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民生证券]:氢能系列行业点评报告(01):“氢”风阵阵,制储运全链多点开花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氢能系列行业点评报告(01):“氢”风阵阵,制储运全链多点开花

电气设备2023-04-03邓永康、朱碧野、李孝鹏、赵丹、席子屹民生证券从***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氢能系列行业点评报告(01):“氢”风阵阵,制储运全链多点开花

绿氢应势而起,电解水制氢规模初现。氢能为低碳重要之举,绿氢为氢能必然选择。供给端:氢电融合,绿氢成为绿电消纳的重要途径。我国风电和光伏累计装机量呈上升趋势,22年新增光伏/风电装机量分别达87.41GW/37.63GW。 未来实现大规模绿电制氢,推动氢电融合,能够发挥氢能连接新能源的耦合作用,改善绿电安全可靠供应水平。需求端:2030年绿氢需求量有望突破0.13亿吨,发展绿氢大势所趋。电解水制氢带来上游电解槽设备需求增加。经测算,碱性水电解槽五年内CAGR约为27%,25年市场空间达96.8亿元,PEM电解槽五年内CAGR有望超69%,25年市场空间达42.6亿元。 “氢”装上阵,储运环节如何破局?短期储氢瓶能够满足短距离运氢需求,中期液氢运输成本优势明显,长期管道运输趋势明确。1)储氢:气态储氢瓶技术壁垒较高,市场格局较为稳定,国内储氢瓶企业TOP5市场集中度85%。碳纤维复合材料是储氢瓶制造的关键原材料,其成本和性能对储氢瓶的成本和使用性能影响重大。碳纤维材料成本占比超75%,为储运环节降本的关键环节。预计2025年国内车载储氢瓶市场规模34亿元,到2030年国内车载储氢瓶市场规模为722亿元。2)运氢:气态储运是主流,未来液态储运在大规模、远距离运输上的经济性有望体现。 氢能产业齐力并进,应用领域多元化。氢能应用领域多元化。1)道路交通领域:主要集中在氢燃料商用车。中国氢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场景分为道路交通和非道路交通,道路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商用车领域,主要场景包括固定线路及特定场景如港口、矿山等场所。2)工业领域:氢化工将是最大工业领域应用场景之一。氢化工领域的合成氨用氢占比47%,为氢能下游最大应用领域。绿氢合成绿氨或者绿色甲醇的大规模普及,将会带动以绿氨或绿色甲醇为原料的新材料行业的大力发展。天然气掺氢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中的热电联供系统,利用氢气取代CO还原剂,实现炼钢零碳排放,应用于冶金领域。 投资建议:主线一:绿氢制备环节景气上行,带动电解槽设备需求增加。重点推荐:阳光电源、隆基绿能,建议关注:东方电气、华电重工、亿利洁能、昇辉科技、双良节能等;主线二:储运环节迎来破局点。建议关注:京城股份、中材科技、厚普股份、亚普股份等。主线三:燃料电池车持续放量。建议关注:亿华通、潍柴动力、雄韬股份、金博股份、贵研铂业。 风险提示: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上游制氢规模不及预期;氢能储运技术发展遇到瓶颈,发展速度不及预期;氢能下游应用不及预期。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1绿氢应势而起,电解水制氢规模初现 氢能为低碳重要之举,绿氢应势而起。根据氢能的制取方式,可将氢能分为灰氢、蓝氢、绿氢三种类型。1)灰氢,化石燃料制氢碳排放高,不利于未来低碳转型;2)蓝氢,在灰氢的基础上,使用碳捕捉、利用与储存(CCUS)等先进技术,减少90%碳排放,实现低碳制氢;3)绿氢,利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发电后转化为电能,将电能通过电解水制氢设备转化成氢能,实现低碳甚至零碳排放。目前中国氢气来源以灰氢为主,占比97%,绿氢仅占比3%,远低于其他制氢工艺。为实现国际能源署(IEA)2050年“零碳经济”愿景,全球能源结构低碳绿色转型势在必行,可再生能源发电再制氢是实现零碳经济的重要方式。 图1:2021年中国不同制氢方式占比 图2:不同方法制氢的碳排放(kgCO2/kgH2) 供给端:氢电融合,绿氢成为绿电消纳的重要途径。从绿氢供给端看,我国风电和光伏累计装机量呈现上升趋势,22年新增光伏装机量达87.41GW,新增风电装机量达37.63GW。未来实现大规模绿电制氢,绿电成本有待进一步降低,推动氢电融合,能够发挥氢能连接新能源的耦合作用,能够发挥氢能长时储能优势,改善绿电安全可靠供应水平。 