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奥迪纯电平台项目定点,进入豪华车供应链,塑汽车座椅新竞争格局 2023年2月2日继峰股份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格拉默成为Audi AG的座椅总成供应商,本次定点的座椅总成项目为奥迪的新能源汽车平台型项目,配套车型有奥迪eQ5、eQ6、E6,项目预计从2024年12月开始,项目生命周期7年,预计生命周期总金额为80亿-100亿。鉴于公司拟对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我们下调公司2022年业绩预测 , 预计2022/2023/2024年营收分别为180.78/202.34/229.5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90(-13.93)/5.97/9.72亿元,EPS为-1.15(-1.24)/0.53/0.87元/股,对应当前股价PE为-13.8/29.8/18.3倍,公司乘用车座椅业务客户开拓进展顺利,维持“买入”评级。 深入开拓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奥迪基于PPE平台设立长春新能源工厂 奥迪的“2030电气化”战略提出在2025年前将推出超过30款电动车型,其中包括20款全新纯电车型及10款PHEV车型,届时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将提升至40%左右。为加快电动化转型,奥迪开发PPE高端纯电平台,其具有续航里程高、支持800V充电电压、采用更现代的电子电气架构等优势。中国为奥迪的第一大单一市场,为抓住中国汽车市场电动化率快速攀升的机遇,奥迪在长春设立新能源工厂,将推出eQ5、eQ6、E6等车型。 国产座椅供应商竞争力持续增强,国产替代正当时 电动化趋势下,自主新能源车崛起带来上游零部件行业格局的重塑。国产座椅厂商在技术上持续缩窄与外资品牌差距,同时在成本、响应速度及保供能力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整体竞争力的持续增强带来汽车零部件行业国产替代进程的加速。公司持续扩充研发团队,技术储备充足,通过合理选择上游供应商及加强内部费用管控实现在价格端的优势,公司响应速度快、配套服务能力强,通过在合肥建厂实现为客户就近配套服务,较强的潜在产能扩张能力增强公司的保供能力。公司有望加速实现国产替代,成为国产乘用车座椅行业的领军者。 风险提示:行业缺芯影响需求、原材料价格波动、客户开拓不及预期等。 财务摘要和估值指标 1、获奥迪PPE平台项目定点,进入合资豪华车供应链 公司获奥迪新能源汽车平台型项目定点,具备里程碑意义。2023年2月2日,继峰股份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格拉默(上海)成为Audi AG的座椅总成供应商,将为奥迪开发、生产前后排座椅总成产品,本次定点的座椅总成项目为奥迪的新能源汽车PPE平台型项目,配套车型有奥迪eQ5、eQ6、E6,项目预计从2024年12月开始,项目生命周期7年,预计生命周期总金额为80亿-100亿,公司乘用车座椅业务实现从自主新能源向豪华合资品牌的重要跨越。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公司在接连获得国内新能源主机厂项目定点之后,再获豪华车品牌奥迪的平台项目定点,彰显传统高端品牌主机厂对公司乘用车座椅产品开发设计、技术质量、生产保障能力的认可。公司成为奥迪的座椅配套供应商,具有里程碑意义。依托控股子公司格拉默的资源优势,公司未来有望进一步开拓外资品牌客户,实现自主-合资-外资的全方位业务布局,为打造具全球影响力的座椅供应商奠定基础。 2、奥迪加快电动化转型,加大中国市场投入力度 2.1、加快电动化转型,奥迪推出“2030电气化”战略 中国是奥迪的最大单一市场。奥迪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推出契合国内消费者偏好的车型,同时凭借优良品质与成功的品牌推广,成为在中国市场畅销的高端豪华车品牌。2021年,奥迪的全球销量达168万辆,其中中国市场销量逾70万辆,占比高达41.7%,中国已成为奥迪的最大单一市场。 