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观点:中药支持政策已较为完善,中医药将逐渐步入改革成效显现阶段自2019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2021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医药就此进入实质性快速发展阶段。截至目前,“措施”里提出的人才、审批审批和分类注册管理、中西医结合、中医药发展重大工程、中医药医保管理等要求皆由相关部门发布具体发展规划文件予以落实,目前支持发展的相关政策已较为完备,我们认为中医药将从前期政策支持发展阶段逐渐步入发展成效显现阶段。 长远看,我们认为中药创新药、中药院内制剂、中药品牌OTC、中药配方颗粒、中医连锁等细分行业具备较大投资机会。 一周观点:国家医保局明确创新医疗器械可豁免DRG,助推企业创新研发 2023年3月4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3298号建议的答复(下称“答复”)。《答复》中,国家医保局对地方医保部门在试点工作中探索建立CHS-DRG付费支持医疗新技术的有关机制点名支持:如北京市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药品、医疗器械及诊疗项目,纳入CHS-DRG付费除外支付管理;河北邯郸明确了付费异常高值和异常低值的病组可按项目付费,确定特殊治疗、特殊用药,高值耗材的清单,可以不纳入DRG分组,确保全覆盖。国家医保局点名支持北京等地医保局将创新医疗器械豁免DRG,利好相关创新研发驱动型医疗器械公司。2014年至今,国家药监局共批准192项创新医疗器械,且2022年来呈现审批提速趋势。创新产品核心技术都有我国的发明专利权或者发明专利申请已经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公开,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一旦创新器械获批完成,预示着较大的空间。在新政策加持下,对于创新医疗器械企业而言,有利于其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推荐及受益标的 推荐标的:3月金股:九芝堂、可孚医疗、美年健康、迪安诊断、国际医学、康为世纪、昌红科技。稳健组合:康龙化成、昌红科技、迈瑞医疗、海尔生物、羚锐制药、康缘药业、人福医药、东诚药业、益丰药房、老百姓、健之佳、海吉亚医疗、新天药业、寿仙谷、太极集团、中国中药。弹性组合:泓博医药、皓元医药、药石科技、美迪西、海泰新光、澳华内镜、戴维医疗、采纳股份、博腾股份、康拓医疗、完美医疗。受益标的:三诺生物、爱康医疗、春立医疗、振德医疗、联影医疗、九洲药业、凯莱英、纳微科技、百普赛斯、神州细胞、康希诺、万泰生物、石药集团、三叶草生物、丽珠集团、君实生物、鱼跃医疗、乐普医疗、怡和嘉业、美好医疗、东方生物、安旭生物、万孚生物、明德生物、汤臣倍健、同仁堂、健民集团、佐力药业、固生堂、华润三九、红日药业、以岭药业。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不及预期,行业黑天鹅事件。 1、一周观点:中药支持政策已较为完善,中医药将逐渐步入 改革成效显现阶段 中药支持政策持续完善:2019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此为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名义发布的第一个中医药文件,该文件提出的意见为后续相关中医药政策的指导纲领,2021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称“措施”),就落实“意见”提出具体举措,并将任务落实至相关单位,中医药就此进入实质性快速发展阶段。 以“措施”里提出的要求来看:(1)在人才方面,2022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十四五”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划》;(2)在中药审批审批和分类注册管理方面,2023年2月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3)在中西医结合方面,2021年6月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4)在中医药发展重大工程方面,202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5)在中医药医保管理方面,2021年12月国家医保局、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由此,自“措施”发布后的两年来,相关要求逐步得到落实,目前支持发展的相关政策已较为完备,我们认为中医药将从前期政策支持发展阶段逐渐步入发展成效显现阶段 表1:中药支持政策持续完善 长远看,我们认为中药创新药、中药院内制剂、中药品牌OTC、中药配方颗粒、中医连锁等细分行业具备较大投资机会。 中药创新药:中药传承和创新为核心发展方向,研发端获得国家政策大力支持,2021年药品审批加速,2022年6月成立中药专委会,建立符合中药自身特色的审评审批体系,2023年2月发布《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明确规定中药注册分类、上市审批等规定,并建立适合中药研制情形的简化审批、优先审批、附条件审批、特别审批的相应规定,有望推进药品注册工作节奏。在更为标准的审评机制下,优质新药有望快速进入医保、基药目录,实现快速放量。 中药院内制剂:以上文件提到“加强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中药房、中医临床科室建设”、“到2025年,基层中医药实现五个‘全覆盖’”,中药医疗服务覆盖面加大加深,将拉动中药院内制剂销售增长,具备较高安全性、有效性,且循证医学证据完善的优质中药院内制剂有望快速增长,此外,若部分覆盖面较窄的中药院内制剂通过谈判进入全国医保目录有望实现快速放量。 中药品牌OTC:产品力强、品牌认可度较高、政策抗风险性较强,中药品牌OTC子行业整体发展稳健,近1-2年较多OTC企业通过产品升级换代、渠道改革、销售团队重建优化、加大销售激励等措施,有望加速增长,且部分品牌OTC属于四类药,其于2022年前三季度在较多地区受到销售限制,在2023年销售恢复常态下有望快速增长。 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在2022年的标准切换期承压,目前国标已发布248个,龙头企业在部分地区国标和省标合计数量已达到400个以上,随着医院渠道持续开拓,2023年有望逐季环比增长,且基于2022Q1低基数,中药配方颗粒销售有望在2023Q1实现高增长;长期来看,国标品种质量明显优于企标,随着医生和患者对国标认可度逐步提升,国标品种销售规模在销售机构扩容下会迎来快速增长。 中医连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开办中医诊所,鼓励社会办医设置中医药科室,中医连锁在国家支持下有望快速发展。 推荐标的:九芝堂、羚锐制药、寿仙谷、太极集团、中国中药、康缘药业、新天药业。 受益标的:同仁堂、健民集团、佐力药业、固生堂、华润三九、红日药业、以岭药业。 2、一周观点:国家医保局明确创新医疗器械可豁免DRG, 助推企业创新研发 事件:2023年3月4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3298号建议的答复(下称“答复”)。《答复》中,国家医保局对地方医保部门在试点工作中探索建立CHS-DRG付费支持医疗新技术的有关机制点名支持:如北京市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药品、医疗器械及诊疗项目,纳入CHS-DRG付费除外支付管理;河北邯郸明确了付费异常高值和异常低值的病组可按项目付费,确定特殊治疗、特殊用药,高值耗材的清单,可以不纳入DRG分组,确保全覆盖。 