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银行]: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2023年第2季度(总第54期)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2023年第2季度(总第54期)

2023-04-03陈卫东中国银行笑***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2023年第2季度(总第54期)

研究院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2023年第2季度(总第54期)报告日期:2023年4月3日 要点 ●2023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承压,不确定性持续存在,银行业经营面临挑战,总体呈现规模收缩、资本补充受阻等特点。 ●202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复苏趋势明显,银行业持续向好,规模保持较高增速,推动盈利水平企稳回升,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情况良好。 ●后疫情时期,全球及中国银行业经营环境发生深刻变革,本次季报围绕全球银行业转型及中国银行业开拓发展新局面进行专题分析。 2023年二季度末各经济体银行业资产增长情况 (预测)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研究院 中国银行研究院 全球银行业研究课题组 组长:陈卫东副组长:王家强成员:邵科 叶怀斌 杜阳李晔林李一帆马天娇 何国樑(香港)李彧(香港)季瑶瑶(悉尼)石磊(悉尼)王哲(东京)镐鑫(伦敦)杨勃(匈牙利)靳磊(纽约)黄承煜(纽约)孙扬迪(巴西) 联系人:邵科 电话:010-66594540 邮件:shaoke@bank-of-china.com 银行业开拓发展新局面 ——中国银行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2023年第2季度) 2023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面临挑战,主要经济体持续大幅加息导致金融体系动荡,银行业经营压力加大,资产规模有所收缩,一定程度上影响盈利增长,资本补充持续受阻。相对而言,中国银行业经营环境总体向好,经济复苏内生动能逐渐增强,财政货币政策组合发力,金融监管聚焦抓改革、补短板、促发展、惠民生、防风险,金融行业整体稳健发展,形成良好竞合生态。在此背景下,中国银行业持续向好,规模保持较高增速,盈利水平企稳回升,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情况良好。总体来看,后疫情时期,全球及中国银行业经营环境发生深刻变革,亟需开拓发展新局面。 一、全球银行业发展回顾及展望 (一)全球银行业经营环境压力上升 全球经济增长面临巨大压力,银行业经营不确定性增加。2023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报告,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为2.9%,相比2022年10 月预测值下降0.2个百分点;世界银行再次下调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值至1.7%,认为全球经济进入持续低增长状态。2023年以来,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小幅上升,美国、英国、日本和德国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欧洲地区震荡尤为剧烈(图1);全球制造业PMI指数呈现小幅上升趋势,但仍明显低于50的荣枯线水平,日本则进一步下降(图2)。总体来看,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仍不牢固,全球投资和贸易动能不足,经济下行压力打击银行业盈利能力。 图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图2:制造业PMI指数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 欧美主要经济体持续加息,银行业利率风险上升。2023年以来,美联储、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均在2月和3月宣布加息,其中美联储累计加息50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4.75%-5%,达到次贷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均累计上调100个基点;英国央行加息75个基点至4.25%,近两年累计加息11次;加拿大、新西兰、韩国等国央行也先后小幅加息(图3)。主要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抑制通胀水平,市场利率及银行业息差水平跟随上升,但存量债权将面临价格下跌的损失,相关利率风险已导致欧美部分银行陷入危机。 