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湖期货 发表于《金融博览财富杂志》 提要: 2022年,在期货法的引导下,期货公司开启转型“加速度”,加速摒弃过去依赖单一经纪业务的经营模式,加快向资产管理、财富管理、风险管理、境外业务等综合发展的多元化业务提供商转型。 2023年,面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期货公司将着重板块布局、专业布局、数字化布局、科技布局、人才布局、资源布局、风控能力布局以及合规能力布局,力争成为面向实体企业的综合型金融衍生品服务和风险管理服务平台。 2022年,受全球地缘政治冲突、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全球性高通胀持续、全球经济衰退强预期等宏观因素的直接影响,叠加能源危机、粮食危机、主权债务危机、供应链危机等因素的间接影响,期货业市场交易活跃度较2021年有明显下降。与此同时,全球供应链冲击、国内新冠疫情反复、南方高温干旱等因素令中国经济承压,国内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加剧,亦对国内相关品种期货交易量产生影响。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商品期货期权市场成交额及成交量同比分别下滑11.7%和11.6%。金融期货市场成交量及成交额则同比分别增长13.9%和13.4%。下半年,国内股票市场表现不佳,股指期货对冲股市风险功能凸显,1-9月份金融期货交易规模“转正”,占比明显上升,而商品期货市场成交规模的萎缩程度也开始收窄。 全球系统性风险的增加,促使实体企业、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积极进入国内期货期权市场进行风险对冲,带动原油化工、贵金属、有色金属和农畜产品的资产配置需求增加,为2022年全年期货市场交易规模“转正”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年商品期货期权市场规模不排除有同比增长或“转正”的可能性。 上市公司参与套期保值的数量大增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实体企业对衍生品的需求骤增。特别是在2022年,受疫情扰动、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加剧。为了更好地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提升抗风险能力,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利用期货衍生品工具管理经营风险。过往四年,A股上市公司发布套期保值公告的数量从550份快速增加至1000份以上,持续创历史新高。 这一年,A股上市公司参与套保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拟参与汇率风险对冲比重较高;二是套保覆盖的板块越来越广;三是参与数量进一步提升;四是参与方式愈发多元化。由此可见,上市公司参与衍生品套期保值氛围浓厚,积极性大幅提升,连续规范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的公司,风险对冲的效果也越来越明显。 上市公司在我国实体经济体系中的“基本盘”“顶梁柱”地位日益巩固。经过三十多年发展,我国期货市场已具备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为上市公司管理生产经营风险提供了丰富的期货和衍生品工具。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500强企业中,约有九成的企业运用期货衍生品工具管理风险。但与国际市场相比,我国上 市公司利用期货衍生品管理风险尚显不足,仍需要上市公司、交易所、期货公司等各方共同努力,共同营造合理利用期货和衍生品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市场环境。 《期货和衍生品法》落地实施,开启转型“加速跑” 2022年8月1日,被各方寄予厚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以下简称期货法)正式落地施行。在期货法的引导下,期货公司将开启转型“加速度”,加速摒弃过去依赖单一经纪业务的经营模式,加快向资产管理、财富管理、风险管理、境外业务等综合发展的多元化业务提供商转型。同时,期货法明确允许企业申请套期保值持仓限额豁免,这是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保障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维护国民经济稳定运行做出的重大制度安排。 期货法落地前,期货行业长期缺乏重要基础法律支持,很多大型国企、央企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时,会遇到认知和制度上的约束。同时,期货行业普遍缺少社会关注,行业从业人员数量显著少于其他金融分支领域。此次落地施行的期货法,为期货市场下一步发展及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期货法非常清晰地对期货交易者、期货公司、期货交易所、期货结算机构、期货服务机构以及监管者的职能进行了界定,将推动期货市场在法治化轨道上有序运行。更为重要的是,期货法将进一步促进期货公司加速发展壮大,并开启转型“加速跑”。 期货法落地实施后,为推动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国家将支持期货行业优秀公司加快发展,支持期货公司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头部期货公司上市,努力打造一批资本实力雄厚、具有国际竞争力、以风险管理和资产定价服务为核心业务的衍生品和大宗商品服务公司,期货行业也将迎来创新发展的新历史阶段。借此契机,期货公司应全力加快转型升级,既要完善及改进现有业务,也要寻求新的发展或转型路径,业务转型的“多点开花”值得期待。 期货法也坚定了期货公司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专注与投入,未来值得期待。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新的工业革命将深刻重塑人类社会。”“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也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目标,“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包括期货业在内的各大行业的发展方向。 期货行业作为现代金融衍生品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脚步越来越快,已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头部期货公司针对数字化技术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在流程简化、效率提升、差错率下降、人力成本 节省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金融行业已经进入物联网时代,在企业内部、交易流程、工作人员结构等多方面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目标,并迅速适应变化的金融市场和智能时代,期货公司的数字化转型也将插上“起飞的翅膀”。 2023年,期货公司踔厉奋发 2023年,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仍较为复杂,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升温,而伴随着防疫政策的逐渐优化,稳增长政策持续推进,中国经济预计将筑底企稳。在此背景下,未来,期货行业的发展和期货公司的经营迎来了新机遇。 ●持续完善公司文化建设,营造自信自强的文化氛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等作用,文化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是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力量源泉。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期货行业,需要结合社会主义新时代特征和期货市场新时代发展要求,推进行业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从“和谐、信义、人民性”的文化建设角度出发。在具体的实践上,要从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出发,努力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风险管理服务,努力坚持信义义务,构建公正、透明的行业服务及监管体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行业添砖加瓦,积极建设新时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期货市场。下一阶段,期货公司的文化建设应围绕行业文化“合规、诚信、专业、稳健、担当”的核心理念展开。 ●聚焦实体企业,以风险管理服务实体经济 期货市场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决策部署方面义不容辞。 实体兴则经济兴,实体强则经济强。实体企业做好风险管理,实现经营稳定,能为老百姓提供稳定的就业渠道,帮助人民实现安居乐业。而期货能够以其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的功能,成为大宗商品产业链和中小企业价格风险管理的工具。 2023年,面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期货公司将着重板块布局、专业布局、数字化布局、科技布局、人才布局、资源布局、风控能力布局以及合规能力布局,力争成为面向实体企业的综合型金融衍生品服务和风险管理服务平台。 诸如在绿色发展方面。我国部分实体企业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绿色能源产品供应商,在全球范围内的新能源科技能力也处于领先地位。期货市场在绿色金融领域蓄势待发,期货公司则承担着更为切实的服务实体经济职能——搭建绿色产业与金融工具应用(包含期货套期保值、优化风险管理、稳定企业经营、提供管理咨询等)的桥梁,为实现“双碳”目标、服务绿色产业贡献期货力量。随着广州期货交易所的成立及其首个上市品种“工业硅期货”的上市交易,广期所在服务绿色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2023年,预计还将上市更多的期货期权产品,为更多领域的实体产业提供有效管理原材料和产品价格波动风险的工具。 诸如在乡村振兴方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产品价格的周期性和季节性,使得农民具有天然的价格风险管理需求。基于“大数”原则的农业保险很难分散具有系统性特征的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而期货作为价格风险管理工具,将成为连接双方的纽带,为农产品风险管理提供基础平台,进而推动涉农主体整体风险管理水平提升。相应地,期货市场的从业者也应承担起培育市场、传递信息、让风险管理策略落地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