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研究报告:医药生物|行业周报 2023年3月18日 行业投资评级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2023.03.13-2023.03.18) 行业基本情况收盘点位 9139.93 52周最高 10284.08 52周最低 7763.61 行业相对指数表现 医药生物 沪深300 强于大市|维持 5% 2% -1% -4% -7% -10% -13% -16% -19% -22% 2022-032022-052022-082022-102022-122023-03 研究所 资料来源:聚源,中邮证券研究所 分析师:周豫 SAC登记编号:S1340522090001 Email:zhouyu@cnpsec.com 分析师:霍亮 SAC登记编号:S1340522090004 Email:huoliang@cnpsec.com 研究助理:乔露阳 SAC登记编号:S1340122080011 Email:qiaoluyang@cnpsec.com 研究助理:任雯萱 SAC登记编号:S1340122110023 近期研究报告 Email:renwenxuan@cnpsec.com 【中邮证券】医药周报:医药表现持续优于大盘,交投活跃度提升 (2022.2.13-2023.2.19) 【中邮证券】医药周报:海外CXO年报披露完毕,Q4非新冠业务表现较好 (2023.2.20-2023.2.26) 【中邮证券】医药周报:医药板块连续回撤,关注资金面及政策催化 (2023.2.27-2023.3.5) 【中邮证券】医药周报:投融资仍处 辉瑞430亿美元收购Seagen,海外并购潮预期再起 本周观点 本周周报我们对阳光诺和以及行业进行梳理。公司目前仿创CRO 双布局,随着研发转化和权益分成的落地,驱动公司业绩进入加速期。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药物“临床前+临床”综合服务供应商。在仿制 药CRO业务上持续深耕10余年,形成了全流程一体化业务模式,同时持续布局创新药CRO业务,并开始向CDMO业务拓展。公司除了开发客户指定的品种外,也持续推进品种自研储备战略,截至2022年 底,公司内部在研项目累计已超250项。 研发技术成果转化即将进入收获期,权益分成将于2023年开始 兑现。预计未来每年将有6-8个仿制药品种获批并陆续推荐至客户,研发技术成果转化即将进入收获期。同时,大部分品种均为带权益转化,预计公司将于2023年获得权益分成。 战略布局CDMO业务,实现“CRO+CDMO”一体化协同发展。(1)业务向产业链下游拓展,将降低公司自研项目研发成本,且可自主安排生产进度,利于公司提高研发效率;(2)打造“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定制化生产”一体化综合服务体系,打通药物研发和生产全流程服务,助力公司前端受托CRO订单向后端生产导流,同时在自研项目技术成果转化上提前锁定后续订单,增强公司议价能力。 我们预测公司2023/24/25年营收为9.48/13.06/17.5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22/3.29/4.41亿元,对应当前PE为40/27/20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投资建议 医药板块连续第七周出现回调,本周继续跑输沪深300指数。从交易量来看,仍旧维持较低水平。板块内部来看,子板块涨跌互现,医药外包、生命科学和医疗设备跌幅靠前,医药商业、中药和血制品涨幅居前。我们短期仍旧建议弱化个股,重视板块β的投资策略,尤其是在市场流动性支撑所带来的机构提仓位动作下,偏白马标的的投资机会: CRO——前期受海内外一级市场投融资不景气,中美关系及新冠大订单等多因素扰动,整体医药外包板块估值出现快速回撤,但相信随着行业内部分优质公司业绩和医药一级投融资市场都有望在今年Q1出现加速回暖,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与业绩双升。建议关注:昭衍新药(603127)、药明康德*(603259)、泰格医药*(300347)等。 创新药——聚焦药品的临床价值,精选年内催化剂丰富的标的。监管政策正合力加速创新药行业的供给侧改革,行业出清有望消弭低质量内卷。2022年CDE批准创新药数量、科创板医药类企业IPO数量均同比下降。相关政策包括但不限于:1)药监部门发布多项创新药研发指导原则,包括要求3期临床使用阳性药物或最佳SOC作为对照、 于低位,偏后期融资占比开始提升 (2023.3.06-2023.3.12) 【中邮证券】阳光诺和(688621):仿创CRO双布局,研发转化+权益分成驱动业绩进入加速期 NDA申请应纳入风险/收益总结等,逐步收紧创新药品上市标准;2)上交所科创板监管逐渐加强对拟上市药企自主研发硬实力的要求。我们认为创新药投资应回归关注药品的临床价值。建议关注年内催化剂丰富、核心管线进入密集数据发布期的加科思(01167.HK)、海创药业 *(688302)、德琪医药*(06996.HK)、康宁杰瑞*(09966.HK)、康方生物*(09926.HK)。 医疗消费——疫情防控放松加快,政策持续支持民营医疗服务。国内防控政策已进一步放松,因疫情对医疗服务机构的影响也将出现边际减弱。民营医院或将显著受益,建议关注:国际医学*(000516)、爱尔眼科*(300015)等;同时,医院诊疗量反弹将提高血制品临床用量,推动需求端快速修复。叠加进口白蛋白供给紧缺,血制品行业进入半年至一年的去库存周期。持续的供需不平衡或使院外市场终端产品出现涨价趋势。血制品行业迎来基本面全面修复,建议关注:派林生物*(000403)、博雅生物*(300294)、天坛生物(600161)。 原料药——在上游原材料成本不断下降,海运价格逐步回归疫情前和美元Q3以来走强汇兑损益及收入端提升的背景下,整个板块业绩有望在今年出现快速反转,beta效应叠加部分个股的短期催化或引领整个板块走出低谷。建议关注:同和药业(300636)等。 (其中,标注*的暂未深度覆盖) 风险提示: 创新药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全球疫情变化超预期风险;政策超预期风险。 