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远东资信]:学习《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引起的思考:数字经济建设需要实体与虚拟经济数字化“两翼齐飞”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学习《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引起的思考:数字经济建设需要实体与虚拟经济数字化“两翼齐飞”

2023-03-02简尚波远东资信绝***
学习《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引起的思考:数字经济建设需要实体与虚拟经济数字化“两翼齐飞”

作者:简尚波 邮箱:research@fecr.com.cn 数字经济建设需要实体与虚拟经济数字化“两翼齐飞” ——学习《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引起的思考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下称《规划》),全面针对数字中国建设谋划蓝图,本文对此点评如下。 一、《规划》拥有深厚实践基础与前期政策铺垫 进入21世纪,全球数字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现已进入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标志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时期,技术应用场景与范围不断拓宽加深,渗透到人类社会包括经济、社会、政治、军事、文化、教育、卫生、环保等各个方面。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的发展中大国,数字化发展水平居于全球各国前列,根据国家网信办近期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在多个领域位列世界前茅,技术跻身全球第一梯队。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则显示,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9.8%。 《规划》出台之前,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明确指出,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2021年3月,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第五篇“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专门针对数字中国建设描绘宏伟蓝图,包括: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等四大组成部分,反映数字中国建设的全面性、宏大性。其中,针对数字经济明确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等号召;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申数字中国建设,发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号召。 二、作为顶级纲领,《规划》引领新时代数字中国建设全面、扎实推进 《规划》是对十九大以来中央不断强调的“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战略行动的部署,是引领“数字中国”建设行动的顶级纲领性文件。 《规划》明确了数字中国建设的近景与远景目标:2025年目标包括“数字基础设施高效联通……数字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大幅增强,政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数字文化建设跃上新台阶……数字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打开新局面”;2035年目标是,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数字中国建设体系化布局更加科学完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数字化发展更加协调充分,有力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根据《规划》,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框架布局,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规划》明确了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环境等各项具体要求。 从当前数字中国建设现状来看,数字基建、数字经济、政务数字化等各方面都有发展潜力。例如,政务数字化方面,跨部门信息互联互通依然存在障碍,“信息孤岛”问题依然部分存在,政务信息透明公开程度有待继续加强,社会各界针对政务信息访问的便捷友好程度有待提升。数字经济方面,诸多领域数字化建设均有待加强。数字治理和数字技术方面,针对各行业领域的信息安全漏洞问题不容忽视,加密技术等安全技术有待加强研发利用,从而推进数字技术“双刃剑”的合理利用,防范技术滥用。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方面,国际局势复杂多端环境下,全球如何打破霸权主义思维障碍,探索实践和平利用数字技术,共同深化数字技术及其应用合作,促进数字经济能够优化配置全球各国资源,实现有序畅通、市场化发展,该问题破解仍待时日。 三、加快数字经济建设需要实体与虚拟经济两端强劲发力 《规划》关于“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明确了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等五项要求。其中,关于数字经济强调,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数字经济包括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数字化两大组成,通过数字化技术支撑,推动国民经济各行业转型升级,实现技术、管理和服务等模式变革,提升经济运作效率和质量。 实体经济数字化层面,农业、工业、服务业(不含虚拟经济)等三次产业都有数字化发展的良好前景,毋庸置疑,产业数字化需要数字产业化。数字产业化需要深入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加深、拓宽实体经济各行业数字化应用场景与数字技术的对接。实践证明,数字制造、数字建筑、数字农业等各行业数字化应用,不仅有利于各行业提高工作效率、改进管理与服务手段、增强产品或服务质量,还有利于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例如,大数据、物联网、5G、区块链等技术在绿色大农业领域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农田领域甲烷减排、化肥减量提效,以及畜牧领域减排、农机节能。再如,数字技术有助于解决钢铁生产“黑箱”难题,促进钢铁产品智慧生产,帮助钢铁行业不仅节能降碳,而且提高产品性能和安全生产能力。 虚拟经济数字化层面,数字技术与金融业的深度融合(数字金融),有助于推动传统金融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例如,掌上银行等数字银行使得金融服务更加便捷,增强了银行业服务客户的能力。以工行、中行等为代表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招行、浦发等为代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等都在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服务能力积极提升。再如,近年各大券商纷纷建立客户管理系统(CRM)、开发移动端App、发展线上运营体系等,试图通过数字化技术降低获客和服务成本、提升服务效率。相关案例包括银河证券采用机器 学习多元算法模型,并基于大数据平台搭建智能营销引擎;国泰君安与腾讯合作,探索通过云端金融科技提升业务运营及创新效率;中金通过引入阿里和腾讯投资,重点加速零售等方面数字化转型等。 从金融领域数字化的制度环境来看,2022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明确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其中指出,要坚持“数字驱动、智慧为民、绿色低碳、公平普惠”的发展原则,以加强金融数据要素应用为基础,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目标,以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强化金融科技审慎监管为主线……力争到2025年实现整体水平与核心竞争力跨越式提升。而最近关于《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的出台,更是为未来我国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夯实制度根基。 从当前金融领域数字化不足来看,不论广度还是深度方面实践均有待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也有待细化和推进制度落实,防范互联网金融乱象发生。其中,服务于债券市场的信用评级行业,作为债券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安排,金融市场独特、重要基础设施,无论采集信用信息,还是适时开展评级预警等评级业务环节,都具有与数字技术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评级行业合理有序推进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增强债券信用风险甄别、预警能力,拓宽评级机构业务边界,促进评级业深度参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有利于提升评级行业质量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乃至提升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能力。现阶段,我国信用评级行业数字化程度仍然不高,对于高速发展的数字技术明显缺乏深层应用。展望未来,我国信用评级行业还需在《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指引下,依托监管部门大力支持,切实加快数字化转型进度,显著整体提升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推进信用评级行业健康规范发展乃至高质量发展,使之(适度数字化的信用评级)成为数字金融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数字经济建设的必要组成环节。 【作者简介】 简尚波,上海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远东资信研究与发展部高级研究员。 【关于远东】 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简称“远东资信”)成立于1988 年2月15日,是中国第一家社会化专业资信评估机构。作为中国评级行业的开创者和拓荒人,远东资信开辟了信用评级领域多个第一和多项创新业务,为中国评级行业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并多次参与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和中国证监会等部门的监管文件起草工作。 远东资信资质完备,拥有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中国证监会、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和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等政府监管部门和行业自律机构认定的全部信用评级资质。 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网址:www.sfecr.com 北京总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11号中汇广场B座 11层 电话:010-57277666 上海总部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大连路990号海上海新城9层电话:021-65100651 【免责声明】 本报告由远东资信提供。报告引用的相关资料均为已公开信息,远东资信进行了合理审慎的核查,但不应视为远东资信对引用资料的真实性及完整性提供了保证。 远东资信对报告内容保持客观中立态度。报告中的任何表述,均应严格从经济学意义上去理解,并不含有任何道德偏见、政治偏见或其他偏见,远东资信对任何基于这些偏见角度理解所可能引起的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报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但并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报告版权归远东资信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修改、复制、销售和发表。如需转载或引用,需注明出处,且不得篡改或歪曲。 我司对于本声明条款具有修改和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