的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