图3:2017-2022年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GW) 图4:2017-2022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规模(GW) 需求端:2030年绿氢需求量有望突破0.13亿吨,发展绿氢大势所趋。2021年,全球氢气总产量达0.94亿吨,以灰氢为主,随着全球对绿氢愈加重视和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比例会有显著突破。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报告2020》中预测,在2030年碳达峰情景下,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到3715万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5%,可再生氢产量约500万吨,部署电解槽装机约80GW。在2060年碳中和情景下,我国氢气年需求量将增至1.3亿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20%,可再生氢产量约1亿吨,部署电解槽装机至少500GW。 其中,工业领域用氢占比仍然最大,约7794万吨,占氢总需求量60%;交通运输领域用氢4051万吨,建筑领域用氢585万吨,发电与电网平衡用氢600万吨。 图5:不同制氢方式下产氢量预测(百万吨) 碱性水电解槽五年内CAGR约为27%,25年市场空间达96.8亿元,PEM电解槽五年内CAGR有望超69%,25年市场空间达42.6亿元。据《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2020》 预测 ,PEM电解槽市场在水电解制氢中占比在2025/2030/2050年将达5%/10%/40%,电解水制氢渗透率将达3%/10%/70%。 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年版)》预测2030/2060年氢需求总量为3715/13030万吨 ; 我们假设PEM水电解制氢电耗2025/2030/2050/2060年为 4.8/4.5/4.2/4.2 kWh/m3 ,碱性水电解槽制氢电耗为 4.3/4.2/4/4 kWh/m3 。据此估算2025年碱性与PEM电解槽累计装机市场空间分别达到42.6亿元与96.8亿元;2060年碱性与PEM电解槽累计装机市场空间分别达到2319亿元与6087.4亿元。 表1:电解槽市场空间测算 电解水制氢带动电解槽需求,中国电解槽设备行业集中度较高。电解槽设备市场集中度较高,老势力企业中船718所、苏州竞立、天津大陆在电解槽布局时间较早,技术储备丰富。新势力厂商,如隆基绿能、阳光氢能、华光环能、华电重工等均在加快布局速度,扩张电解槽产能和出货规模。从整体行业来看,目前行业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分为三类:1)老势力企业:718所、竞立和天津大陆;2)光伏龙头企业:隆基绿能、阳光氢能;3)新兴设备企业:华光环能、华电重工、双良节能、亿利洁能和昇辉科技等。 表2:企业电解槽设备布局 2“氢”装上阵,储运环节如何破局? 2.1储氢设备成本仍处于高位,技术升级拓宽未来降本空间 储氢:气态储氢为主,探索液态储氢在大规模运输上的竞争力。氢的储存主要有气态储氢、液态储氢和固体储氢三种方式。1)气态储氢:技术成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式,但单位体积储氢密度低、安全性较低。2)低温液态储氢:具有储氢密度高等优势,但液氢装置一次性投资较大,液化过程中能耗较高,储存过程中有一定的蒸发损失,国内液氢已在航天工程中成功使用,但受制于设备和标准的缺失,且投资高,能耗大,目前仍有局限性。3)固态储氢:具有储氢密度高、储氢压力低、安全性好、放氢纯度高等优势,其体积储氢密度高于液氢,但还需解决吸放氢温度偏高、循环性能较差等问题,且技术复杂、投资成本较高,目前尚鲜有规模化应用。 表3:主要储氢方式比较 储氢设备技术壁垒较高,市场格局较为稳定。国内储氢瓶企业仅有国富氢能、中材科技、天海工业、奥扬科技、科泰克、中集氢能、斯林达7家企业。从储氢瓶市场占有率上看,储氢瓶市场中TOP5占据了80%左右的市场。2021年市场集中度96%,2022年市场集中度85%,市场集中度略有下滑但仍保持较高水平。 图6:2021年、2022年储氢瓶上牌市场占有率 图7:2021年、2022年储氢瓶出货市场占有率 碳纤维复合材料占储氢成本76%,为储运环节降本的关键环节。