目录 1中邮观点:5 1.1本周观点5 1.2投资建议11 1.3本周行业表现12 1.4公司动态12 1.5行业动态13 2医药生物行业市场表现14 2.1医药生物行业表现比较14 2.2医药生物行业估值跟踪15 2.3沪深港通资金持仓情况汇总17 3海外新冠药物分发汇总17 4风险提示18 图表目录 图表1:公司发展历程5 图表2:公司各项业务与药物类别之间的对应关系6 图表3:公司股权结构(截至2022年12月31日)6 图表4:公司历年营业收入及增长情况7 图表5:公司历年归母净利润及增长情况7 图表6:公司分业务营业收入情况(亿元)7 图表7:公司分业务营业收入占比情况(%)7 图表8:新型给药系统按制剂技术壁垒的划分8 图表9:全球肽类药物市场规模及预测9 图表10:中国肽类药物市场规模及预测9 图表11:朗研生命自有原料药及制剂产品情况9 图表12:郎研生命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情况(亿元)10 图表13:公司收入拆分10 图表14:盈利预测表11 图表15:一级行业本周涨跌幅(%)14 图表16:本周医药生物二级行业涨跌幅(%)15 图表17:医药生物行业个股周涨跌幅前十15 图表18:医药行业估值变化趋势(PE,TTM剔除负值)16 图表19:原料药行业估值变化趋势(PE,TTM剔除负值)16 图表20:化学制剂行业估值变化趋势(PE,TTM剔除负值)16 图表21:医药商业行业估值变化趋势(PE,TTM剔除负值)16 图表22:医疗器械行业估值变化趋势(PE,TTM剔除负值)16 图表23:医疗服务行业估值变化趋势(PE,TTM剔除负值)16 图表24:生物制品行业估值变化趋势(PE,TTM剔除负值)17 图表25:中药行业估值变化趋势(PE,TTM剔除负值)17 图表26:医药生物行业沪深港通资金持仓占比更新(2023.3.13-2023.3.17)17 图表27:美国新冠口服药周分发量(2022年11月14日-2023年3月19日)(单位:疗程)18 1中邮观点: 1.1本周观点 本周我们发布了阳光诺和的深度报告,本期周报对阳光诺和及其行业进行梳理。公司目前仿创CRO双布局,随着研发转化和权益分成的落地,驱动公司业绩进入加速期。 北京阳光诺和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621.SH)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较 早对外提供药物研发服务的CRO公司。公司起步于药学研究服务,随后通过设立及并购的方式将业务逐渐拓展至临床试验及生物分析等服务领域,如2016年设立控股子公司阳光德美,提供生物分析服务,2018年收购诺和德美,扩大临床试验服务业务规模,现已成为国内领先的药物“临床前+临床”综合服务供应商。截至2022年,公司共有研发人员951人,占员工总数 比例约为84%,拥有研发实验室3.60万㎡,已投入使用2.99万㎡,剩余0.61万㎡实验室正在建设中。 图表1:公司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公司招股书,中邮证券研究所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创新药开发、仿制药开发及一致性评价等方面,服务内容主要包括药物发现、药理药效、药学研究、临床研究及生物分析。(1)药学研究服务主要涵盖原料药和制剂的工艺开发、质量研究和稳定性研究,以及制剂的新剂型研究;(2)临床研究服务主要涵盖仿制药的生物等效性试验(BE)和创新药的Ⅰ-Ⅳ期临床试验;(3)生物分析服务主要涵盖大、小分子创新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免疫原性、药效学及生物标志物等相关研究,并提供临床前及临床阶段样本生物分析服务;(4)药物发现及药理药效服务均为创新药开发业务的服务内容。 图表2:公司各项业务与药物类别之间的对应关系 资料来源:公司招股书,公司公告,中邮证券研究所 公司股权结构清晰,且创始人持股比例较高。董事长利虔先生及董事、总经理刘宇晶先生为公司创始人,其中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利虔先生持股27.59%,刘宇晶先生持股5.42%。公司拥有全资子公司6家,控股子公司5家,其中弘生医药、诺和必拓、诺和恒光、诺和晟鸿及诺和晟欣主要从事药学研究业务,诺和德美及先宁医药主要从事临床试验业务,派思维新及阳光德美主要从事临床前研究及生物分析业务,诺和晟泰主要提供多肽药物、复杂注射剂及新药研发服务。 图表3:公司股权结构(截至2022年12月31日)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中邮证券研究所 公司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快速增长,利润增速快于收入增速。从收入端来看,公司营业收入由2018年的1.35亿元快速增长至2022年的6.77亿元,2018-2022年复合增速为49.65%; 从利润端来看,公司归母净利润由2018年的0.21亿元快速增长至2022年的1.56亿元,2018- 2022年复合增速为65.09%。 图表4:公司历年营业收入及增长情况图表5:公司历年归母净利润及增长情况 8 6 4 21.35 273.91% 2.34 3.47 73.24% 48.74% 4.94 42.12% 6.77 300% 250% 200% 150% 100% 50% 2.0 1.5 1.0 0.5 0.21 946.08% 0.47 128.8 0% 0.72 1.06 1.56 1000% 800% 600% 400% 200% 37.06% 00% 0.0 52.88% 45.81% 47.590%% 20182019202020212022 营业收入(左轴,亿元)同比增长(右轴,%) 20182019202020212022 归母净利润(左轴,亿元)同比增长(右轴,%)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中邮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中邮证券研究所 公司各项业务收入持续增长,药学研究服务收入占比过半。公司药学研究服务收入由2018 年的0.73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4.42亿元,占总收入比重超65%,2018-2022年复合增速为 58.66%;临床试验及生物分析服务收入由2018年的0.6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34亿元,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