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东方证券]:欧盟承接美国订单,2023中国出口份额韧性还能延续吗?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欧盟承接美国订单,2023中国出口份额韧性还能延续吗?

2023-02-01刘阳、王仲尧、陈玮东方证券缠***
欧盟承接美国订单,2023中国出口份额韧性还能延续吗?

欧盟承接美国订单,2023中国出口份额韧性还能延续吗? 研究结论 2022年11月美国海关数据显示,美国从欧盟累计进口货物的比例反超中国,而自2009年中国首次超过欧盟以来,该情形仅在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最剧烈时出现过一次。在此背景下,展望2023年,外需和中国出口份额将如何演变?如何看待当下贸易摩擦的边际变化?本文将就这些内容进行讨论。 美国转移中国贸易订单,是长期摩擦与短期效率优势收窄共同作用下的结果。2022年Q4以来,美国从中国进口制成品的比例加速下滑,同时美国从欧盟进口的比例迅 速上升。分商品来看,中国对美出口减少的产品,对应的恰好是欧盟本土的主要出口产品,且美国进口结构变化幅度小,Q4后必须要从欧盟进口的必要性有限,而从出口价格来看欧盟也没有优势。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一方面是2019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美国进口源于中国的比例整体上在走下坡路,2022年突破了这一阈值,另一方面是2022年国内外供应链效率差距缩小加速了这一过程,以港口准班率为例,2022年Q4国内外的差距要远远小于2021年底。 全球范围内中国出口韧性与美国“去中国化”的故事并不一致,2023年中国出口份额依然值得期待。除了美国从中国进口占比迅速回落以外,2022年国际贸易数据中还有几个细节值得关注:(1)与美国类似的是,我们也可以看到欧盟从中国进口的 比例在减少,但背后的关键是大宗的外生冲击,而非欧盟推动“去中国化”,且得益于中国承接了部分欧盟的订单需求,欧盟从中国进口的比例依然高于2015-2019 年同期平均;(2)在2022年大宗商品普遍高涨的背景下,中、日、韩、欧盟等工业制成品出口国的处境是相近的,相较之下中国出口份额表现并不差;(3)2023年中国产业链优势有望延续,一方面是中国具有全产业链优势,出口波动会更小,根据全球贸易需求热点承接订单转移的能力也更强,如2022年中国已经成功承接了 部分德国汽车的出口份额,以及2022年底中国船舶订单遥遥领先(2022年12月中国占全球新船市场份额的比例约为75.2%),都说明即便2022年国内供应链压力较大,海外对中国制造业仍保有信心;另一方面,全球供应链依然存在堵点,而随着中国生产动能进一步恢复,2023年中国供应链效率上的优势有望再次得到体现,以中韩为例,2022年韩国连续多月对华逆差,上一次出现这一现象还要追溯到1994年,其中部分商品直接涉及韩国优势产业,足以说明中国制造的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东盟在中国出口份额韧性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2022年中国对东盟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为15.8%,首次超过欧盟,成为中国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其中 存在一定短期因素助推(如欧盟遭遇能源危机),但不可否认的是东盟和中国产业链联系愈发紧密。展望后续,我们认为欧美市场占中国出口的比重还会进一步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亚洲区域大市场加速形成,产业链联系更加紧密。 2023年外需大概率疲软,部分源于中短期因素,如政策刺激效果消退后海外消费需求走弱、能源开支挤占了欧洲的消费能力、美国库存水平偏高,还有一部分长期因素,如疫情后全球供应链效率降低、地区不均衡发展加剧,等等。此外,常态化的 贸易摩擦不利于总需求转化为贸易量,一方面,中美博弈日益升级,另一方面,中欧之间的贸易是否会产生摩擦,更加类似“灰犀牛”事件,关键在于未来气候政治如何进一步外溢到经济领域,具体工具如今年十月将正式启动的碳边境调节机制 (CBAM,碳关税),或者明年联合国气候峰会可能亮相的“损失与损害”基金,等等。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报告发布日期2023年02月01日 陈至奕021-63325888*6044 chenzhiyi@orientsec.com.cn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9090001 王仲尧021-63325888*3267 wangzhongyao1@orientsec.com.cn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8050001香港证监会牌照:BQJ932 陈玮chenwei3@orientsec.com.cn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22080003 孙国翔sunguoxiang@orientsec.com.cn 外需持续低迷,出口低位收官——12月进2023-01-15 疫情最终走向还存在不确定性,对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出了严 峻挑战;测算全球贸易数据、碳关税影响时均基于一定假设,可能无法及时、准确 出口点评走向碳中和系列:碳关税元年,谁会成为 2022-12-28 反应实际情况;海外经济、政治环境变化超预期导致全球贸易需求回落。 重点“课税”对象?欧盟生产遭遇瓶颈,中国出口能否接棒? 2022-09-03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目录 如何看待美国从欧盟进口反超中国?4 2022Q4中国占比开始加速下滑4 长期摩擦与短期效率优势收窄共同作用下的结果5 2023出口份额韧性可期6 全球范围内中国出口韧性与美国“去中国化”的故事并不一致6 欧盟从中国进口比例占比降低主要是因为能源供应问题6 工业制成品出口国中,中国出口份额的韧性并不弱7 中国出口的份额韧性源于产业链优势7 2023年中国产业链优势有望延续8 东盟在中国份额韧性方面扮演着一定的角色8 2023全球贸易需求较弱9 疫情带来的诸多问题不利于全球经济长期增长9 贸易摩擦加剧,不利于总需求转化为贸易需求9 风险提示11 图表目录 图1:美国从不同地区进口比例(%)5 图2:美国各类商品从中国进口的比例(%)5 图3:美国商品进口结构(%)5 图4:2019年欧盟主要产品的出口份额(%)5 图5:各国港口准班率与疫情前的比值(%)6 图6:欧盟对不同地区出口价格指数同比(%)6 图7:欧盟从中国累计进口的比例(%)7 图8:2019年欧洲高技术产品进口中间品来源(%)7 图9:中国累计出口份额(%)7 图10:各国/地区出口份额变化情况(%)7 图11:东盟各国PMI(%)8 图12:全球供应链压力指数(个标准差)8 图13:中国对各国出口占比(%)9 图14:东盟各国出口机电产品价值源于中国的比例(%)9 图15:碳价差距为40美元/吨,各行业单位对欧出口所需缴纳的碳关税以及2017年营业利润率 (左:美元/吨;右:人民币口径,%)11 2022年11月美国海关数据显示,美国从欧盟累计进口货物的比例反超中国,而自2009年中国首 次超过欧盟以来,该情形仅在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最剧烈时出现过一次。