图1:2021年中国为奥迪的最大单一市场 拥抱汽车电动化时代,奥迪提出“2030电气化”战略。奥迪已宣布2025年停止开发燃油车,且自2033年起停止生产燃油车。奥迪的“2030电气化”战略提出在2025年前将推出超过30款电动车型,其中包括20款全新纯电车型及10款PHEV车型,2025年奥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将提升至40%左右。 图2:奥迪计划2030年将电动化率提升至约40% 2.2、PPE平台:奥迪高端纯电平台 基于PPE高端纯电平台,奥迪规划长春新能源车工厂。伴随合资股比的放开,奥迪与一汽选择通过设立新能源汽车公司完成股比调整。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3月,注册资本52.67亿元,其中奥迪及大众持有公司60%股份,更高话语权有利于提升决策效率并推进奥迪在中国的长远规划。奥迪规划纯电动产品的汽车平台包括J1平台、MEB平台以及PPE平台,其中全新PPE纯电平台是大众集团为加速布局电动化研发的第二代高端纯电平台。奥迪一汽将在长春建设的PPE新能源工厂主要负责生产基于PPE平台的奥迪品牌车型,包括B+ SUV e-tron、B+ SAV e-tron、C Lim LWB e-tron等纯电动新能源车型。伴随定位高端纯电车型的PPE工厂竣工投产,奥迪将在中国市场全面推进其电动化战略,提升在新能源市场竞争力。 图3:奥迪PPE工厂落地长春 PPE平台的技术优势:(1)WLTP续航里程超过700km。WLTP标准模拟场景更复杂、更接近真实行驶环境,较NEDC工况更接近真实续航。(2)支持800V充电电压。据奥迪介绍,其功率可达270kw,可显著缩短充电时间。奥迪全新开发的电池组采用12个柱状电池模组,总容量高达100kWh。(3)采用更现代的电子电气架构。 PPE平台车型采用E32.0架构,可实现OTA升级、支持L4自动驾驶等。 3、汽车座椅国产替代正当时,公司有望成为国产厂商领军者 3.1、汽车座椅市场由外资占据主要份额,国产替代空间大 外资占据汽车座椅市场主要份额,国产替代空间大。从全球范围来看,李尔、安道拓、丰田纺织、佛吉亚、麦格纳等主要外资品牌占据汽车座椅市场主要份额,CR5高达75%。在中国汽车座椅市场,延锋与李尔市占率分别达29%、15%,国产厂商市场份额依然较低,伴随电动化趋势下自主新能源车的崛起带来的零部件行业格局重塑,国产座椅厂商有望进入自主及合资主机厂供应链,实现国产替代。 图4:外资品牌占据全球汽车座椅市场主要份额 图5:延锋与李尔占据中国汽车座椅市场逾四成份额 中国乘用车座椅市场规模持续扩容,预计2026年近1200亿元。据中商情报网,2021年中国乘用车座椅市场规模为859.3亿元,座椅的单车价值量约4014元。我们认为随着疫情及缺芯等影响趋弱乘用车产销量将逐步提升,同时考虑到座舱升级趋势下乘用车座椅价值量将有所提升,预计2026年中国乘用车座椅市场规模近1200亿元。 图6:2026年中国乘用车座椅市场规模有望近1200亿元 3.2、国产座椅厂商优势明显,公司有望成为领军者 国产座椅厂商与外资的技术差距缩窄,持续创新夯实竞争力。乘用车座椅作为座舱内的核心部件,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乘用车座椅的技术要求包括:(1)安全性。 乘用车座椅作为安全件,需要通过碰撞试验等对座椅的多种安全性测试及检验。(2)舒适性。伴随新能源车崛起,座舱升级趋势明显,主机厂可通过给座椅加装电加热装置、通风空调、气动装置,实现座椅的加热、通风、按摩等功能从而给驾乘者带来更好体验。(3)智能化。汽车座椅智能化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多场景应用、智能控制、智能监控以及与ADAS系统结合,在座舱升级趋势下,主机厂将通过座椅智能化为驾乘者在不同场景下提供便利。(4)轻量化。主机厂可通过降低座椅及整车重量实现更高续航,座椅轻量化则可通过座椅骨架结构轻量化以及采用新材料、新工艺等多种方式实现,轻量化材料主要包括高强钢、镁铝合金以及碳纤维等,轻量化工艺主要包括热成型、辊压成型、激光焊接等。在技术发展趋势上,主流的座椅供应商在均已实现安全性要求的基础上,将主要的研发方向聚焦于提升舒适性、智能化程度以及实现轻量化。 图7:麦格纳可重构座椅可为多种场景提供解决方案 图8:泰极爱思ConceptX-4座椅为自动驾驶场景设计 公司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建立技术优势。