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模式分析 及中国应用创新探索 作者: 王嘉华、孟晓峰 前言05 1.Web3.0综述07 1.1由来与定义08 1.2基石、特征与价值10 1.3Web3.0与元宇宙的关系13 2.Web3.0模式及生态应用15 2.1加密货币19 2.1.1含义19 2.1.2价值20 2.1.3应用20 2.1.4瓶颈和风险25 2.1.5发展方向27 2.2NFT27 2.2.1含义27 2.2.2价值27 2.2.3应用28 2.2.4瓶颈和风险31 2.2.5发展方向32 2.3“分布式+”模式应用33 2.3.1分布式数字身份(DID)33 2.3.2分布式自治组织(DAO)36 2.3.3分布式金融(DeFi)37 2.3.4分布式应用(DApp)39 2.4隐私保护数字基建43 2.4.1含义43 2.4.2价值43 2.4.3应用44 2.4.4瓶颈和风险44 2.4.5发展方向44 3.Web3.0技术架构46 3.1全球区块链技术体系46 3.2基于区块链的Web3.0技术架构50 4.Web3.0中国应用创新探索53 4.1国内外政策分析53 4.2区块链产业生态54 4.3应用创新方向探索58 4.3.1产业区块链应用58 4.3.2数字藏品应用60 4.3.3Web3.0数字营销61 4.3.4Web3.0与零工经济63 4.3.5Web3.0与ESG63 小结65 联系人66 Web3.0发展研究及中国应用探索|前言 前言 近年来,区块链、元宇宙、Web3.0这些概念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从比特币、以太坊,到NFT、DeFi、GameFi,从全球加密货币市场,到中国数字藏品平台,从Luna、FTX暴雷事件,到各主权国家相继推出监管政策,技术与应用高速创新发展,而风险也时常伴随出现。Web3.0受到资本市场以及各国政府高度重视,但在国内外有不一样的发展路线。从基础设施和应用场景的维度,海外基于区块链支付即结算特点,更多的聚焦和应用于金融领域,而国内更多的实践是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建设基础设施,如BaaS,并应用于产业场景和消费场景之中。从时间和生态的维度来看,海外发展较早较快,生态丰富多样,而国内相对谨慎,在单一应用场景,如数字藏品,有一定的发展和影响。2022年下半年以来,海外Web3.0市场整体处于下行趋势,不论是各种加密资产,还是金融、游戏、社交等应用场景,用户活跃度以及交易规模都处于过去一年的低谷,而国内最典型的应用场 景,数字藏品,也有增长放缓的趋势。如今,全球市场处于“熊市”的时间节点,用户热情减少,资本变得谨慎,但这也是优质项目和商业模式最好的土壤和时机。迷雾散去,方见真实。 本文将从Web3.0的诸多概念出发,深挖其底层逻辑、表现特征以及核心价值,阐述它与区块链、元宇宙之间的关系,并从我们总结的三大核心基石出发介绍Web3.0的主要模式和生态应用。基于我们认为的最契合未来愿景和当下实践的Web3.0定义,详细介绍全球区块链技术体系和国内产业生态,刨析基于区块链的Web3.0技术架构,并重点展开在中国最典型的应用场景“数字藏品”的市场现状和发展预期。从各国政策解读,特别是对国内Web3.0相关政策的分析后,我们梳理出若干项Web3.0在中国创新性应用落地的可能方向,结合实际案例展开分析和探讨,以期与业界同仁共同探索web3.0在中国的创新之路。 05 Web3.0模式分析及中国应用创新探|1.Web3.0综述 06 1.Web3.0综述 Web3.0概念由来已久,从百度和谷歌近一年的搜索关键词趋势来看,Web3.0的关注度随着2021年底元宇宙热的爆发而持续增加,近期也并未受元宇宙热度减弱的影响。 图1:Web3.0关键词搜索趋势(Baidu&Google) 100 96 99 97 92 95 91 84 86 79 78 2671 2480 1897 1817 1729 42 1597 1635 1292 1180 22 1009 887 557 3000 2500 百度搜索指数 2000 1500 1000 500 100 90 80 谷歌搜索量(0-100) 70 60 50 40 30 20 10 303 00 百度搜索谷歌搜索 数据来源:百度搜索指数,谷歌趋势 注:百度搜索指数是以网民在百度的搜索量为数据基础,以关键词为统计对象,科学分析并计算出各个关键词在百度网页搜索中搜索频次的加权。根据数据来源的不同,搜索指数分为PC搜索指数和移动搜索指数(本图数据包含两者)。谷歌搜索量(0-100)是搜索量相对值,100是给定时间段内的最大值,也是自2020年以来的峰值。 Web3.0的概念有多种,本文分析选择沿着互联网范式迭代的路径,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审慎地选择最满足当下现状共识和未来发展方向的Web3.0 定义进行深入解读,刨析其基本特征、核心价值以及与之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1.1由来与定义 上世纪90年代,TimBerners-Lee提出了Web的概念,设想互联网资源在网页中展示并互相链接,随 着技术的发展以及模式的变化,互联网范式历经Web1.0、Web2.0,逐步迭代到如今的Web3.0,每个阶段互联网定义的重要节点如图2所示。 图2:Web3.0概念由来 1989 1999 2004 提出Web/Web1.0 创造Web2.0 推广Web2.0 TimBerners-Lee提交“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超媒体信息检索系统”的提案,命名为World WideWeb(万维网), 设想“互联网资源在网页中展示且互相链接” DarcyDiNucci在 《FragmentedFuture》提出,“不只是浏览器中静态文本,而将实时交互的” TimO‘Reilly在O’ReillyMediaWeb2.0会议阐 述,“以用户为中心,将允许用户作为内容的创建者,并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交互和协作” 2022 2021 2014 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在《中国金融》 定义Web3.0特征提出Web3.0 