在此背景下,展望 2023年,外需和中国出口份额将如何演变?如何看待当下贸易摩擦的边际变化?本文将就这些内容进行讨论。 如何看待美国从欧盟进口反超中国? 2022Q4中国占比开始加速下滑 2022年Q4以来,美国从中国进口制成品的比例加速下滑。2020年、2021年、2022年(截至 11月)美国从中国进口货物的比例较上年分别变化0.54、-0.73和-1.15个百分点,2022年美国“去中国化”的步伐有所加快。具体来看,2022年下降从Q4开始,而非Q2(中国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反弹),美国累计进口源于中国的比例,2020全年到2021年4月下降了1.15个百分点, 而2021全年到2022年4月只下降了0.8个百分点;2021年9月到11月上升了0.29个百分点, 但2022年9月到11月却下降了0.35个百分点。 如何判断是欧盟获取、中国损失了美国的贸易订单,我们从几个维度来看: 美国从欧盟进口的比例迅速上升。2022年9月至11月,美国从欧盟进口的比例上升了0.44个百分点(同期中国下降0.35个百分点),北美下降0.07个百分点,从中国以外的亚洲国家、南非进口比例基本持平。 中国对美出口减少的产品,对应的恰好是欧盟本土的主要出口产品。分商品来看,美国减少的从中国进口商品主要是化工产品、以材料分类的制成品(皮革、橡胶、塑料、木制品等)、 机械交运设备、杂项制成品(家具、玩具等),如2022年11月美国从中国进口化工产品和杂项制成品占各自总进口的比例分别为10.23%和29.72%,分别较同年9月下降0.89和 0.63个百分点。而这些工业制成品欧盟恰好都有较强的产业基础——高技术含量商品中,2019年欧盟化学品、机械交运设备在全球范围内的出口份额分别为45.7%、34.8%,而中国仅分别为7.4%和18.5%。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欧盟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完成了低端产业的转移,但是本土依然出口不少劳动密集型产品,如2019年欧盟纺织品、纺织服装出口份额分别为21.8%和27.8%,中国为39.2%和30.7%。 美国进口结构变化幅度小,Q4后必须要从欧盟进口的可能性有限。2022年11月美国进口化学品、以材料分类制成品、机械交运设备、杂项制成品占其总进口的比例分别为11.5%、11.4%、38.9%、16.5%,分别较同年9月变动0.14、-0.2、0.48、-0.2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变动0.08、-0.09、-0.6、-0.41个百分点,总体上占各自进口比重的变化幅度较为有 限,而涨幅最大的是矿物燃料、润滑剂和相关原料,达2.1个百分点,但这并非欧盟的主要出口产品。 图1:美国从不同地区进口比例(%)图2:美国各类商品从中国进口的比例(%) 化学品及有关产品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0% 北美欧盟中国亚洲(除中国)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2011/1 2011/9 2012/5 2013/1 2013/9 2014/5 2015/1 2015/9 2016/5 2017/1 2017/9 2018/5 2019/1 2019/9 2020/5 2021/1 2021/9 2022/5 0.00 以材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和交通运输设备杂项制成品(右轴) 2021/6 2021/7 2021/8 2021/9 2021/10 2021/11 2021/12 2022/1 2022/2 2022/3 2022/4 2022/5 2022/6 2022/7 2022/8 2022/9 2022/10 2022/11 数据来源: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备注:底色代表期间为一季度数据来源: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图3:美国商品进口结构(%)图4:2019年欧盟主要产品的出口份额(%) 化学品及有关产品 18.00 16.00 14.00 12.00 以材料分类的制成品杂项制成品 机械和交通运输设备(右轴) 45.00 40.00 35.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全部农产品 石油&矿物 制成品钢铁纺织品服装化学品药品 机械交运运输设备通讯设备 集成电路&电子元件 通讯器材自动数据处理设备 0.0 10.0030.00 数据来源: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数据来源:WTO,东方证券研究所备注:不同分类可能会有重复部分,如制成品包含钢铁及往右所有商品,化学品包括药品,机械交运包括运输设备,通讯设备包括集成电路&电子元件、通讯器材以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等等。 长期摩擦与短期效率优势收窄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2019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美国进口源于中国的比例整体上在走下坡路。2014-2018年美国年均有21.1%的进口商品源于中国,而2019-2021年间仅18.1%,与此同时从亚洲其他国家进口的比例上升了1.9个百分点。分季节来看,2018年及以前每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比例呈现出前低后高的特征(Q1最低,Q4最高),但2019年以来,往往Q4就或多或少有见顶回落的迹象。 短期来看,国内外供应链效率差距缩小可能是催化剂之一。2020年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