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中国的实践路径和世界意义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中国的实践路径和世界意义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中国的实践路径和世界意义

“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系列报告 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 中国的实践路径和世界意义 前言/1 一、中国的“DREAM”实践路径/3 (一)防返贫动态监测(DynamicPovertyPrevention)4 (二)乡村特色产业支持(RuralIndustrySupport)6 (三)东西部协作(East-WestPairedAssistance)8 (四)搬迁居民社会融入(AssimilationofRelocatedResidents)9 (五)乡村治理现代化(ModernizationofRuralGovernance)11 二、中国实践的典型案例/13 (一)河北邢台市巨鹿县构建“1+3+1”防返贫机制14 (二)贵州铜仁市湄坨村发展现代生态茶产业16 (三)粤桂打造农产品生产商贸合作新模式17 (四)云南怒江州系统推进易地搬迁居民社会融入18 (五)福建厦门市莲花镇拓展“邻长制”乡村治理新路径21 三、中国实践的世界启示/23 (一)充分发挥多边机构的统筹作用24 (二)深化包容普惠发展的区域协作26 (三)推广普及产业减贫的发展逻辑27 (四)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整体思路29 封面组图(从上至下) 图1:怒江州泸水市和谐社区 图2:怒江州福贡县鹿马登乡拉马得社区图3:保山—泸水高速公路 图4:怒江州福贡县城江西易地搬迁安置点 供图单位:中共怒江州委宣传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过去10年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之一。2013年至2020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9899万人,年均减贫1237万人,贫困发生率年均下降1.3个百分点1,中国如期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2021年,中国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举全社会之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国减贫治理事业的稳步推进,不仅得益于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广阔机遇,更有赖于中国政府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科学统筹规划。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中国走出了一条立足国情实际的“DREAM”实践路径,形成了防返贫动态监测(DynamicPovertyPrevention)、 1《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脱贫地区农民生活持续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十》,国家统计局,2022年10月11日。 中国的“实DR践E路AM径” 乡村特色产业支持(RuralIndustrySupport)、东西部协作(East-WestPairedAssistance)、搬迁居民社会融入(AssimilationofRelocatedResidents)、乡村治理现代化(ModernizationofRuralGovernance)五重维度的减贫治理体制机制,为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破解全球减贫难题树立了中国样本。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 2023年3月 乡 村建设贯穿中国减贫治理工作始终。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国政府坚持人民至 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实施连续稳定的政策措施,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构筑有力保障,形成了适合国情的“DREAM”实践模式。 有关部门将及时采取社会救助、医疗保障等帮扶措施1,消除监测对象的返贫风险。 2022年,各地因地制宜建立监测标准年度调整机制,实现应帮尽帮, 65.3%的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风险,其余均落实了帮扶措施。2在全部已脱贫 人口中,共有1817.1万人纳入低保或特困救助供养等兜底救助范畴;脱贫不 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突发严重困难户中,共有240.25万人纳入救助范围。3整体上看,防返贫动态监测有效巩固了中国的脱贫攻坚成果。 4000 3600 3200 2800 2400 2000 1600 1200 800 400 0 (一)防返贫动态监测(DynamicPovertyPrevention) 减贫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中国已全面消除绝对贫困,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然而,农村脱贫人口中的老年人、残疾人、孤寡人群等生理性弱势群体与社会性弱势群体,不仅自身经济发展能力薄弱,往往还存在着家庭经济保障困难等问题,面对重大疾病、自然灾害、突发意外事故等情况,依然存在着返贫致贫的长期潜在风险。有效预防脱贫不稳定、脱贫边缘人群的大规模返贫,需要常态化、系统性的防返贫监测及帮扶机制。 为确保消除绝对贫困成果的稳定可持续,中国政府构建起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通过低收入农村居民自主申报信息、农村基层干部精细化上门排查、社会保障与卫生健康部门数据联网预警等方式,形成镇、村、组全覆盖的监测网格体系,层层筛查、不留遗漏,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并实时动态收集监测数据。一旦发现监测对象出现可能因灾因病因疫返贫的苗头性问题,基层 2022年1月 2022年2月 2022年3月 2022年4月 2022年5月 2022年6月 2022年7月 2022年8月 2022年9月 表1:2022年1月-9月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情况 (数据来源:民政部官方统计数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二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人民日报》,2022年2月23日,第1版。 2《2022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14.3%》,《人民日报》,2023年1月25日,第1版。 3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国民政部官方网站,原文网址:https://www.mca.gov.cn/article/xw/mtbd/202203/20220300040096.shtml. (二)乡村特色产业支持(RuralIndustrySupport) 中国的减贫治理不是建立在“福利陷阱”之上的“输血式”扶贫,而是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激发贫困地区生产和再生产动力的“造血式”减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是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举措。