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天风证券]:4D毫米波雷达:平衡成本、性能的标配传感器,自动驾驶再添新翼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4D毫米波雷达:平衡成本、性能的标配传感器,自动驾驶再添新翼

电子设备2023-03-22潘暕天风证券张***
4D毫米波雷达:平衡成本、性能的标配传感器,自动驾驶再添新翼

事件:特斯拉HW4.0或将配备Arbe的4D毫米波雷达,4D毫米波雷达关注度上升。 1、行业催化:Tesla或将重启毫米波雷达,国内外车企&Tier1布局加速 回溯Tesla的传感器方案,主要经历了“多传感器融合”、“纯视觉”和“4D毫米波雷达+视觉”3个阶段,我们认为最终采用4D毫米波雷达的原因为4D毫米波雷达拥有测量俯仰角能力,分辨率高且成本相对激光雷达低,能够较好弥补纯视觉方案的不足,而一开始采用的雷达还不具备测高能力,性能&成本综合考量下,我们认为HW4.0使用摄像头+4D毫米波雷达融合为更优方案。除Tesla外,国内外车企宝马、通用、长安等均对4D毫米波雷达有所布局,部分车型已实现交付,部分在2023年有交付规划。 2、4D毫米波雷达:性能全面提升,超大阵列+专用处理器为量产优解 “4D”是指对探测物体距离、方位、速度和高度全面解析,且具备超高分辨率。实现4D成像主要有级联、单芯片集成和算法虚拟孔径三种技术路线。当前级联技术应用相对广泛。Arbe的4D毫米波雷达集成超大阵列射频芯片组+专用处理芯片,通道数达2304,量产价格为100-150美金,为当前性价比最高的方案,Tesla或采用Arbe方案,我们认为未来4D毫米波雷达将受益工艺集成化趋势,成本持续下降,预计2023、2025、2030年降幅分别达20%、12%、2%,在各类车型中持续渗透。毫米波雷达下游应用场景多元,预计2025年自动驾驶及非自动驾驶领域应用市场空间将分别达110亿美元和170亿美元。 3、应用优势:自动驾驶标配的传感器方案,软件定义汽车再进一步 我们认为4D毫米波雷达是最经济、稳定的车载雷达“标配方案”,有望对传统毫米波雷达、低线激光雷达形成替代,与高线激光雷达形成互补,后续或将在各类车型中持续放量。与传统产品相比,4D毫米波雷达突破了静止识别、横向移动检测、高度识别、相邻物区分和隐藏车辆探测等局限。与激光雷达相比,4D毫米波雷达部分性能指标已与其接近,还能更好弥补激光雷达速度、距离测量能力和受恶劣天气和环境影响的不足,但成本仅为其十分之一。软件定义汽车方面,4D毫米波雷达可提供更丰富数据和可靠方案以支持自动驾驶。 4、产业链情况&空间测算:产业链价值有望全面提升,30年全球4D产品规模超160亿美元 毫米波雷达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射频MMIC芯片、高频PCB、处理芯片以及后端算法等相关企业,中游包括成品4D毫米波雷达的生产企业,下游则为主机厂。从上游价值量来看,软件算法壁垒较高占比达50%,其次则分别为射频芯片、处理器芯片和高频PCB。伴随4D产品渗透,整个产业链价值有望全面提升 。 据我们测算 ,2023/2025/2030年全球车载4D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分别达31762/159300/1615627万美元,即3.18/15.93/161.56亿美元。 5、竞争格局:4D技术推动下市场竞争格局或迎来重塑 整机供应商方面,传统Tier1普遍采用级联技术在4D产品量产方面走在前列,但新进入厂商或依托专用芯片组和虚拟孔径方案实现换道超车,如Arbe、Mobileye等产品通道数具备较强竞争力。国内厂商多已发布4D毫米波雷达样机并与国内车企达成合作。主要整机厂商包括经纬恒润,威孚高科,华为,楚航科技,联合光电等。上游芯片方面,上游芯片主要包括射频芯片和处理器,也可能是将二者集成的专用芯片,主要企业包括德州仪器、赛灵思、恩智浦等,伴随4D算力诉求提升,逐渐分化出FPGA、DSP两大方案。国内方面,加特兰是CMOS工艺毫米波雷达芯片开发与设计的领导者。 上游PCB方面,主要企业包括Rogers、Isola、松下以及国内的沪电股份、生益科技(生益电子)等。 