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Wind给的一致性预期是4.2万亿,最高是4.5万亿。 根据我们掌握的信息,可能超市场预期了,不排除接近5万亿的规模,社融可能有6万亿以上。具体而言:1、大家都已经预期到了,春节前的信贷投放节奏是非常迅猛的。 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仅上旬国股银行同比多增就超过了8000亿。 中旬的强度依然不减,春节前国股银行的信贷同比多增幅度将近1.5万亿,也就是说,春节前的所有银行的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可能就已经超过了6万亿。 2、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贷款投出来呢? 主要有四点:第一,就是内卷优质企业降价促投放。 1月份以六大行为代表的机构,卷的非常厉害,通过大幅降价的方式抢占市场份额,无论是对公贷款,还是零售贷款,利率都非常低。在这种情况下,信贷会越投越多,越投越卷,最后应投尽投。 第二,就是信用债的信贷化,1月份信用债净融资规模仅为362亿,同比少增约4700亿。其中,扣除CP和SCP之后的信用债净融资仅为-976亿,同比少增约3900亿。 这意味着,1月份企业发行的信用债,仍以期限较短的CP和SCP为主,一方面基于流动性管理诉求,如满足企业日常运营或发工资,另一方面认为信用债利率过高,发长期限债券会过早锁定成本。 因此,预计1月份的贷债跷跷板效应依然较为明显。第三,制造业贷款景气度较高。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观察到,江浙地区的银行信贷投放情况较好,均实现同比多增,这些银行对公端主要以制造业和政府平台为主。第四、基建贷款。 一方面集中在开发性金融工具形成的配套融资。 另一个,就是春节前夕,部分财力不足的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可能会通过申请贷款用来发工资。 3、按照过往的规律,春节期间,贷款一般要回落20-30%。 但即便如此,我们也观察到,节后的国股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同比多增也高达1.2万亿,这样看下来,如果不进行压降控量,最终可能出来的信贷数据,就会在5万亿以上,这显然不符合央行的调控目标,因为央行每个月都会有一个合意信贷目标,并通过狭义信贷管理工具,引导信贷数据维持在目标区间,这就形成了一种“有保有压”的信贷调控机制。 今年1月份春节之后,还有3个工作日,这3天就属于信贷调剂日。 所以,我们也看到前几天有一些小作文传出来了,说央行要求一些大行1月份全力压降贷款规模。据我们了解,情况基本属实,确实有大行接到了通知,主要是压票据,一共压了3000多亿的票。如果不压票,1月份的贷款总量可能就会到5万亿以上。 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1月末最后2天票据利率下行了呢? 很简单,因为这些大行在1月上旬的时候收了一些票,利率当时只有1点几,后来票据利率一直往上,这部分票据资产已出现浮亏,此时压票会坐实亏损。 所以对于出票行而言,自然是希望能够在出票时弥补部分亏损,会适当抬高票据价格,而以中小行为代表的收票方,有一定的收票需求,所以整个票据的供需两端能够进行有效匹配,所以我们才会观察到月末票据利率下行。 4、因此,我们预计1月份的信贷规模,要比市场的预期要乐观一些,可能比4.5万亿还要多,应该是在4.5万亿-5万亿之间。 贷款结构方面,1月份跟去年11-12月份差不多,都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对公强,零售弱的特点,对公贷款基本上同比多增幅度可能有百分之七八十。 零售贷款就比较差了,按揭贷款很多银行都是负增长。 因为一个是发了年终奖要早偿,一个是很多银行去年不让居民在12月还款,所以都挪到1月份了,所以1月份按揭贷款的到期规模是非常大的。 