目前公司乘用车座椅的研发团队逾百人,主要研发人员具备丰富项目经验,公司计划进一步扩大研发团队规模,并就座椅的未来技术创新进行前瞻布局,持续积累技术优势。据公司公告,截止2022H1,公司累计申请和已授权专利6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公司目前已完成座椅的通风、加热、按摩等功能的技术储备,并可为主机厂客户提供零重力座椅。公司作为乘用车座椅领域的后起之秀,专注于技术的积累与创新,并藉新能源车崛起之机聚焦创新技术的研发,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图9:2021年公司研发人员同比增加80人 图10:2021年公司研发支出同比增长34.5% 成本与费用管控带来价格优势。伴随整车市场竞争渐趋激烈,通过提升配置、降低价格促进销量增长成为主机厂的策略之一,主机厂降本诉求不断提升。在座椅的成本构成中,面套、骨架、升降器、滑轨、调角器占比分别为25%、15%、13%、4%、4%,座椅供应商可通过垂直产业链布局实现整体成本的下降,其中自主厂商的座椅骨架较外资具备较为明显的价格优势。在采购端,受益于联合采购带来的规模效应,公司可获得较市场更低的采购价从而实现降本。在费用端,包括公司在内的自主企业通过加强销管费用的管控,尤其人力资源成本相较外资更低,最终带来成本端的优势。 图11:乘用车座椅包含多个零部件 图12:面套及骨架总成占据座椅成本主要份额 新车开发周期不断缩短,对响应速度要求提升。伴随汽车电动化趋势与自主车企的崛起,整车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车型迭代速度明显加快。大众汽车通过架构调整与仿真技术升级,将研发周期缩短25%、从54个月缩短至40个月;通用汽车通过数字化虚拟测试和验证工具的应用,使得凯迪拉克LYRIQ的上市时间提前9个月。 整车开发周期的缩短对零部件供应商的响应速度提出更高要求。公司作为后来者更适应较快的产品迭代节奏,同时充足的技术储备也为加快产品开发速度提供保障,提升与主机厂合作的契合度。 图13:新能源车的开发节奏加快 国产座椅供应商产能扩张快,保供能力强。考虑到整车的终端销量存在波动,一般整车厂会要求座椅供应商留有一定的冗余产能,且具备快速扩充产能的能力。自主上市座椅供应商的融资能力较强、决策效率高,能够快速满足主机厂的产能需求,在供应的保障能力上具备明显优势。公司已在合肥建立乘用车座椅生产基地,预计将于2023年上半年实现量产。考虑到公司在汽车座椅头枕、扶手等领域深耕多年,已在多地建厂,未来公司可实现乘用车座椅产能的快速扩张。 表1:继峰股份在合肥建立座椅生产基地 4、盈利预测 汽车内饰:伴随公司内饰业务客户开拓及订单的持续落地,预计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56.22亿、62.63亿、71.53亿,毛利率为11.50%、14.88%、16.20%。 座椅总成:公司获得国内新能源车企及奥迪的座椅项目定点,乘用车座椅业务持续突破,预计2022-2024年公司座椅营收分别为61.57亿、74.16亿、89.79亿,毛利率为14.00%、16.08%、17.80%,其中乘用车座椅在2023-2024年的营收分别为2.70、15.98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8.00%、22.00%。 头枕:公司积极开发音箱头枕、睡眠头枕等附加值更高的产品,有望发挥与格拉默的协同效应。预计2022-2024年公司头枕营收41.76亿、43.44亿、45.19亿,毛利率为15.00%、15.50%、16.00%。 座椅扶手:公司布局价值量更高的移动中控系统和扶手,并且积极开发电动车新客户。预计2022-2024年公司座椅扶手营收为16.82亿、17.50亿、18.20亿,毛利率为16.00%、16.50%、17.00%。 表2:公司营收拆分及预测 综上,考虑到公司拟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我们下调公司2022年业绩预测,预计2022/2023/2024年公司营收为180.78、202.34、229.52亿,归母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