图3:部分经济体政策利率变化 资料来源:各央行,中国银行研究院 专栏1:硅谷银行倒闭的原因、系统性风险前景及政策启示 美国硅谷银行金融集团(SVBfinancialGroup,本文简称“硅谷银行”)主要服务风险投资客户和科创企业,通过综合化经营的分支机构,为客户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全面金融产品与服务。2022年末,硅谷银行总资产规模达到2118亿美元(美国银行业第16 位),2023被美国福布斯连续第6年评选为美国最佳银行之一。然而,2023年3月10日,硅谷银行宣布破产倒闭,被美国存款保险公司(FDIC)接管,引发美国及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原因如下。 一是美联储过山车式变化的政策周期,对金融体系带来巨大的风险挑战。疫情以来,美联储实施了零利率与无限量的宽松政策,导致流动性泛滥、资产泡沫膨胀;在高通胀汹涌而来之际,又实施了短促、高频、大幅的“暴力加息”。叠加地缘政治冲突等复杂因素,全球利率、汇率、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给金融体系带来空前的市场风险管理压力。碰巧,硅谷银行是一家信用风险管控、市场风险管理经验能力不足的中小型银行。 二是客户类型单一,资产扩张显著偏离主业,市场风险暴露急剧攀升。硅谷银行一直聚焦于为科创类、初创型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客户结构简单。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硅谷银行利用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流动性泛滥市场环境,以及科技行业逆势发展的机遇,大量吸收来自科创企业及风险投资客户的低成本存款,并投资于美国国债、资产抵押债券等金融资产,资产与负债规模迅猛扩张。随着美联储快速加息,投资组合面临巨大的浮亏压力,市场风险暴露急剧攀升。 三是流动性风险及声誉风险管理缺位,引发挤兑潮直至宣布破产。一方面,会计处理失真、流动性缓存激进。硅谷银行900多亿美元的持有到期债券会计处理是按摊余成本计的,在利率上升周期中难以反映出资产减值的真实程度。当面临流动性危机被迫提前处置时,势必对自身财务造成不可逆的负面冲击。另一方面,资产负债失衡,流动性风险管理缺位。资产负债表结构存在严重的期限错配风险。硅谷银行负债倚重同类客户群体的活期存款,具有到期日不确定、随时提取的特点;而在资产端,近六成都投在了长端证券资产,在加息和量化紧缩时,银行的核心生息资产严重贬值。流动性风险管理不足。硅谷银行可能按固有模式做法,将很少比例的巨额活期存款计入流动性覆盖率(LCR)分母,该做法在遭遇主要客户群集中大额提取存款时毫无回旋余地。总而言之,由于资产负债发展失衡、内部流动性应急管理缺位,在遭遇市场巨大调整和不利信息传播时,声誉风险发酵,在人人唱衰中引发挤兑风潮,最终酿成了倒闭事件。 硅谷银行倒闭的后续发展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美国金融政策与监管当局的政策取向。美联储为应对通胀的加息政策是否调整,美国财政部及FDIC对于保护存款者权益的承诺和应对资源的充足性,都会影响市场信心。二是美国中小银行处于类似硅谷银行经营模式的数量。是否还有更多银行暴露于美联储此轮货币政策大调整的风险冲击之中,这些银行可能形成羊群效应,导致踩踏风险。三是金融机构之间交叉传染风险的程度及其信息透明度,要避免出现2008年雷曼危机事件的重演。 美国硅谷银行的破产事件对全球银行业经营管理及监管带来新启示。一是及时摸排好相关风险敞口,处置潜在风险。二是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要顺应宏观经济金融走势,准确预判,提前布局,牢牢把握市场脉搏。三是强化全面风险管控的意识与能力建设。四是关注金融政策的顺周期效应,强化对金融活动的审慎监管力度。 金融监管延续收紧态势,银行合规成本有所上升。数字科技备受关注。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发布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金融稳定风险报告,详细阐述如何分析、监测和解决DeFi生态系统的漏洞;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宣布研究交易数据市场的竞争问题,旨在推动金融体系形成高质量、价格合理的交易数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议修订联邦托管规则和证券市场网络安全风险新规,加强对数字行业托管服务尤其是加密货币交易所的监管,增加影响网络安全实体的信息披露;尼日利亚央行发布《开放银行运营指南》,旨在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竞争力。同时,银行传统业务监管趋严。澳大利亚实施的新资本管理框架强调对不同类型的存款机构实施差异化监管,增加监管体系的灵活性和透明度;文莱央行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签署加深银行和保险监管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将通过信息交换和跨境现场检查等方式促进对两地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有效监管。