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安永]:长效创新 数智增值:面向数字经济和新基建的资产管理转型研究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长效创新 数智增值:面向数字经济和新基建的资产管理转型研究

2023-01-15-安永花***
长效创新 数智增值:面向数字经济和新基建的资产管理转型研究

长效创新,数智增值 ——面向数字经济和新基建的资产管理转型研究 2023年1月 专题课题组 安永研究院 国有资产管理课题组 Writtenby 作者团队陈胜德魏媛 肖慧苓 本研究于2023年1月刊发在《国有资产管理》杂志 (2023年第1期) 目录 1研究背景与目的05 2资产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创新09 3一流资产管理转型模式研究16 4政策与管理建议21 5结论24 摘要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新基建的持续推进、“一带一路”的纵深拓展,海内外投资规模逐年增加,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风险防控要求日益提升,传统资产管理日益落后于企业的发展实践需要,资产管理的范畴、理念、模式、平台等都发生着较大变化。本文通过对国家政策导向解读、企业管理困惑的分析及领先公司优秀实践的研究,总结形成一流资产管理特征,进而提出一流资产管理体系内容框架,并结合领先转型案例提出差异化的资产转型策略,旨在为企业高质量资产管理建设与长期价值创造提供帮助。 4长效创新,数智增值——面向数字经济和新基建的资产管理转型研究 研究背景与目的 研究背景 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以来,全球的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能源危机、全球性通货膨胀、国际地缘政治变化等萧条情势为各行各业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尽管如此,数字经济仍然在危机中逆势崛起,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成为各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支撑,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的重要共识。在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下,我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实现大幅增长,2016年我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为22.6万亿元人民币,预计2022年将达到50.6万亿元人民币,而GDP占比也将从30.8%预计增至35.7%,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见图1)。 图12016-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构成、规模及占GDP比重 “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同时提出,要“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规划提出,要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加强实体经济与数字技术的融合,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1。新基建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具有新技术、新高度、新领域、新治理、新模式、新业态等特征,能够发挥“一业带百业”的倍增效应,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2。预计2022年,我国新基建投资将达到1.74万亿元人民币。(见图2) 图22022年中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预测 数字经济及新基建在创造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挑战。一方面,在数字经济和新基建的带动下,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的新基建面临着需求缺口巨大与资源紧张的局面。另一方面,新基建也形成了大量的数字基建资产,如何对新基建精准投资,并做好资源配置,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与高效管理都将成为现阶段亟待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随着“一带一路”的纵深推进,中国将有大量优秀企业走出国门,海外投资规模逐年增加,同时海外资产面临的风险逐渐增加。大量优质国有资产在付出巨额运输、保险、关税成本之后,如何在差异性较大的市场、行业政策、技术水平及外交关系环境中实现保值增值,如何在政局动荡、经济发展落后、自然条件恶劣的环境中解决维修保养能力差、价格高、难度大的问题,如何在经济不发达和教育水平落后的当地找到语言能力及专业素养过关的综合性人才等一系列问题不仅关系到海外项目的成败,更关系到中资企业在海外是否能够落地生根,实现长足发展。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29号 2.郭朝先,王嘉琪,刘浩荣.《“新基建”赋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20,20(06):13-21. 同时随着经济增长逐步放缓,企业向内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的需求更加迫切。日益增长的资本开支以及资产运营成本已成为公司成本压力的主要来源,企业需要持续提升资产使用效益和效率,实现成本挖潜和低效资产再利用。 研究目的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新基建的持续推进、“一带一路”的纵深拓展,海内外投资规模逐年增加,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风险防控要求日益提升,传统资产管理日益落后于企业的发展实践需要,资产管理的范畴、理念、模式、平台等都发生着较大变化。如何实现“资产建设”的经济高效与绿色低碳?如何实现“资产使用”的生态共享与提质增效?如何实现“资产管理”的智能灵活与安全监控?都成为困惑企业的重要难题。本文通过对国家政策导向解读、企业管理困惑的分析及领先公司优秀实践的研究,总结了资产管理的发展趋势,针对资产管理的演进进行阶段划分和特点提炼,总结形成一流资产管理特征,进而提出一流资产管理体系内容框架,为企业高质量资产管理建设指明了路径。本文结合领先转型案例,重点梳理和分析了资源统筹配置、全周期贯通、数据赋能、平台智能化、生态共享和绿色低碳六种不同的企业资产管理转型模式,并据此提出差异化的转型策略。一流资产管理体系和转型模式的提出,对于国家和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国家而言,它能够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助力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在企业层面,它可以为各企业打造世界一流管理能力提供帮助,实现企业长期价值创造。 