6、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4D毫米波雷达相关企业:(1)芯片封装:长电科技等(2)PCB:沪电股份(天风通信团队联合覆盖)、生益电子、世运电路等(3)天线:硕贝德等(4)整机:威孚高科、经纬恒润(天风汽车团队联合覆盖)、华域汽车、保隆科技(天风汽车团队联合覆盖)、联合光电等 风险提示:新技术量产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新能源车渗透率不及预期 1.行业催化:TeslaHW4.0或重启毫米波雷达方案,4D毫米波雷达有望加速渗透 1.1.Tesla:HW4.0预计回归4D雷达,2023年或量产上车 事件:特斯拉HW4.0或将配备Arbe的4D毫米波雷达,4D毫米波雷达关注度上升。 回溯Tesla的传感器方案使用历史,主要有3个阶段,我们认为最终或将采用4D雷达的可能原因为4D毫米波雷达拥有测量俯仰角能力,分辨率高且成本相对激光雷达低,能够较好弥补纯视觉方案的不足,而一开始采用的雷达还不具备测高能力,性能&成本综合考量下,我们认为HW4.0使用摄像头+4D雷达融合为更优方案。 图1:Tesla传感器方案演进过程 阶段一:多传感器融合侦测路段,视觉技术逐渐丰富 2014-2021年,HW1.0-HW3.0演进中,前向、侧向及舱内监控摄像头的视觉方案不断增加/优化,算法逻辑以雷达监测数据为主。2014年10月Tesla发布HW1.0系统。2016年9月,Tesla发布V8.0更新,改变了算法逻辑,由以图像数据分析为主改为以毫米波雷达监测的数据为核心,图像分析为辅的计算逻辑。2019年3月HW 3.0系统发布,延续HW 2.5系统方案,此时形成了由1个毫米波雷达,8个环绕车摄像头,1个座舱内监控摄像头和12个超声波雷达共同组成的多类型传感器混合侦测路况方案。 阶段二:传统毫米波雷达被弃用,Tesla全面倒向纯视觉方案 采纳纯视觉方案原因:传统毫米波雷达分辨率低,且成本相对较高,新发布FSD版本机器视觉与深度学习能力强,几乎取代传统雷达功能。①性能层面,Tesla认为由于当时主流车载毫米波雷达分辨率低,缺乏测高能力,且同样面对前方障碍物时,仅能接收到有限的返回信息点,难以将障碍物的轮廓清晰的勾勒出来。②成本层面,与摄像头对比来看,毫米波雷达数据与摄像头信号数据类似,而摄像头所捕捉到的信息量比毫米波雷达高几个数量级,且成本更低,弃用存在成本考量。③软件层面,2021年7月特斯拉发布FSD BetaV9版本,该版本是一套完全基于摄像头的技术解决方案,它从底层开始重写,依靠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就可以实现自动驾驶,不再需要任何雷达的帮助。 2021年5月,Tesla宣布北美地区特斯拉Model3和Y车型上率先取消毫米波雷达探测模块,2022年10月,Tesla宣布取消超声波雷达,采用由摄影镜头侦测的Tesla Vision纯视觉技术。 图2:TeslaFSDcomputer 阶段三:纯视觉方案弊端暴露,4D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融合方案显著提升可靠性。 “幽灵刹车”指的是当驾驶员开启特斯拉Autopilot或者使用FSD等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后,在车辆前方没有障碍物或者不会与前方车辆发生碰撞时,Tesla却会进行非必要的刹车,以至于会给驾驶员带来重大的风险。仅2021年5月到2022年2月,NHTSA就收到354起针对Tesla“幽灵刹车”现象的投诉,而截至2022年6月,投诉数量已经上升至758起,纯视觉技术的作用受到了很大的质疑。 图3:NHTSA收到关于Tesla幽灵刹车事件的投诉数量(起) Arbe的4D毫米波雷达问世为Tesla即将发布的HW4.0系统提供了一定程度上解决“幽灵刹车”现象的方案。该雷达能将探测范围扩大至300米,实现对行人、自行车和摩托车等小型实体的准确检测和跟踪。相比传统毫米波雷达只能在平面上生成少量点,4D毫米波雷达通过增加俯仰角探测功能来绘制立体空间中的点云图,这与激光雷达效果相似。该雷达通过高动态的分辨率,能将目标解析地更加清楚以支持决策系统,同时还可以将摄像头和激光雷达“引导”到潜在风险区域,这一能力将大大提高安全性能。 