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头豹研究院]:2022年中国军用无人机行业概览:大国重器,未来战争的作战主力(摘要版)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2年中国军用无人机行业概览:大国重器,未来战争的作战主力(摘要版)

国防军工2023-02-01鲍金玲头豹研究院机构上传
2022年中国军用无人机行业概览:大国重器,未来战争的作战主力(摘要版)

报告要点速览 摘要 军用无人机在战争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并以其特有的作战方式和作战效能在战争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多次扭转战争局势,军用无人机成为军事竞争新热点。军用无人机是一种由动力驱动、无人驾驶、可重复使用、携带任务载荷的执行军事任务的飞行器,其销售霸主地位突出,可进一步分为无人侦察机/监视机、无人战斗机、通信中继无人机、电子干扰无人机等单一用途无人机,以及侦察打击一体化无人机等多用途无人机。本文聚焦于中国军用无人机的发展,将解答以下几个问题:(1)军用无人机的发展背景是什么?(2)全球及中国军用无人机的发展历程?(3)全球及中国军用无人机的竞争格局? 观点提炼 军用无人机的发展背景是什么? 军用无人机在战争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并以其特有的作战方式和作战效能在战争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多次扭转战争局势,军用无人机成为军事竞争新热点。 随着军用无人机在作战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中国政府也陆续出台鼓励军用无人机产品发展的相关政策,使得中国军用无人机虽然发展较晚,但后劲十足,呈现出明显的后发优势。 全球及中国军用无人机的发展历程?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军用无人机也逐渐从“战场配角”发展成现代制空的“作战主体”,其全球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起步阶段、实用阶段和高速发展阶段三个阶段;中国无人机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但经过50余年发展,中国已研制出多种规格、多种型号、多种用途的军用无人侦察机、察打一体无人机等,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全球及中国军用无人机的竞争格局? 从全球军用无人机的竞争格局来看,美国处于第一梯队,占据绝对优势,中国处于第二梯队,发展迅速,而从中国的军用无人机竞争格局来看,中无人机、航天彩虹、航天电子引领发展。 军用无人机成为军事竞争新热点 军用无人机在战争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并以其特有的作战方式和作战效能在战争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多次扭转战争局势,军用无人机成为军事竞争新热点 军事无人机在战争中使用历程,1917至今 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至越南战争。 特征:该阶段的无人机以遥控靶机为主要形式,初步具备了现代军用无人机的雏形,但系统构成、通信手段、功能用途相对单一,尚未真正走上战场。 孕育期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无人机就登上了战争的舞台,1917年,美国成功将一架有人驾驶飞机改装成无人驾驶飞机,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架无人机。1933年,英国设计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批量投产的无人靶机“蜂后”,该型无人靶机一共生产了约420架,此后,世界各国也纷纷研制出了不同用途的无人靶机,但该阶段的无人机以遥控靶机为主要形式,尚未真正走上战场。 时间:越南战争至海湾战争。 特征:该阶段的军用无人机应用已从训练测试、演习试验等逐渐迈入战场实兵对抗,用途也从开始的情报侦察单一用途逐步拓展到侦察、诱饵、干扰、窃听等多种用途,其系统构成不断被完善、平台型号也逐渐增加,但对支撑条件依赖较大,难以单独实施作战。 