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平安证券]:宏观深度报告:宏观视角下的“新市民”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宏观深度报告:宏观视角下的“新市民”

2023-03-20钟正生、张德礼平安证券清***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宏观深度报告:宏观视角下的“新市民”

宏观深度报告 宏观视角下的“新市民” 宏观经济与政策 2023年03月20日 证券分析师 钟正生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20090001 zhongzhengsheng934@pingan.com.cn 张德礼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21020001 ZHANGDELI586@pingan.com.cn 事项: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 平安观点: 何为新市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对新市民做了官方界定,约有三亿人。我们参考相关数据估算各类型新市民的规模:一是,户籍在农村、常住城市以创业就业为主要事务的人群,以农民工为主,约有1.7亿人;二是,户籍在城市、但常住地和户籍地不一致的人群,主要是城际转移人口,约有8200万;三是,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群体,约有4600万人。 新市民、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可协同推进。“新市民”侧重居住属性,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可相互促进:一是,外出农民工是新市民的主体,提高面向他们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助于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进而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二是,“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是推动外出农民工这一新市民主要群体更深程度融入城市的重要途径,这一发展思路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原则;三是,服务新市民和新型城镇化也是相互促进的,需推动人口向城市群和中心城市集聚,其中8200万的城市间转移人口是重点支持对象。 证券研究报告 宏观深度报告 宏观报告 服务新市民有三大着力点。首先,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以农民工为例,有必要增加面向新市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原因一是农民工平均年龄从2008年的34.0岁提高至2021年的41.7岁;二是农民工的社保、公积金等覆盖率较低;三是农民工在城市的归属感较低,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是新市民和市民的比例不足10%。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归属感,进而释放置业和消费等需求。其次,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新市民因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大、难以提供收入流水证明、缺乏抵押品等因素,使得相当比例的新市民群体难以满足银行授信要求。而由于监管考核和内部风控等原因,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信用资质相对较弱的新市民发放贷款的意愿不足。4号文对金融业加大服务新市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鉴于上述因素没有实质改善,金融服务新市民还有很大提升空 间。最后,助力解决住房问题。新市民的住房需求有较大改善空间,但当前主要城市的房价收入比较高,增加了新市民的购房难度。解决新市民住房问题的重点方向,可能有以下几个:一是,大力规范和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十四五”时期,全国初步计划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近900万套(间),预计可解决2600多万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预计可完成投资3万亿元左右,每年大约拉动房地产投资4.3个百分点;二是,松绑购房门槛,因城施策确定新市民的贷款标准,助力新市民置业。 正文目录 一、何为新市民?4 二、新市民、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5 三、服务新市民三大着力点8 3.1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投入8 3.2提升金融服务水平10 3.3助力解决住房问题13 图表目录 图表1近年中国的外出农民工和进城农民工5 图表2我国常住和户籍城镇化率的缺口不断扩大5 图表3中国人均耕地面积长期只有全球平均水平一半5 图表4韩国城镇化率提高后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上升5 图表5我国第一产业人均产出远低于二产和三产6 图表6新村运动时期韩国财政资金大规模投入到农村6 图表7我国农民工就业呈现本地化趋势6 图表8我国外出农民工以省内流动为主6 图表92018年世界各国人均GDP和大城市群人口集聚性正相关7 图表102006-2013年,我国各类型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量占比与城区人口增量占比8 图表11中国农民工平均年龄从2008年的34.0岁提高至2021年的41.7岁9 图表12农民工从事的行业中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比例近半9 图表13问卷调查显示农民工在城市的归宿感较低10 图表14问卷调查显示农民工对生活的满意度不高10 图表15中国公共消费率长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0 图表162021年中国和部分国家公共消费率对比10 图表17受访新市民最长一份工作时长的占比11 图表18受访新市民贷款余额多数在30万以下11 图表19受访新市民在贷款过程中所遇的问题里利率过高居首位11 图表204号文重点支持的领域均是新市民需求较高的金融服务12 图表21《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具体细则12 图表222022年中国部分城市的房价收入比13 我国新市民这一群体约有3亿人,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服务好新市民,对于进一步提升消费恢复动力、尽快稳定房地产市场、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篇报告中,我们对新市民这一群体做了分类,乡城转移人口、城际转移人口和落户不满三年的人口分别约有1.72亿、8200万和4600万。服务好占新市民主体的1.72亿乡城转移人口,有助于推进乡村振兴,而服务好8200万的城际转移人口,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有积极影响,因此服务新市民、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是相互促进的。 我们认为,服务新市民可围绕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助力解决住房问题三个方向发力。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农民工等新市民群体平均年龄逐年增加、社保覆盖率低、在城市归属感弱,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归属感,进而释放消费和住房需求。