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专题研究 2023年政府工作的重心 2023年03月05日 面对5%的GDP增速目标,市场颇觉低于预期,毕竟之前市场等待一份5.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然而一旦我们将12000万新增就业与5%的GDP目标放在一起,这两个指标之下蕴含另一层政策意图:面对诸多不确定性,2023年政策侧重放开内需,尤其侧重靠近居民消费端的下游产业。如果说2022年的经济结构是外需热内需冷,上游(主要是基建带动)热下游冷(主要是地产和服务消费走弱);那么当前这一份政府工作报告预示的2023年 分析师周君芝 的经济结构更可能是外需冷而内需必须修复,上游边际走弱而下游活力释放。 5%的GDP增速目标低了么? 执业证书:S0100521100008电话:15601683648邮箱:zhoujunzhi@mszq.com 2023年或面临较弱的出口并且外部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5%GDP增速目标已经包含国内需求修复这一内在要求。5%左右的增速目标,这是一个务实的增长预期。 研究助理周恺悦执业证书:S0100121120011电话:13135690247邮箱:zhoukaiyue@mszq.com 财政货币表述偏淡,这是疫后政策的正常回归。 赤字率3%,专项债3.8万亿;M2与社融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这是一组平淡的财政货币目标。今年地产、疫情这些压制内需的因素都较去年缓解,国际能源价格异动也有收敛 相关研究1.全球大类资产跟踪周报:国内外风险资产共振回升-2023/03/05 2.流动性跟踪周报:资金面的“紧预期”与“松 迹象,在此背景下2023年财政货币朝着正常化方向回归,当属应有之义。 现实”-2023/03/04 地产政策定调更积极,基建定调较去年收敛。 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展望未来工作时,再未提到“房住不炒”,这是自2017年以 3.宏观专题研究:两会前瞻:预期之外的看点 -2023/03/02 4.流动性跟踪周报:资金转松难缓债市回调-2 来地产领域最温和的政策表述。 023/03/01 去年扩基建政策立场非常鲜明,今年基建强调资金使用效率以及推进重大项目实物工作量。2023年基建政策微调,一则当前地方财力有限;二则地产企稳之后 5.高频数据点评:地产企稳的下一站-2023/03/01 基建投资必要性下降。 2023年政策重点之一,推动就业吸纳能力较强的产业快速发展。 5%GDP增速目标为近十年最低,1200万新增城镇就业目标为历史最高。说明2023年政府更关注就业压力化解。预示未来就业吸纳能力强企业,或能享受更多政策支持。(1)上下游行业带动强产业,例如汽车、地产、电子等高端制造行业;(2)靠近居民终端消费的下游产业,例如餐饮、住宿等服务业。 2023年政策重点之二,产业政策向五大方向倾斜。 (1)“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3)“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4)“完善现代物流体系”;(5)“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2023年政策重点之三,隐性债务朝着温和处理方向推进。 不同隐性债务处理方式对资本市场以及宏观经济影响截然不同。对比往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隐性债务的表述基调明显更温和,预计未来化债方式对资本市场冲击有限。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 目录 15%的GDP增速目标是高是低,应该如何理解?3 2预计今年财政和货币力度较去年退坡,这是疫后正常的政策回归4 32023年地产政策取向更积极,政策对基建的关注度较去年收敛6 42023年政策重点之一,推动就业吸纳能力较强的产业快速发展8 52023年政策重点之二,产业政策向五大方向倾斜9 62023年政策重点之三,隐性债务朝着温和处理方向推进9 7风险提示11 表格目录12 15%的GDP增速目标是高是低,应该如何理解? 今年底地方两会给出2023年GDP增速目标,基本设定在4%~9.5%区间。地方加权平均GDP增速目标接近6%,之前市场因此有部分预期全国2023年GDP增速目标或落在6%。 事实上全国GDP增速目标向来低于地方增速目标加权平均,全国GDP增速目标与经济发达省份更一致,例如广东、浙江。今年广东、浙江给出各自GDP增速目标在5%以上,按照全国两会和地方两会目标制定观点历史经验,我们之前推断今年全国两会给出的GDP增速目标或在5%~5.5%。 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年初两会制定目标时偏保守,但当年实际经济增长表现较好,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 例如2016年,当年两会设定GDP增速目标较2015年走低,2016年最终宏观经济走势不错。又例如2021年,年初GDP增速给定目标6.1%,事实上最终实现8.1%增速,大超年初预期。 GDP增速目标制定,需要同时考量长期潜在增速和短期经济所处阶段性环境。 2023年或面临较弱出口以及仍存在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5%GDP增速目标已经包含内需修复这一内在要求。故而,今年政府工作目标宣布GDP增速目标5%左右,我们理解这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增速目标制定。 表1:2013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所设定GDP目标 年份 目标GDP 较上年目标 所处五年计划预期年均增速 实际GDP 目标是否达成 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判断 2013 7.5%左右 持平 7% 7.7% 是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2014 7.5%左右 持平 7.4% 否 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2015 7%左右 下调 6.9% 否 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凸显,今年面临的困难可能比去年还要大 2016 6.5%-7% 下调 >6.5% 6.7% 是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2017 6.5%左 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 结果 持平 6.9% 是 经济运行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 2018 6.5%左右 持平 6.6% 勉强 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2019 6%-6.5% 下调 6.1% 勉强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2020 无 —— 2.3% — 我国发展面临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 2021 6%以上 持平 4.7% 8.1% 是 我国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2022 5.5%左右 下调 3.4% 否 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 2023 5%左右 下调 —— —— —— 资料来源:历年政府工作报告,民生证券研究院整理 2预计今年财政和货币力度较去年退坡,这是疫后正常的政策回归 先看今年财政和货币领域相关的目标数字,赤字率3%,专项债3.8万亿; M2与社融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今年赤字率和专项债额度都高于去年,直观来看似乎今年财政力度较去年扩张,事实并非如此。去年财政实际扩张力度要显著大于年初给定的财政相关目标数据。 去年央行及部分央国企缴纳1.6万亿左右结存利润支持财政扩张;预算外政策性银行债等工具使用规模也显著增扩。