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9日 行业研究 从银行视角看3月降准 ——银行业周报(2023.3.13–2023.3.19) 银行业 买入(维持) 作者分析师:王一峰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9050002010-57378031 wangyf@ebscn.com 分析师:董文欣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1090001010-57378035 dongwx@ebscn.com 联系人:蔡霆夆 caitingfeng1@ebscn.com 行业与沪深300指数对比图 资料来源:Wind 相关研报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下阶段金融政策选择——银行业周报(2023.2.27–2023.3.5) 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发行,第三支柱产品体系持续完善——银行业周报(2023.2.6–2023.2.12) 2022年4季度贷款投向与银行业监管指标解读——银行业周报(2023.1.30–2023.2.5) 兔年开年银行股投资的新看点——银行业周报(2023.1.16–2023.1.29) 央行2022年金融数据发布会透露的信息— —银行业周报(2023.1.9-2023.1.15) 房贷利率动态调整机制建立——银行业周报 (2023.1.2–2023.1.8) 从银行视角看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银行业周报(2022.12.12-2022.12.18) 银行股上涨的“三重奏”——银行业周报 (2022.11.28-2022.12.4) 银行板块上涨的成色——近期银行股走势分析与投资展望(2022.11.29) 地产融资支持与国常会“稳信贷”共振,共促银行股上行——银行业周报 (2022.11.21-2022.11.27) 要点 3月17日,央行宣布决定于2023年3月27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降至7.6%,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 点评: 银行体系流动性面临较大挤压,资金利率维持高位,降准具有必要性。现阶段信贷高增叠加理财回表垫高了存款基数,导致法准补缴规模较大,加之M0回流银行体系偏慢、存款在机构之间不均衡运动等因素,银行体系流动性持续临较大挤压。1YNCD利率持续高位运行,冲破1YMLF政策利率,需要中长期资金补充以缓解流动性压力。3月3日,易刚行长在国新办发布会回答记者关于后续“降准”空间时指出,2018年以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由15%降至8%,“用降准的办法来提供长期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综合考虑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使整个流动性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我们在前期报告《从政府工作报告看下阶段金融政策选择》 中明确提及,“2023年难见“降息”,“降准”仍是重要可选项,窗口在4月”。进一步考虑到3月份涉及季末考核时点,银行体系贷款投放力度可能有所提 升,并对银行体系流动性造成进一步挤压,届时降准需求将有所加大,随着“两会”政府换届的完成,“降准”逐步迎来较为合意的时点。从本次降准宣布时点和幅度看,并未太多在市场预期之外,可以视为是一次“例行”降准。 降准最大的意义在于表达了对维持流动性体系宽裕,护航稳增长、稳预期的政策态度。虽然市场对降准有一定预期,但在1-2月经济金融数据整体向好,特别是3月 15日MLF超量续作仅两天后宣布降准,时点选择略早于市场预期。央行官网指出,“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实施此次降准。开年以来,银行信贷保持了较高的投放强度,1-2月信贷累计同比多增1.5万亿,通过“超量续作MLF+降准25bp”及时补充中长期流动性,有助于呵护资金面平稳运行、维持 信贷投放持续性,护航经济稳增长。除此以外,我们认为本次降准可能还有以下几点原因需要考虑:一方面,近期美国硅谷银行风险事件持续发酵,部分中小银行 “挤兑”风险蔓延,不得不被FDIC接管启动破产保护。此风波已冲击到大型银行,资本市场反映激烈,银行股股价大幅下挫,欧洲老牌大型银行瑞士信贷银行也受到波及。现阶段,美欧银行业风险事件尚无定论,衍生风险仍有可能发生,此时 需要系统性稳定市场对金融体系预期。另一方面,我国日前公布了《党和国家机构 改革方案》,其中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是重点,波及面广、影响深远,也需要较好的市场情绪和金融条件,稳妥推进各类改革顺利完成。 降准有助于稳定银行体系负债成本,着力减缓对于NIM的挤压。资产端看,开年以来的信贷高增主要来自政策性开放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资、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领域,市场化有效信贷需求尚待修复背景下,较高的投放强度使得新发放贷款定价明 显承压,叠加1Q23以按揭贷款为代表的存量贷款集中重定价压力,对银行体系资产端收息率形成了显著影响。负债端看,受超储率低位、存单集中到期与配置需求萎缩等因素影响,国股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呈现“量价齐升”,由此带动核心负债成 本进一步走高,在协议存款、协定存款、大额CD、国库定存等主动负债定价端已经出现上行趋势。银行体系资产负债两端同时受到定价挤压,料23Q1银行业息差出现明显收窄。 本次降准释放5000亿长期资金,从对银行体系负债成本的控制视角看,分析如下:第一,降准释放资金对MLF置换的直接成本节约。降准后,5000亿长期资金释放将直接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56亿,相应的,降低32家样 本上市银行负债成本约47亿。