金融服务方面,新市民面临工作流动性大、收入银行流水不连续、缺少抵押品等问题,未来可以尝试、优化通过大数据、信息共享等方式甄选出信用资质较高的新市民,以及通过地方国有担保机构提供征信等方式,提高新市民信贷等金融资源的可得性。解决住房问题方面,可探索多元化房屋租赁供给为主、便利新市民购买为辅的模式,具体包括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规范房屋租赁市场发展,以及因城施策松绑购房门槛、确定新市民贷款标准等助力新市民置业。 一、何为新市民? 2022年3月,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发〔2022〕4号),文件中明确了新市民的范围,这是目前最公认的官方界定。根据4号文,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目前约有三亿人。鉴于新市民在各省市自治区分布均衡,4号文指出各地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地方政府政策,明确服务新市民的范围。 从官方文件和重要会议部署看,新市民的范围不断扩大。2006年2月青岛市政府发文称,“120多万名取得暂住证的‘新市民’可享受保险、房贷、购车挂牌、考驾照、子女入学等待遇”。2014年7月30日国常会称,“要重点推进长期在城市居住、有相对固定工作的农民工融入城市”,有利于“造就…参与城市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新市民”。2018年6月发布的《2017年全国住房公积金年度报告》中,提到公积金开户职工中,农村转移人口及新毕业大学生等新市民966.3万人,占新开户职工的52.9%。2022年3月发布的4号文,则从户籍角度将符合要求的各类群体都纳入新市民范畴。 可以参考相关数据,估算下各类型新市民的规模:一是,户籍在农村,常住城市以创业就业为主要事务的人群,以农民工为主。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进城农民工1.33亿人,外出农民工1.72亿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解释,进城农民工指年末居住在城镇地域内的农民工,易低估实际进城人数,加之农民工的流动趋势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我们认为用外出农民工来衡量乡城转移人口规模更合适,该部分约占新市民的57.3%; 二是,户籍在城市,但常住地和户籍地不一致的人群,主要是城际转移人口。根据聂日明等人的研究,第七次人口普查时(2020年),中国城市间转移人口约8200万,占新市民的27.3%; 三是,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群体,占比约为15.4%。有两种方法来估算:第一种办法是新市民总规模3亿人,减去前面两种类型的,约为4600万。第二种办法是2021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为64.7%、46.7%,两者缺口为2.55亿人,是常住城市但没有城市户口的人,那么3亿新市民除这些人口外的4500万人,就是新拿城镇户口的(以国家发改委《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为起点,中国全面放宽城市落户条件)。 近年中国的外出农民工和进城农民工 我国常住和户籍城镇化率的缺口不断扩大 图表1图表2 资料来源:CEIC,平安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 二、新市民、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 第一,外出农民工是新市民的主体,提高面向他们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助于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进而更好实施乡村振 “新市民”这一概念侧重居住属性,核心是缩小新、老市民之间在基本公共服务和金融服务等上的差距。近年来,中国同步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新市民与这两大战略本质上是相互促进的。 兴战略。乡村振兴是未来近30年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目标是到2050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我们认为,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提高农村人口的人均耕地面积、加大“以城补乡”力度,而这都需要更大规模的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 一方面,乡村振兴不是为了把人留在农村,而是要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加速城镇化进程可以提高农村剩余人口的人均耕地面积 进而提高他们的收入。中国人均耕地面积长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人均耕地面积0.085公顷,不足全球平均水平0.178公顷的一半。土地是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人多地少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高外出农民工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助于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首先,农村剩余人口的人均耕地面积提高,进而人均收入提高;其次,土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征地补偿提高、土地流转加快等,都能够增加农民的资产性收入;最后,由于工业和服务业的产出效率高于农业,向城市转移的人口也有望获得更高收入。 韩国城镇化率提高后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上升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韩国开始新村运动。通过发展工业尤其是出口导向型产业,以及分散工业、新建教育文化设施和疏散政府等措施,以产业发展和经济空间的均衡分布来吸引转移人口。1970年至1993年,韩国城镇化率从40.7%提高到76.6%,农村人口的人均耕地面积从0.12公顷提高到0.20公顷,农村居民收入占城市居民收入的比例从61%提高到96%,实现了韩国农村和城市均衡发展的目标。 图表3中国人均耕地面积长期只有全球平均水平一半图表4 资料来源:CEIC,平安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平安证券研究所 另一方面,振兴乡村需要产业投入和基建投资,但两者的投入回报率都不高,需要政府主导资源向农村倾斜,而更多新市民实现 户籍城镇化后,“以城补乡”的基础将更强。“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两大重要工作,涉及到现代化农业、节水灌溉、乡村旅游,以及污水处理、无害化厕所改造等。产业投入方面,农业的产出效率远低于工业和服务业,2021年中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人均最终产出(第一产业GDP/第一产业就业人员)为4.87万元,而二产和三产的分别达20.80万元和17.13万元,这显然难以吸引到市场化的资金去农村参与产业投资。农业基础设施方面,根据《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农村基建投资占全社会基建投资的比例长期低于1%,可见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对基建投资有很大需求。但农村基建项目回报率低,也没有明晰的付费机制,社会资本投资的积极性不高,这也是农村基建投资长期偏低的原因。 新村运动时期韩国财政资金大规模投入到农村 上世纪50年代日本乡村振兴、上世纪70年代韩国新村运动、以及中国在脱贫攻坚期间,都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财政资金投入。以韩国新村运动为例,1972年-1979年,韩国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