而且现在还出现了按揭转贷的迹象,就是说现在新发放的按揭贷款平均利率4.2%左右,一些地区像河南郑州都降到3.8%了,但存量按揭利率都在5%以上。 所以很多银行为了强客户,他愿意去做转贷业务,就是你只要把上一家银行的按揭贷款还清,我就可以按照最新的利率,把贷款再带给你,所以居民是有很强的动力去做转贷。 消费贷的投放情况,比按揭要好一点,但消费贷里面存在着大量跑冒滴漏进入房地产市场的情况,因为年初银行为了营销消费贷,特别是疫情放开之后,和对公贷款一样,也是通过大幅降价的方式促进营销。 去年下半年消费贷的利率大概在3.6-3.85%,今年1月份最低能做到3.2%了,所以消费贷投放的好,也有银行降价带来的利好影响。 5、1月份信贷总量虽然说是一个天量,但机构之间是一个冷热不均的状态,主要是大行实在是太猛了,同比多增将近9000亿,股份制银行同比多增800亿,政策银行同比多增700亿,这三个加起来就1万亿了。 城农商行情况怎么样呢,稍微弱一点,主要是江浙地区的银行比较好,其他的差一点。 那么有一个情况需要重视,就是过去几个月的时间,债券利率上的比较快,从去年11月份理财赎回负反馈开始,我们观察到银行的债券投资力度开始加大,特别是以城农商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明显加大了债券投资力度,甚至在1月份开门红时点,债券投资规模甚至比信贷还要大,一些城商行投资二级资本债的增速超过了50%,信用债增速超过了100%。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一个,就是这些银行本身信贷项目储备就没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好,负债成本又高,加上国股银行那么卷,都在抢项目,抢市场份额,打价格战,相当于严重挤占了小行的生存空间,与其再去投信贷,到不如去买债券。 第二个,就是债券的性价比其实比贷款要高,央行对小行的信贷要求没有大行那么严格,所以这个时候会导致小行倾向于买债,贷债跷跷板的效应就体现的比较明显了。 我们前面讲了这么多,如果总结成一点的话,就是1月份的信贷总量可能会出现天量的情况,规模应该接近5万亿。结构方面,对公异常迅猛,驱动因素是内卷优质企业降价促投放、信用债信贷化以及制造业基建发力。 那么1月份信贷有没有一些问题呢? 也有,最大的问题,就是一个高度向头部机构集中,六大行同比多增9000亿,这是大投。其他的小行还是比较弱,甚至转向去买债了。 另一个,就是零售贷款还是比较差,按揭早偿的现象有增无减。所以1月份的信贷还是体现了比较强的政策驱动影子。 6、最后,我们讲信贷有没有可持续性。 首先我们要回答一个问题,需求是不是真的好? 需求肯定是比去年要好,但依然没有完全摆脱政策驱动的影子,而且需求是相对的,比如一家银行如果把贷款利率打到非常低的水平,需求就可以激发出来,没有需求也能创造需求。 那么现在的情况,就是对公端的需求情况已经有了恢复,银行也在打价格战,去抢份额,但负债成本顶在高位,就看谁能够扛得住。 大行肯定是有这个资本去卷的,但小行就不行,负债成本太高,与其去投贷款形成不良,倒不如去买买债,所以今年小行的债券投资力度,应该会随着贷款和债券利差的走阔,而进一步加大。 零售端的需求,还是比较弱的,居民缩表的意愿还是很强,按揭贷款至少在这几个月,都不会有太好的表现。 所以经过1月份的天量冲贷之后,2月份肯定会大幅回落,因为对公端不会像1月份卷的这么厉害,按揭早偿还是非常的大,再就是有些行贷款投放前置了,后面可持续性要弱一点。 但毕竟有一个春节错位的影响,所以总量上,2月份应该能做到同比持平或者略微多增一点,票据的占比肯定会明显提高。最近我们也看到同业存单利率一直在上,目前已经到2.6几的水平。 从2月份的去看,尽管到期量比较大,但毕竟信贷力度会减弱,所以发行需求可能没有那么急迫,现在2.6-2.65%之间已经有量了,上周募集的情况会比较好,这是一个积极信号,所以2.6-2.65%这个水平估计能稳一阵子了。 真正需要关注的是3月份的信贷,毕竟是季末月份,又要开两会,所以3月份大行贷款可能会再度发力,做到同比多增问题不大,整个一季度信贷占全年占比,可能要比去年高了,可能会在4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