HW4.0硬件系统预计相比于HW3.0系统而言将迎来全面的升级。传感器方面或将增加4D毫米波雷达,摄像头数量也有望得到增加。此外,HW4.0在CPU、NPU、GPS等模块也或有明显的升级更新。综合以上的信息,预计HW4.0将可能有以下变化: ③神经网络处理器方面,HW4.0 NPU芯片封装面积增大,供电部分加强,HW4.0功耗大概是HW 3.0的2倍。 ④定位方面,HW4.0的GPS模块使用三频GPS天线模块,新增L5频率,以提升定位精度。 图4:HW3.0传感器位置及数量 图5:HW4.0传感器预估位置及数量 1.2.其余车厂及Tier1:已上市/2023年有交付计划 4D毫米波雷达在中高端车型及自动驾驶服务车型中快速渗透。除Tesla外,我们梳理了各车厂布局4D毫米波雷达情况,整体来看车厂布局较为激进,价格在40万元以下的理想车型和价格在70万以上的宝马车型、以及通用收购的Cruise自动驾驶服务车均于近两年完成了4D毫米波雷达布局。同时大陆、采埃孚等汽车Tier-1巨头基本完成对该领域的布局。 表1:国内外车企&Tier1 4D毫米波雷达布局情况 2.4D毫米波雷达:“3D+高度”实现四维感知,“专用集成”为量产优解 毫米波雷达目前是车用探测雷达中最为主要的探测器件,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如下:全集成毫米波雷达芯片的基本架构包括发射机、接收机、雷达信号源等射频毫米波组件,中频处理、A/D转换等基带处理模拟组件,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等数字组件。其工作过程主要为:雷达通过天线发射特定波形的电磁波,在有效辐射范围内被目标截获,目标反射电磁波到很多方向上,其中一部分能量返回至天线处被雷达接收,并通过放大,信号处理等过程最终计算出目标相对雷达的位置,移动速度,方位等信息。 图6:毫米波雷达内部构造及工作流程图 传统毫米波雷达是进行二维扫描,采集距离、方位、速度信息。目前现行的毫米波雷达频段为77Ghz-81Ghz,较高的频率能够使毫米波雷达获得更高的分辨率,利用毫米波对于X向回波的信号解析,测算出准确的目标距离,精度可以在 10cm 以内。同时利用毫米波雷达左右两侧的雷达回波天线,形成左右侧回波差,回波差经过计算得出相位差,利用相位差可以得到左右侧距离差,即角分辨率。同时利用探测物运动形成的多普勒效应,可以准确计算出物体的移动速度。形成多普勒像,最终得到物体的运行速度,分布图像。 图7:二维毫米波雷达成像效果 增加高度维度数据解析后,具备“高清”特质的毫米波雷达,被称为成像雷达,或者4D毫米波雷达。“4D”是指在原有距离、方位、速度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目标的高度维数据解析,能够实现“3D+高度”四个维度的信息感知;而“成像”概念是指其具备超高的分辨率,可以有效解析目标的轮廓、类别、行为。 图8:传统毫米波雷达和4D毫米波雷达扫描示意图 2.1.工艺迭代:4D毫米波雷达受益集成度提高、小型化和低成本迭代趋势 伴随毫米波雷达的半导体工艺由GaAs向SiGe、RFCMOS集成化迭代,芯片逻辑密度逐渐提升,成本逐渐下降,利于其上车渗透。未来车载毫米波雷达芯片将更加集成化,主要体现在多芯片向多通道单芯片发展,全集成SoC,以及天线芯片的集成;相较于砷化镓和锗硅工艺,CMOS工艺拥有高集成度、更小体积和成本低等明显优势,将成为未来毫米波雷达射频芯片的主流工艺。 图9:毫米波雷达集成化与工艺升级 进一步集成:针对近距离场景,TI采用低功耗45nmRFCMOS工艺推出了集成度更高的天线片上集成(AoP)芯片,将天线、射频前端和信号处理模块集成在芯片上,进一步降低了系统成本,封装天线(AoP)技术消除了对高频基板材料的需求,并降低了成本、制造复杂性和大概30%的布板空间。TI的AoP技术利用倒装芯片封装技术将天线放置在无塑封基板上,防止因天线穿过塑封材料时产生损耗而降低效率并导致杂散辐射。使用多层基板可进一步减小电路板尺寸,并使得天线和硅片更容易重叠。具有封装尺寸小、降低工程成本并加快产品上市时间、降低功率损耗的优势。 图10:TI天线片上集成(AoP)芯片 Arbe的4D毫米波雷达集成射频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