总体而言,日益趋严的监管引导银行业妥善应对新的不确定性,提高对风险的防控与化解能力。 表1:部分金融监管政策及其影响(2022.12-2023.3) 时间 金融监管政策 主要影响 全球 2023.2 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发布了一份关于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金融稳定风险报告。该报告描述了DeFi生态系统的关键特征、参与方、主要产品,讨论 DeFi的服务流程继承甚至放大了传统金融的风险,包括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杠杆风险等。该报告探讨如何 了DeFi的金融脆弱性,描绘DeFi的应用场景以及对金融稳定性带来的风险。 加强分析、监测和解决DeFi生态系统的漏洞。 2023.2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出全面修订资产托管规定,将覆盖范围扩大到加密货币等资产。 新规定扩大了托管资产范围,加强对加密货币的监管,给金融机构尤其是其投资顾问业务带来合规成本。 美国 2023.3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出证券市场网络安全风险新规,要求所有市场主体为降低网络安全风险制定相关政策和工作流程,并至少每年评估一次其有效性,评估内容包括能否反映网络安 该提案将提高SEC获取重大网络安全事件信息的能力,提升美国证券市场在网络安全风险方面的透明度。 全风险变化等。 欧洲 2022.12 欧洲央行宣布面向非欧元区的欧洲国家央行扩大流动性额度。延长与波兰、阿尔巴尼亚、安道尔、匈牙利、北马其顿、罗马尼亚和圣马力诺中央银行的临时回购额度,规模和操作参数保持不变;将原定于2023年1月到期的掉期和回购额度期限延长一年。 防止俄乌冲突的负面溢出效应给欧元区金融市场和各经济体带来持续的不确定性,同时保障欧洲央行货币政策顺利传导,继续为非欧元区央行提供欧元流动性。 英国 2022.12 英国政府宣布《爱丁堡改革》计划,推出30多项金融监管调整措施,包括放宽企业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取消有关股票卖空交易的限制、降低小型贷款银行资本金要求等,同时废除金融服务方面保留的欧盟法律。 通过大幅精简程序、放宽监管政策,建立一个更智能、更本土化的金融监管体系,达到刺激经济增长、提升英国金融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目的。 2023.3 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宣布将解决交易数据市场的竞争问题。FCA已经启动了批发数据市场研究,将调查基准数据、信用评级数据和市场数据供应商的潜在竞争问题。 有助于解决交易市场数据垄断、数据销售方式复杂、数据用户需要承担额外成本等问题。有利于推动金融体系形成高质量、价格合理的交易数据,帮助人们做出适当、及时的投资决策。 澳大利亚 2023.1 澳审慎监管局于2023年1月1日实施新资本管理框架,对不同规模的存款机构实施不同的监管要求。对于小型存款机构,暂时免除最低杠杆率要求,但仍要报送相关报表;对于大型存款机构,则需要满足更高的资本充足率要求。 新框架强调了资本对于存款机构不可动摇的作用,并提高了资本框架的透明度和及时性,提高了银行在面对未来不确定性和压力时的灵活性。 文莱和新加坡 2023.2 文莱中央银行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第四届BDCB-MAS双边圆桌会议上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MoU),以深化银行和保险监管方面的合作。 通过信息交换和跨境现场检查等方式,加强对跨司法管辖区运营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有效监管。 尼日利亚 2023.3 尼日利亚央行发布《开放银行运营指南》。《指南》促进数据在银行与第三方企业之间的共享,构建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服务和产品。 《指南》将增加当地居民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扩大金融普惠性,提升尼日利亚金融服务效率和竞争力。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中国银行研究院 专栏2:英国金融监管改革的举措和影响 2022年12月9日,英国政府公布了一揽子金融监管规则改革方案(又称《爱丁堡改革》),通过削减欧盟金融监管体系中的“繁文缛节”,建立更简洁、灵活、有效的金融监管制度,巩固英国作为全球最开放、最有活力和竞争力的金融服务枢纽之一的地位。 英国政府金融监管改革主要有四个目的:一是建立更灵活的金融监管框架,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提升金融服务行业竞争力和稳定性。二是更新绿色金融战略,完善可持续金融,推动英国实现净零目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