军用无人机第一次运用于实战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越南的越南战争,越战初期,北越人民军严密的防空火力造成了美军的重创,巨大的损失促使美军寻找更有效的作战方式,1964年,美军首次将火蜂无人机应用于战场,执行战役战术侦察任务。在越战期间,火蜂无人侦察机先后出动3,400多架次,获取了近80%的侦察情报,而战损率仅为16%,相当于挽救了1,000多名飞行员和500多架有人侦察飞机的损失。 婴幼期 越战之后,军用无人机在中东战争中大放异彩,其作战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如以色列创新性地发挥了无人机不怕牺牲的特质,一举摧毁了叙利亚的防空导弹阵地,此外,通过加强电子欺骗设备,以色列将喷气式无人靶机改装为能够模拟喷气式战斗机的诱饵无人机,再配合“侦察兵”“猛犬”等电子侦察和光学侦察无人机,构成了前出的用作诱饵和侦察的无人机群。而海湾战争中,美国陆军的先锋排平均每200分钟飞行46架次,美国海军的先锋无人机共为战列舰执行精确火力引导等任务83次。海军陆战队的先锋连队在“沙漠风暴”行动中共执行任务185次,美军共6个先锋无人机连队,累计执行522架次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长1683小时。可以说,海湾战争正式开启了无人机空战作战的新模式。 时间:海湾战争至阿富汗战争。 特征:该阶段的军用无人机已经形成了覆盖战略、战役、战术不同层级,高中低空甚至临近空间等不同空域,大中小甚至微型等不同量级,采用多种动力和气动布局,可以搭载多种任务载荷的庞大体系。 儿童期 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重新改写了无人机空中作战的历史,军用无人机的任务领域包括了战术侦察、电子侦察、目标指示、通信中继、对地打击等更加宽广的范围。在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使用“捕食者”“猎人”等无人机,飞行1,400多小时,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境内进行了大量战前与战中常态化侦察,为空袭提供了充分、高效的情报支援,成为遂行侦察监视任务的主力,也为无人机察打一体、多无人机协同、有人/无人协同积累了初步经验。 儿童期 阿富汗战争在无人机空战作战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阿富汗地形奇特,多山地峡谷,地面部队难以展开,如何搜索纵横的沟壑成为了当时的难题,而随着军用无人机的可靠性和适应性越来越高,美军开始利用军用无人机为地面小分队提供周边的侦查和预警,同时承担了日常的巡逻任务,随后,更是开发出“察打一体”无人机。2001年11月15日,美军在 F- 15的配合下利用捕食者无人机及其携带的地狱火导弹实施打击,成功击毙“基地”组织二号人物,这也标志着无人机正式从杀伤链的外围拓展到直接攻击的末端。 时间:阿富汗战争至今。 特征:该阶段,传统战争中方向既定、模式确定、方案拟定的流程式战术突袭正逐渐被新时代的无人机打破,军用无人机进一步从隐身单平台或小编队作战转向网络化、分布式、体系化作战,并形成了无人平台与有人平台联动的新型作战样式,也逐步向无人蜂群作战探索,其预警难、发现难、识别难、跟踪难、抗击更难。 在阿富汗战争之后,军用无人机在战场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规模作用也不断增加。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接连使用“全球鹰”“捕食者”“龙眼”“影子200”等各型无人机90余架,执行侦察监视、火力打击、目标指示、通信中继、毁伤评估等多样化作战任务,是迄今为止无人机使用做全面最广泛的一次。2020年的纳卡冲突中,阿塞拜疆大量使用“苍鹭”“赫尔墨斯”“轨道-3”“天空袭击 者”“轨道剑”“哈洛普”和TB-2等多型无人机,对亚美尼亚军事目标实施侦察监视、火力打击、目标引导、反辐射攻击等行动,承担了75%以上的攻击任务,取得显著战果,一定程度上主导了作战进程。2022年的俄乌战争中,无人机也发挥了巨大的战略作用,乌军在冲突后未获得制空权,且在俄军的火力打击下空战力量损失严重,因此在冲突爆发伊始就将无人机作为空袭作战的主力,“拜拉克塔尔TB-2”无人机先后对俄罗斯军队及俄罗斯境内目标实施了多次攻击,实施情报与侦察,引导乌克兰炮兵进行打击,从而减缓了俄军进攻节奏,从2022年7月至今,战线陷入僵局,但2022年10月,俄军派出自杀式无人机对乌克兰民用设施展开袭击,俄乌战场局势再次逆转,俄乌冲突还在持续,双方不断提升无人机的使用频次与强度,也表明低成本的中小型无人机可打破传统有人机主导的空中作战格局,初步形成以低成本无人机为主战装备的全新作战形态。 