认为,“Web3.0是用户与建设者拥有并信任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新型经济系统” 研究机构MessariResearch在《Web3.0,一言以蔽之》中定义Web3.0特征,“可读+可写+拥有”(read+write+own) 以太坊联合创始人GavinWood, •在《InsightsintoaModernWorld》提出,“信息将由用户自己发布、保管、不可追溯且永远不会泄露,用户的任何行为将不需要任何中间机构来帮助传递”; •在《DApp:Web3.0是什么》定义,用来指代一种区块链技术,可以基于“无须信任的交互系统”在“各方之间实现创新的交互模式”,终极目标是“更少信任,更多事实(Lesstrust,moretruth)” 资料来源:德勤分析 可以看出,从静态文本到动态音视频,从2D到3D到VR/AR,互联网上信息的呈现和交互方式愈发丰富;从门户网站信息发布到社交媒体用户互动,再到分布式用户创造和拥有,用户的参与程度愈发 深入,自主权逐渐加强。此外,组织模式、经济模式也都从中心化到分布式演变,体现出开放、共建、共享的特点。互联网范式演变及特征对比如图3所示。 08 Web1.0 Web2.0 Web3.0 后端处理 服务器,PC 云,手机 云边端链协同 交互方式 读 读写 读写,拥有 网络架构 去中心化 中心化 分布式,多中心 经济模式 信息经济 平台经济 通证经济 组织模式 公司 公司,平台 DAO,个人 Netscape Facebook 快手 Amazon Bitcoin Twitter 代表公司 及产品 Alibaba Ethereum 抖音 新浪微博 Yahoo! Apple Solana Binance 图3:互联网范式演变 (1980s-) (2000s-) (2010s-) 前端接入 浏览器 应用 钱包 资料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德勤分析 互联网范式对比来看,Web1.0主要由平台创造和拥有,如浏览器、信息门户网站、电子商务公司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产物,人们通过这些平台了解信息,改变了日常生活的方式,但是只能被动的获取而无法主动的参与其中,平台方是主要的控制者以及受益者;Web2.0互动性逐渐增强,由平台和用户共同创造内容和服务,我们目前所熟知也经常使用的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产物,如搜索引擎、社交网站、视频社区、百科社区等,但平台依旧作为主导者,提供丰富的服务满足用户体验的同时,也获得绝大多数的数据沉淀和利益回报;我们目前仍处于Web2.0时代,但Web3.0的定义和探索已然开始,它被设想为一个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旨在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合约系统,并颠覆个人和机构达成协议的方式。它的核心特点是由用户自由地协作和创造,并按约定获得应得的回报,用户最终拥有和控制,包括身份、数据、资产等,在开放、共建的基础上,还能增强隐私,构造安全的互联网环境。 从诸多概念和互联网范式迭代过程中,我们分析并认为Web3.0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Web3.0是指下一代互联网,而狭义的Web3.0是指下一代互联网的某种具体架构方式和实现路径。在当下,我们认为最可能的架构和路径是“基于区块链的Web3.0”,也是大家所熟知的Web3。 Web3.0是基于分布式系统、共识引擎、通证 (Token)模型、密码学等 协议和技术构建“可信任的”“隐私安全的”“价值互联网”,互联网形态向着更民主的范式转变,这些协议和技术实现了更强大的网络社会合约。 1.2基石、特征与价值 Web3.0目前为止仍未有标准定义,但我们认为它已经带来一些被广泛认知的关键性的模式革新,体现出一些基本的特征。基于区块链的Web3.0 运转的最重要的基石包括去中心化架构、通证 (Token)模型以及隐私保护基建。它们是基于原子技术而形成的技术架构体系,支撑Web3.0上层应用的搭建,相互搭配组合表现出Web3.0“开放、可信、共建、激励、隐私、安全”的特征。 10 图4:Web3.0三大运转基石 共识引擎 去中心化 架构 智能合约 通证 模型 分布式 账本DLT 同质化 加密货币 分布式 存储 原子技术 非同质化 NFT 密码学 AI算法 大数据 隐私保护 基建 资料来源:德勤分析 •去中心化架构:是一个相对理想的形态,从技术角度的解读和实现是“分布式”,它带来了从接入、执行、存储等一系列的架构变化,互联网的入口将不再局限于少数头部平台,连接将无处不在,流程将透明确定地按照预先设定的方式执行,数据将不再受控制于少数人和机构,它是开放的,带来了去信任、去中介后的效率提升。 •通证(Token)模型:“Token”,计算机领域的“令牌”,区块链中的“通证”,体现的是资产权益归属,支撑价值流转。在Web3.0的世界里,身份、货币、资产等皆可通证化,是“价值”最基础且直接的载体,是数字化更高效的实现方式,特别是基于通证(Token)的经济体系 和激励机制的建设,能够提高网络参与方的共建热情,激发大家更积极的创造和协作,为互联网注入新的活力。 •隐私保护基建:开放不可避免的带来数据安全风险,基于密码学,基于区块链、大数据、AI,实现身份、数据、资产在归属、存储、流转、计算应用等全生命周期的隐私保护、安全共享和价值变现,是Web3.0数字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促进开放可信价值互联网的建设。 基于三大基石,Web3.0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开放:用户在某个互联网应用“领域”中的准入充分自由,行为不受第三方限制、互联网应用打 破原有的所谓生态内、生态间的界限。Web3.0内部基于不同基础设施的应用之间可以被“跨链”协议解决互联互通。用户只需要通过钱包等DApp,就可以无门槛地接入和使用Web3.0。 •可信:基于去中心化的架构,依托智能合约以及共识算法,创造了“软件即信任”的互联网环境,“所见即所得”,Web3.0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