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助听器产业发展历程 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天津助听器厂就开始生产助听器,但整体技术发展缓慢,产业规模小。 进入8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基于国内超10亿人的潜力市场,欧美助听器产品开始进入中国。 也是在这一时期,福州(丽声)、成都(微迪)和广东的小榄镇等助听器产业发展起来,这些本土助听器生产商的产品以盒式助听器为主。到了90年代后期,日本松下、索尼和理音(Rion)等日系企业相继在中国建立代理销售,不过尚未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 21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助听器消费能力快速提升,我国助听器验配点和销售数量的增长速度遥遥领先于世界平均发展水平。中国有几千家助听器专卖店和近1000家以医院为中心的助听器验配中心,这些专业验配机构已经成为中国推广助听器的主要渠道。由于生产成本低、市场广阔等因素,全球主要助听器厂商如奥迪康、索诺瓦、瑞声达等纷纷以独资或合资的方式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全球主要助听器厂商生产的产品不但进入了国内市场,还出口到世界各地。 随着外资品牌在国内市场布局的加强以及自有品牌生产能力的提升,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助听器出货市场,出货量占全球总量的60%以上。2022年以来,戴蒙特、索诺瓦、安湃声等国际听力集团也纷纷加快中国市场布局,收购中国助听器连锁零售服务企业,加快对终端销售渠道的布局。 中国助听器行业发展历程 三、中国助听器市场供应分析 助听器产品属于医疗器械行业,其监管体制较为严格,在产品注册、生产及流通等环节均设立有严格管理制度。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11月底我国共有221个助听器产品注册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文,其中境内助听器产品217个,进口助听器产品4个。 中国获得SFDA批文的助听器产品数量 从企业来看,截止2022年11月,奥迪康(上海)听力技术有限公司获得了17个助听器产品注册证,是获得批文数量最多的企业;其次为瑞声达和申瑞医疗,均获得10个助听器产品注册批文。此外获得助听器产品注册证较多的企业还有欧仕达、索诺瓦、新声科技、华弘科技、西万拓听力等企业。 主要企业助听器产品注册批文数 我国助听器产业已经形成华东、华南两大产业集群。其中上海、江苏、浙江以外资企业为主,包括奥迪康、索诺瓦、唯听、西万拓、斯达克等外资品牌工厂;以广东省助听器企业有锦好医疗、深圳申瑞、天乐听力、奥笛声学、婕妤达电子等;此外在福建还有厦门新生、欧仕达、富立康泰等品牌的生产基地。 助听器产品注册批文区域分布 近年来,我国助听器产量增长较快,2011年我国助听器产量为996.4万个,到2021年我国助听器产量达到2749.3万个,年复合增长率为10.68%。 2011-2021年我国助听器产量情况 本文内容摘自智研咨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助听器行业市场行情动态及发展趋向分析报告》 四、中国助听器市场需求分析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数据:目前我国听力障碍患者人数超过2000万,此外截2021年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736万人,占总人口的18.9%;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056万人,占总人口的14.2%。我国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将导致我国听力障碍患者人数呈上升趋势。这为我国助听器产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消费市场。2021年我国助听器需求量达到1405.1万个。 2011-2021年中国助听器需求量情况 在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转变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我国助听器产业需求量增长,市场规模也高速扩张。2021年我国助听器行业市场规模为61.12亿元。 2011-2021年中国助听器市场规模情况 五、助听器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从助听器厂商的收入规模、技术实力、产品矩阵、品牌知名度、渠道数量与结构等指标来看,我国助听器行业可分为三大梯队:第一梯队为海外助听器企业,包括奥迪康、索诺瓦、西万拓听力、瑞声达、斯达克、唯听等。海外助听器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早,在国内建有生产工厂,综合竞争实力强。第二梯队:起步较早,已具备一定品牌知名度的本土助听器品牌,如申瑞医疗、欧仕达、新声科技、锦好医疗等。由于发展历史较短等原因,技术实力与品牌力与国际五巨头存在差距。第三梯队为国内大量小型的助听器厂家。 中国助听器市场竞争格局层次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助听器行业市场行情动态及发展趋向分析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产业咨询领域的信息与情报综合提供商。公司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