资产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在资产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资产管理面临着不同的问题与挑战。 在投资规划阶段,面对紧俏的资源,多元的投资方向,如何做好资源配置,如何提高投资回报;如何避免投资决策的短期性、独断性和随意性;如何从源头实现资产投资的绿色引领,已经成为企业投资管理的核心诉求。 在采购库存建设,如何制定合理且精准的采购需求计划;如何实现采购成本与维护管理成本深层次的联动,建立一码到底的机制,对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精细化的协同考虑;如何建立采购标准化产品;如何降低仓储并提高仓储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在工程建设阶段,如何有效监督并控制项目的概预算;如何实现物资状态和去向透明化闭环管理;如何推动资产的智能转资减少人工操作,也是目前各企业积极探索的内容。 在运行维护阶段,如何推动全资产类型和全组织范围的管理覆盖;如何强化境外单位资产安全管理;如何打破职能部门壁垒,实现全流程效率最优;如何从业务前端嵌入风险管控点并实现及时有效的安全管理;如何盘活已有资产,推动挖潜增效,如何建设集中化智慧管理平台,支撑资产实物、资源与价值的多视角融合管理;如何选择合适的新技术实现管理效率和质量的突破性提升,已成为各企业提升的重要关注点。 在分析决策阶段,如何实现价值与实物变动一致,如何实现各环节数据的贯通与关联,如何从流程驱动转变为数据驱动,如何整合并充分发挥全周期数据价值,反哺业务,支撑决策,也是各企业在不断优化的方向。 面对这些实际的管理痛难点,企业需要不断探索研究和总结优秀实践经验,从而指导企业实现管理提升和突破。 资产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资产管理的演进阶段 随着生产经营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企业资产管理历经了几次较大的演进。依据不同时期资产管理范畴、管理工具、管理模式及管理理念的变化,资产管理大致经历了工具使用型资产管理、生产保障型资产管理、全周期贯穿型资产管理及价值驱动型资产管理几个阶段的演进(见图3)。 图3资产管理的演进阶段 工具使用型资产管理:步入20世纪70年代,企业管理者在人工管理为主的基础上,逐步将根据生产经验和科学原理总结出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作为辅助手段 引入到资产管理中,按照设备工作的规律,建立科学的工作程序,有计划地、合 理地利用设备等资产。 生产保障型资产管理:80年代伊始,企业管理者按照计划检修、预防性检修、全面生产保全等设备维修保养模式,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合理地安排维修计划以及相关资源与活动,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为过程,实现提高设备综合效率的目标,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规模化生产。 全周期贯穿型资产管理:21世纪初期,企业管理者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从公司全局出发统筹安排各环节一体化的协同,以全环节最优作为统一的管理目标,以资产管理为中心,逐步推动投资预算、采购库存、建设安装、运行维护等前后各个环节业务流、信息流、价值流和实物流的贯穿,并形成良性的互动与相互促进,实现跨职能、跨环节资产管理的全周期紧密协同、高效协作、决策闭环。 价值驱动型资产管理:进入新时期,企业管理者精益求精,在全生命周期的基础上,将专业管控、决策支持及生态发展纳入到资产管理的范畴,实现长期价值的共创、共享、共融、共进。企业依托以智慧平台和新兴技术为核心的数智化转型,打造标准化作业和精细化管理,实现运营效率的提升;依托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能力专精财务团队,实现以数据模型和认知分析为支撑的业务分析与预测能力的提升;依托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及开放共享的格局,推动以可持续发展引领的资产管理绿色低碳转型;依托价值链上各部分的分工与协作,相互赋能,打造资产的高效运营能力,促进数据、信息、技术、资金等要素的全方位协同融合。 资产管理的发展趋势 纵观资产管理的演进历史,一流企业资产管理正逐渐由“运营优化与决策支撑”向“更加关注新技术赋能与长期价值创造”过渡,并主要呈现以下四方面的发展与变化: 一是管理范畴方面,管理资产范围由境内延伸至境外,管理资产种类由固定资产,逐步拓展到无形资产、低值易耗品、备品备件、租赁资产,以及资产相关的产权和权证管理。管理资产范围全球化、种类多样化的同时,基于资产特点进一步细分,如固定资产细分为研发类资产、客户端资产等进行进一步精细化管理。 二是管理工具方面,逐步推动建立集中化智慧平台进行集约高效、体验至上的统一管控,支撑资产实物、资源与价值的多视角融合管理,同时,逐步推进数字化技术在资产管理领域的全面应用,提升资产管理效率。 三是管理模式方面,以资产管理各个环节的全生命周期贯穿为基础,视角由企业内部延伸至企业外部,由竞争转向共享,探索整个价值链一体化共赢的模式,构建协同进化、欣欣向荣的生态体系,实现企业自身价值倍增和社会整体生态价值的共赢。 四是管理理念方面,由追求短期利益为主转变为追求长期价值的实现。通过应用数智化技术不断提高内部资产效率、质量和效益的同时,加强外部协同共享的建设,促进资产管理的绿色低碳转型,最终实现整个生态资产管理能力与水平的长期提升。 步入新时期,企业管理者兼顾多重价值,多维发展,强调以财物价值、客户价值、人才价值及社会价值的协同融合,全面构建资产管理的长期价值理念,塑造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财务价值强调从资产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依托各个环节的挖潜增效以及一体化贯穿的闭环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实现业务效益与股东价值的提升。 客户价值强调从资产的价值创造角度出发,依托技术、产品及服务的持续创新,满足客户当下和未来的需求,获得长久的认可与信赖。 人才价值强调从资产的实际使用角度出发,依托人性化体验与成就感的激发,回馈员工以物质及精神层面的满足,在安全、健康的基础上,实现个人的长足发展与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 社会价值强调从资产的利用效率与环境绩效角度出发,依托价值链协同合作与低碳减排,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与环境效益,实现生态共赢与可持续发展。 一流资产管理特征总结 结合资产管理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外一流企业的领先实践分析,一流资产管理普遍具备“四通六化”的特征。 资产管理的全生命周期涵盖规划设计、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建设管理、资产管理五个阶段。“四通”是指要做到业务流、信息流、价值流以及实物流的资产全生命周期贯通。其中,业务流贯通是指在规划、立项、采购、建设、到维护等环节,推动跨职能、跨环节资产管理的流程闭环,打破不同阶段不同部门的分段式管理,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效益最优;信息流贯通是指跨专业、跨部门的数据信息衔接,旨在推动资产数据信息实现高内聚、强集成的关联和校验关系;价值流的贯通是指清晰记录各阶段成本与价值,旨在实现成本的及时归集、层层可视、可控与可预警;实物流的贯通是指要推动不同阶段资产实物全流程闭环管理,旨在实现物资和设备状态及去向的透明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