青春期 全球军用无人机的发展历程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军用无人机也逐渐从“战场配角”发展成现代制空的“作战主体”,其全球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起步阶段、实用阶段和高速发展阶段三个阶段 全球军用无人机发展历程,1917年至今 1917年:第一台自动陀螺稳定器发明,使得飞机能够保持平衡向前的飞行,无人飞行器自此诞生,这项发明被用在了美军的斯佩里空中鱼雷号无人机中,但斯佩里空中鱼雷从未参与实战;同年,通用公司设计开发了凯特灵空中鱼雷飞行器,但也未参与战争。 1935年:英国发明了DH.82B蜂王号,使得无人机能够飞回起飞点,从此无人机可以执行侦察任务。蜂王号最高飞行高度17,000英尺,最高航速每小时100英里,在英国皇家空军服役到1947年。 起步阶段:靶机 1944年:德国为了攻击英伦列岛设计了复仇者一号,复仇者一号是当代巡航导弹的先驱,时速可达470英里,且可搭载多达2,000磅的导弹,英国有900多人死于该型无人机之下。 1955年:由瑞安航空1951年制造的火蜂原型机XQ-2在四年后进行首次试飞,这架世界上首台喷气推动的无人机,主要用于美国空军,适用于情报收集以及无线电交流的监控活动。 1963年:洛克希德M-21和D-21同属一个1963年到1968年间进行的秘密项目,M-21型新增供发射操作员乘坐的副驾驶舱,这两个型号的飞行器于1969年到1971年开展对罗布泊核试验场的四项侦察活动。 实用阶段:智能型无人机 1986年:于1986年12月首飞的先锋系列无人机为战术指挥官提供了特定目标以及战场的实时画面,执行了美国海军“侦察、监视并获取目标”等各种任务,先锋号现在仍在服役,通过火箭助力起飞,起飞重量416磅,航速每小时109英里,可漂浮在水面,且可通过海面降落进行回收。 1994年:通用原子公司于1994年制造了MQ捕食者无人机,捕食者的升级版能将完全侦查用途的飞机改造成用于携带武器并攻击目标,捕食者无人机在联合国及北约在1995年对波斯尼亚的战役中首次使用,同时也出现在美军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上,正逐步被淘汰。 发展阶段:无人机技术不断发展 2004年:RQ-7B幻影200被美国陆军和海军战队用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该系统能够定位并识别战术指挥中心125公里之外的目标,其被广泛应用于中东地区。 2005年:美国军方开发出火力侦察无人机,其能在任何能够起降飞行器的战舰上自行起飞并且在非预定地点着落。 2009年:RQ-170哨兵服役于美国空军,2011年5月,RQ-170参与了巴基斯坦的阿伯塔巴德,美军在此找到并剿杀了奥萨马·本·拉登。 2010年:全球鹰无人机拥有长时间飞行能力,服役美国空军的该型无人机装备了能够开展情报收集、侦察以及监视等功能的综合传感器。 20世纪20-60年代,无人机主要作为靶机使用,是无人机发展的起步价段;20世纪60-80年代,无人机侦察机及电子类无人机在战场上崭露头角,开始进入实用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起,无人机在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得到了全面应用,军用无人机行业正处于迅速崛起和蓬勃发展阶段。 军用无人机的作战优势及模式分析 由于军用无人机具备结构设计灵活、成本较低、配置灵活等作战优势,因此其也从战场辅助力量变为作战主力,主要的作战模式包括单独遂行、有人与无人协同作战、无人机蜂群模式等 军用无人机具备作战优势 无人机不用考虑飞行员的存在,因此在结构设计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且体积较小,易于采用各类隐身措施来提高防雷达、防红外等能力,此外,起飞和着陆的方式也较多样。 结构设计更具灵活性 军用无人机 军用无人机的制造成本和培训/维护/使用成本都较低,中国制造的“彩虹四号”无人机的成本不足100万美元,远不如一枚美国战斧式巡航导弹的价格高。 成本较低 无人机存在体积、使用、维护上的综合优势,因此其在战场上配置也较为灵活,现有的各类平台经过简单改装都可以支持良好的无人机使用。 配置灵活 军用无人机可执行单独遂行任务,其主要由察打一体无人机、 C4 ISR体系和地面控制站组成,在战斗开始阶段,无人战斗机便可先发制人,以高隐身性能和高机动性能完成空空、空地作战任务,在其他阶段,察打一体机也保持不间断的警戒,实时打击可能出现的地面威胁,以维持对敌方综合军事力量的压制。 有人/无人智能协同作战样式示意图 无人战斗机 攻击导弹 敌作战飞机 无人探测仪 有人战斗机 无人战斗机 攻击导弹 军用无人系统发展至今,依然不如人脑发达,因此面对瞬息万变、情况复杂的战场情况很难做出最优快速决策,此外,无人系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