高压气态储氢容器共有四类,为纯钢制金属瓶(Ⅰ型)、钢制内胆纤维缠绕瓶(Ⅱ型)、铝内胆纤维缠绕瓶(Ⅲ型)及塑料内胆纤维缠绕瓶(Ⅳ型)。压力为35Mpa的III型高压容器是市场上的主流储氢瓶,技术成熟可靠,70Mpa的IV型氢瓶凭借安全、高储氢密度、轻量化、低成本等显著优势,被国内外厂商广泛关注。35MPa高压储氢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成本2194美元,占比约76%,70MPa高压储氢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成本2721美元,占比约78%,碳纤维复合材料是储氢瓶制造的关键原材料,其成本和性能对储氢瓶的成本和使用性能影响重大。 图8:35MPa高压储氢IV型瓶成本构成 图9:70Mpa高压储氢IV型瓶成本构成 储氢瓶百亿市场蓄势待发,未来放量在即。据高工氢电预计,2025年国内车载储氢瓶市场规模34亿元,到2030年国内车载储氢瓶市场规模为722亿元。IV型瓶取代III型瓶被大规模应用,短期储氢瓶市场规模增长迅速。 图10:中国车载储氢瓶市场规模预测(亿元) 2.2在长距离上,运输液态氢比运输气态氢更经济 运氢:气态储运是主流,未来液态储运在大规模、远距离运输上的经济性有望体现。1)气态运输:分为长管拖车和管道输运,高压长管拖车是氢气近距离输运的重要方式,技术较为成熟,管道输运是实现氢气大规模、长距离运输的重要方式,具有输氢量大、能耗小和成本低等优势,但建造管道投资较大。2)液态运输:通常适用于距离较远、运输量较大的场合。在长距离环境下,采用液氢储运能够减少车辆运输频次,提高加氢站单站供应能力。日本、美国已将液氢罐车作为加氢站运氢的重要方式之一。3)固态运输:将低压高密度固态储罐仅作为随车输氢容器使用,加热介质和装置固定放置于充氢和用氢现场,可以同步实现氢的快速充装及其高密度高安全输运,提高单车运氢量和运氢安全性。 高压气态储氢为主流,国内普遍采用20Mpa气态高压储氢与集束管车运输的方式,单车运氢约300-400kg,这种方式技术成熟、成本较低,近距离运输的经济性较高。但随着用氢规模扩大、运输距离增加,液氢槽车储运的竞争力随之提高。 液态储运的储氢密度约 64 kg/m ³,单次载氢量可达7000kg,约是气氢长管拖车单车运量的20倍,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适合大批量、远距离运输。当前液态储运主要受限于氢气液化环节的初始投资和能耗较大,未来随着液化技术的发展和规模效应,液化环节的设备投资和能耗有望降低,大批量、远距离液态储运的成本优势显现,经济性有望进一步提高。 表4:主要储运方式比较 3氢能产业齐力并进,应用领域多元化 氢能应用领域多元化。1)道路交通领域:主要集中在氢燃料商用车。中国氢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场景分为道路交通和非道路交通,道路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商用车领域,主要场景包括固定线路及特定场景如港口、矿山等场所。商用车如燃料电池重卡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在补贴后可以达到与燃油重卡相近的购车成本。2)工业领域:氢化工将是最大工业领域应用场景之一。中国氢能工业领域的应用场景主要为氢能冶金和绿金化工,氢能冶金是钢铁行业低碳转型的重要方向,采用氢代替焦炭作为钢铁冶炼的还原剂,包括高炉富氢还原炼铁和气基竖炉直接还原炼铁两种路线;绿氢化工推动化工行业深度脱碳,绿氢代替灰氢作为原料或燃料合成氨、甲醇、甲烷、尿素等化工产品、参与石油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过程。 3.1交通领域:主要集中在氢燃料商用车 2022年氢燃料商用车增速大幅扩张。2018-2022年氢燃料商用车销量波动较大,但总体呈上升趋势,2022年销量达到顶峰,全年销售4786辆,同比增长155.25%。2022年内,6月销量爆发式增长,销量达510辆,环比增长794.74%,6-11月销量稳定在350-650间,12月迎来飞跃增长,销量达1237辆,环比增长91.19%。 图11:2018-2022年氢燃料商用车销量及增速(辆,%) 图12:2022年氢燃料商用车月度销量及增速(辆,%) 2023年多家企业布局氢能商用车领域。目前,已有多家企业氢能商用车首批交付及投入运营,宇通新能源作为商用车龙头企业拿下中国客车出口最大订单,众多传统商用车企业成立氢能子公司开启氢能商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