第二,对广义同业负债成本控制的衍生影响。降准所释放的呵护流动性信号意义,有助于帮助银行控制NCD和同业存款成本,若假设同业业务定价下行10bp,将节约样本上市银行负债成本327亿。第三,对金融市场和主动核心负债的广义影响。除上述影响外,降准释放的信号将对广谱利率体系形成或多或少的扰动,这对面临成本上升压力的负债端形成利好,但测算影响幅度相对较难。 测算此次降准对2023年上市银行营收直接改善近0.4个百分点。此次降准+同 业业务成本改善将节约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374亿。同步考虑同业资产收益率可能也有一定下移,假设按照10bp进行测算。测算结果显示,降准+同业业务收益变化大致直接影响样本上市银行2023年息差0.9bp左右,提振上市银行营收增速约0.4pct。其中,对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营收增速分别提振0.21、0.64、0.66、0.33pct,股份行、城商行受益程度相对更高。 即便如此,未来进一步强化负债成本管控仍迫在眉睫。虽然降准有助于银行体系控制负债成本,但鉴于1Q23承压的贷款定价和上升负债成本会对银行体系净息差形成显著拖累,以及考虑到利率上行对非息收入的扰动,会对23Q1上市银行营收增速形成明显拖累。现阶段,贷款定价的“棘轮效应”、负债成本的“竞争因素”,使得依靠银行业自身力量不足以驱动自身经营面出现显著改善,营收增速陷入负增长状态将显著减少银行体系化解风险资源,尤其是对于 未上市中小银行来说,影响将更大。因此,今年进一步通过监管来强化负债成本管控的必要性再度上升。我们预计:1)在结构性存款、协定存款等方面,可能再度出台政策“压量控价”;2)对存款MPA考核上限可能再度调降;3)或者再度改革存款报价机制,系统性压低核心负债成本。以上举措不仅有 利于控制银行存款付息率,更有助于缓解当前资金空转套利、虚增资产负债表的压力。 图1:1YNCD利率冲破1YMLF政策利率图2:2月份以来,商业银行维持了较高NCD发行强度 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数据截至3月17日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数据截至3月17日 表1:降准0.25个百分点、同业负债成本改善10bp、同业资产收益率下行10bp对2023年上市银行营收、息差影响测算 证券简称 22Q3 资产负债规模 降准0.25%对 2023年银行经营影响 存款规模(万亿) 计息负债规模(万亿) 同业负债规模(万亿) 生息资产规模(万亿) 同业资产规模(万亿) 释放资金规模(亿元) 影响利息支出(亿元) 影响营收增速 (pct) 影响息 差 (bp) 影响综合负债成本(bp) 工商银行 29.7 34.3 3.6 38.1 2.4 741.7 20.9 0.21 0.55 0.61 中国银行 19.7 24.8 2.9 27.1 1.9 492.8 18.1 0.29 0.67 0.73 农业银行 24.5 30.3 3.0 33.3 2.5 613.5 11.8 0.16 0.36 0.39 建设银行 24.4 30.0 3.2 33.4 1.8 610.4 20.2 0.24 0.60 0.67 邮储银行 12.3 12.6 0.2 12.7 0.5 306.6 0.4 0.01 0.03 0.03 交通银行 7.8 11.2 1.5 11.7 0.7 194.6 10.8 0.38 0.92 0.96 国有行 118.4 143.2 14.4 156.3 9.8 2,959.7 82.0 0.21 0.52 0.57 招商银行 7.1 8.4 0.9 9.1 0.5 177.3 7.1 0.21 0.77 0.84 平安银行 3.2 4.5 0.4 4.7 0.2 81.2 5.4 0.30 1.14 1.19 兴业银行 4.7 8.1 2.2 8.0 0.6 117.2 24.1 1.09 3.03 2.99 光大银行 3.9 5.6 0.7 5.7 0.1 97.9 12.8 0.82 2.23 2.29 民生银行 4.1 6.3 1.3 6.6 0.2 101.3 16.4 0.95 2.50 2.59 浦发银行 4.7 7.3 1.0 7.5 0.5 118.6 10.5 0.53 1.40 1.43 浙商银行 1.7 2.3 0.2 2.3 0.1 42.5 3.2 0.52 1.40 1.38 中信银行 5.0 7.7 1.5 7.9 0.4 125.7 17.9 0.85 2.27 2.33 股份行 34.5 50.2 8.3 51.8 2.6 861.7 98.6 0.64 1.90 1.96 南京银行 1.2 1.8 0.2 1.6 0.1 30.6 2.9 0.60 1.80 1.62 江苏银行 1.6 2.6 0.3 2.6 0.1 40.9 5.0 0.70 1.92 1.88 宁波银行 1.3 2.0 0.3 1.9 0.1 31.3 4.1 0.70 2.12 2.00 杭州银行 0.9 1.4 0.2 1.4 0.1 21.8 3.1 0.94 2.21 2.17 长沙银行 0.6 0.8 0.1 0.8 0.0 13.9 1.1 0.49 1.46 1.40 青岛银行 0.3 0.5 0.0 0.5 0.0 8.3 0.7 0.58 1.50 1.51 厦门银行 0.2 0.3 0.0 0.3 0.0 5.2 0.9 1.58 2.74 2.85 北京银行 1.9 2.8 0.4 2.9 0.2 46.8 4.8 0.70 1.68 1.74 上海银行 1.6 2.6 0.6 2.5 0.3 39.8 4.7 0.89 1.88 1.83 苏州银行 0.3 0.5 0.1 0.5 0.0 7.7 0.5 0.41 1.08 1.07 成都银行 0.6 0.8 0.0 0.9 0.1 15.7 -2.1 -1.01 (2.38) (2.47) 齐鲁银行 0.3 0.4 0.0 0.5 0.0 8.4 0.6 0.54 1.29 1.33 城商行 10.8 16.5 2.2 16.2 1.0 270.2 27.3 0.66 1.68 1.65 江阴银行 0.1 0.1 0.0 0.2 0.0 3.1 0.1 0.19 0.47 0.50 苏农银行 0.1 0.2 0.0 0.2 0.0 3.3 0.1 0.20 0.49 0.52 无锡银行 0.2 0.2 0.0 0.2 0.0 4.2 0.0 0.01 0.02 0.02 渝农商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