随着中国减贫工作的不断深入,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不但打破了单一化、失衡化、低端化的产业发展模式,还因地制宜发展出农特产品生产加工、农村电商经营、乡村休闲旅游等高附加值产业,释放了各类生产要素的内生活力。进一步支持脱贫地区提升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是持续增加脱贫人口收入、促进脱贫群体稳定就业的实际需要,也是不断巩固减贫治理成效,实现乡村经济整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针对脱贫地区产业仍存在的生产经营基础脆弱、竞争优势不明显、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与困难,中国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倾斜、改善基础设施、鼓励多样化生产经营等手段,不断提高产业支持力度。财政方面,出台信贷扶持、税收优惠、土地使用等激励政策,推动劳动力、土地、资金等生产资源向乡村产业流入。基础设施方面,加速完成乡镇和建制村的交通硬件软件升级、电力全面覆盖和高速网络联通,打通乡村产业与市场对接的关键动脉。生产经营方面,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生产园区、村集体相互带动、合作共赢的多主体产业经营模式。 2021年,中国脱贫地区特色主导产业产值已超过1.5万亿元,832个脱贫县每个县都形成了2至3个优势突出、带动力强的特色主导产业,其中有 300多个脱贫县的单一主导产业产值超过10亿元。12022年,通过实施脱贫 地区特色产业提升行动,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5%以上用于 支持帮扶产业发展,主导产业特色保险覆盖率达到70%;中国脱贫人口人均 纯收入达到14342元,比上年增加1792元,同比增长14.3%1,乡村特色产业与县域富民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0 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 表2:2021-2022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季度累计变化情况 转移净收入 财产净收入 经营净收入 工资性收入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官方统计数据) 1《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年间——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人民日报》,2022年2月25日,第1版。 1统计数据来源于国家乡村振兴局官方网站,原文网址:http://nrra.gov.cn/art/2023/1/29/art_624_198505.html. (三)东西部协作(East-WestPairedAssistance) 在中国,减贫治理工作不囿于区域,而是一项着眼于区域间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工程。1受历史、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劳动力等因素影响,中国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基础、起步速度、延展深度总体优于西部地区;比较而言,西部地区脱贫减贫的工作任务更为艰巨。市场调节无法解决东西部之间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也无法自发、及时、有序地填补东西部之间的减贫沟壑。中国政府推动实施的东西部协作,旨在深入挖掘西部地区的发展资源与潜力,促进东西部区域优势互补,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尤为重要。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政府推动实施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机制。东西部省份在协作框架下,下辖的发达市、县(区)与脱贫市(州)、县(区)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精准化地区联系、精确化减贫责任,在产业、劳务、人才等方面协同合作,增强减贫治理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产业合作方面,东部地区支持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培育,借助“万企兴万村”行动,向西部地区转移可增加当地就业岗位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文化旅游类企业;劳务协作方面,结合西部地区充沛的劳务资源优势,东部地区提供相应技能培训与市场岗位;人才支援方面,东部地区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西部地区挂职,并引导东部专业技术人才发挥优势,在卫生、科技、文化、社会等领域,为西部地区发展提供支撑。 随着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的不断调整完善、工作机制的不断健全,8个 东部省(市)结对帮扶西部10个省(区、市),实际投入财政援助资金230.9亿元,互派干部3146人、专业技术人员23188人,采购、帮助销售协作地区农产品954.5亿元;东部省份引导2633家企业到协作地区投资,实际投资1354.2亿元,《2022年东西部协作协议》指标任务超额完成。1同时,东西部劳务协作持续深化,东部地区以创造就业机会、提供用工信息、动员企业参与、实现人岗对接等多种途径,保障西部脱贫人口稳定就业。2022年,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达到3278万人,比2021年底增加133万人,超过年度目标任务259万人。2 (四)搬迁居民社会融入(AssimilationofRelocatedResidents) 中国的减贫治理,着眼于从根源上消除致贫返贫的隐患与风险,产生长远减贫效益。部分脱贫地区因地理区位,曾经存在着生态恶劣、资源贫瘠、人口超载等发展恶性循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搬迁人口定居在生态条件良好、资源禀赋较强的区域,脱离生存困境,实现脱贫减贫,从根本上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是搬迁脱贫人口新生活的起点。推动搬迁人群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均等化获取基本公共服务,需要对搬迁安置机制进行系统全面的设计,帮助搬迁居民融入新的生活环境。 易地搬迁后续的居民社会融入工作,以完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配套硬件设施、提高安置区公共服务水平为总体目标,落实搬迁群众户籍管理、合 1《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12月7日。 1《国家乡村振兴局:2022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4342元》,央视新闻,2023年1月20日。 2统计数据来源于国家乡村振兴局官方网站,原文网址:http://nrra.gov.cn/art/2023/1/19/art_624_198452.html. 法权益保障、社会融入等工作举措,提升安置社区整体治理水平。1搬迁安置的实际成效,具体表现在安置区的卫生健康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