点评:国家医保局点名支持北京等地医保局将创新医疗器械豁免DRG,利好相关研发创新驱动型医疗器械公司。早在2022年7月,北京市医保局下发《关于印发CHS-DRG付费新药新技术除外支付管理办法的通知(试行)》,首次提出了一项DRG除外支付办法,明确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创新医疗服务项目可以不按DRG方式支付,单独据实支付。此次国家医保局在回复人大建议中,再次明确创新医疗器械豁免DRG,无疑为相关企业和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未来,不排除在各方面条件相对成熟的省市加大政策推广。 2014年至今,国家药监局共批准192项创新医疗器械,且2022年来呈现审批提速趋势。创新产品核心技术都有我国的发明专利权或者发明专利申请已经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公开,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一旦创新器械获批完成,预示着较大的市场成长空间,在新政策加持下,创新医疗器械入院,在临床上使用都迎来重大利好。对于创新医疗器械企业而言,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受益标的: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华大智造、微创医疗、微创机器人、乐普医疗、诺辉健康。 3、看好估值合理、基本面向好标的 (1)沪深股医药外包服务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56.8/34.2/26.8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0.7/0.9/0.7。 表2:沪深股医药外包服务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56.8/34.2/26.8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0.7/0.9/0.7 (2)沪深股生命科学上游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44.7/31.5/23.2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4/0.6/0.7。 表3:沪深股生命科学上游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44.7/31.5/23.2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4/0.6/0.7 (3)沪深股生物制品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41.6/32.9/29.1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5/0.8/0.9。 表4:沪深股生物制品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41.6/32.9/29.1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5/0.8/0.9 (4)沪深股化学制药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43.3/27.9/21.9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0/0.9/1.0。 表5:沪深股化学制药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43.3/27.9/21.9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0/0.9/1.0 (5)沪深股医疗服务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44.3/35.8/34.2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2.1/0.9/1.3。 表6:沪深股医疗服务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44.3/35.8/34.2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2.1/0.9/1.3 (6)港股医疗服务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32.9/32.0/22.9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2/0.6/0.7。 表7:港股医疗服务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32.9/32.0/22.9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2/0.6/0.7 (7)沪深股医疗器械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45.8/32.4/24.8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0/1.1/1.0。 表8:沪深股医疗器械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45.8/32.4/24.8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0/1.1/1.0 (8)沪深股医药商业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21.8/18.7/15.5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2/1.0/0.7。 表9:沪深股医药商业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21.8/18.7/15.5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2/1.0/0.7 (9)港股医药商业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10.8/9.6/8.6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0/0.8/0.7。 表10:港股医药商业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10.8/9.6/8.6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0/0.8/0.7 (10)沪深股中药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34.6/26.2/22.8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3.7/1.1/1.0。 表11:沪深股中药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34.6/26.2/22.8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3.7/1.1/1.0 (11)港股中药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11.0/10.1/9.4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5/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