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事件: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47.5亿元,同比增长43.7%;实现归母净利润2.8亿元,同比增长20.7%;扣非归母净利润2.3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四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5.6亿元,同比增长53.5%;实现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71.6%;扣非归母净利润0.7亿元,同比增长27.4%。 主营业务发展态势向好,盈利有望逐步改善。收入端:2022年,公司实现多业务齐头并进,新能源/新型基础设施/工业企业电气配套收入分别增长49.9%/113.2%/122.2%。利润端:受上游硅钢价格上涨影响,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20.3%,同比下降3.2pp;净利率为6%,同比下降1.2pp,但拐点初显:22Q3毛利率环比+1.4pp,22Q4环比+2pp。我们认为,公司受益产能释放后的规模效应以及高毛利的数字化业务占比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恢复向上。费用端 :公司费用率管控优异 ,2022年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4%/10.1%/-0.1%,分别同比下降0.1/0.3/1.2pp。 行业高景气提振公司发展。干式变压器:2023年国家将持续推进电网投资建设,干式变压器需求向高能效发展,公司未来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且风电中“干变+箱变上置”相比于传统的“油变+箱变下置”,可节省线缆和损耗成本,渗透率有望逐步提升。储能:受益风光并网数量的增长、电力技术的转型升级,储能市场化趋势日益显著,公司利用技术同源发展储能,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数字化:在“十四五”规划下,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22年公司实现首单数字化工厂整体解决方案交付验收,取得0到1突破,打开增长空间。 干变龙头发力储能+数字化,订单饱满支撑业绩稳增,研发持续加大彰显雄心。 2022年是公司储能业务及数字化解决方案的首年,期间储能业务收入0.7亿元,数字化业务1.4亿元。3月,公司获得山西、湖南共3.4亿储能订单,超2022年全年储能订单总额,呈高速增长态势。此外,公司坚持数字赋能,产能持续扩大,乘数字化转型之势有望迎快速发展。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2.5亿元,研发费用率为5.2%,同比增长0.4pp,高研发投入稳固产品竞争优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68.6亿元、97.5亿元、143.5亿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91.2%/48.7%/51.2%。公司加速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积极拓展储能业务市场,业绩有望稳定增长,维持“持有”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装机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汇率波动影响公司海外业务营收的风险;储能及数字化业务建设及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的风险。 指标/年度 盈利预测 关键假设: 假设1:继2020年10月年产干式变压器800万kVA的海口数字化工厂建成投入运营后,2022年7月年产1400万kVA干式变压器的桂林干式变压器生产线数字化技改项目投产,且预计未来年产干式变压器系列产品2000万kVA的武汉干式变压器数字化工厂将投产。 根据公司公告,考虑到部分产能将逐步置换原有产能,假设2023-2025年公司变压器业务板块中的干式变压器销量增速分别为19.4%/15.5%/30%,销售平均单价维持不变。 假设2:2022年7月,年产能为1.2GWh的桂林储能数字化工厂投产;年产能为2.7GWh的武汉储能数字化工厂预计于2023年开始释放产能。假设2023-2025年储能业务销量分别为0.8/1.8/3.4GWh,单价维持不变,因此2023-2025年公司储能业务营收预计有较大提升。 假设3:公司大力拓展数字化业务,2022年实现首单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交付。2022年公司数字化订单约3亿元,当年交付约1.3亿元,结合2023年公司数字化业务新签订单节奏,中性假设2023-2025年公司数字化业务收入为3/5/8亿元。 假设4:2022年受上游大宗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公司毛利率小幅下滑。2023-2025年有望受益宏观环境向好及公司规模效应+技术降本等优势,毛利率趋稳向上。 基于以上假设,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分业务收入成本如下表: 表1:分业务收入及毛利率 相对估值 综合公司业务范围,我们选取电网及储能设备行业主流公司许继电气、阳光电源、科华数据进行估值比较,较为合理。 表2:可比公司估值 从PE角度看,2023年公司估值为28.8倍,行业可比公司估值为26.7倍,公司作为国内干式变压器龙头存在一定溢价,较为合理。公司变压器业务维持稳定增长,同时发力储能+数字化,多元化布局提升公司规模,增强竞争实力。考虑到公司干式变压器龙头地位,以及新基地产能释放,维持“持有”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