去年毫无疑问是财政扩张大年。为配合财政扩张,去年货币也在同步扩张。 客观而言,2022年财政货币宽松力度历史少见。2022年财政货币宽松选择有着深刻的宏观背景,当年地产快速下行,奥密克戎疫情冲击,俄乌冲突带来全球能源价格异动。 今年地产、疫情这些压制内需的因素都较去年缓解,国际能源价格异动也有收敛迹象,这样的国内外背景之下,财政货币朝着正常化方向回归。 年份 总基调 赤字率 专项债 减税降费规模 政府投资 2013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2%左右 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 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但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越来越小,必须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2014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2.10% 进一步扩展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范围,减轻企业负担 发挥好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 2015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 2.30% 适当发行专项债券 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 政府不唱“独角戏”,要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 2016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 3% 4000亿元 比改革前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5000多亿元 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 财政和货币政策总体力度较去年收敛,符合我们前期判断,也符合市场预期。表2:2013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财政政策表述 2017 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 3% 8000亿元 今年赤字率保持不变,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减税降费,全年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一定要让市场主体有切身感受。 2018 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要聚力增效 2.60% 1.35万亿 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全年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全年要为市场主体减轻非税负担3000多亿元 2019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2.80% 2.15万亿 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 2020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 3.6%以上 3.75万亿元,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 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2021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 3.2%左右 3.65万亿 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 2022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 2.8%左右 3.65万亿元 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减税降费力度只增不减,以稳定市场预期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 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 2023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3% 3.8万亿元 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 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资料来源:历年政府工作报告,民生证券研究院整理 表3:2013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货币政策表述 年份 总基调 M2 社会融资规模 宏观杠杆率 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 2013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 13%左右 适当扩大 2014 货币政策要保持松紧适度 增长13%左右 2015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 预期增长12%左右,在实际执行中,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些 2016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 13%左右 13%左右 2017 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 12%左右 12%左右 2018 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 合理增长 合理增长 基本稳定 2019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 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基本稳定 增长30%以上 2020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 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增速要高于40% 2021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基本稳定 增长30%以上 2022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 扩大新增贷款规模,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基本稳定 2023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基本稳定 资料来源:历年政府工作报告,民生证券研究院整理 32023年地产政策取向更积极,政策对基建的关注度较去年收敛 自2017年以来,两会的政府性工作报告中对地产的表述,“房住不炒”相关表达几乎从不间断。 2021年下半年地产销售快速下行之后,市场期待2022年地产政策有所放松,即便在这样的条件之下,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仍提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直到今年两会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展望未来工作时,再未提到“房住不炒”。可以说今年两会对地产的相关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