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1.1月,制造业PMI为50.1%(前值47.0%,下同)。非制造业PMI为54.4%(41.6%),建筑业PMI为56.4%(55.4%),服务业PMI为54%(39.4%)。各项PMI均出现回升,尤其是服务业,较前值大幅上涨。 2.制造业PMI较前值回升,主要原因或来自防疫优化后多地感染高峰已经度过,对生产活动的影响减弱。据中国疾控中心,“在2022年12月22日前后,感染人数、发热门诊诊疗人数达到峰值,死亡病例数于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例”。 因此,1月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有所减弱。从供货商配送时间和从业人员指数方面也能证明,两者分别上升了7.5和2.9个百分点,证明在疫情影响减小后,劳动参与率和物流方面均出现恢复疫情扰动。 3.供需端,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较上月上升5.2和7.0个百分点,受1月期间节假日影响,需求端恢复要好于供给端。从高频来看,生产端高频仍弱于需求端。进出口,进口订单回升幅度要高于新出口订单,同样证明内需回升要更强。从业人员和配送时间指数,两者均出现上升,这两项是在之前受疫情影响较为直接的分项,均出现回升证明疫情的影响在逐渐减弱。企业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出现回升,在2022年12月之后预期已经连续回升,证明企业在防疫优化之后对经济回升的信心增强,疫情对生产的影响将逐步减弱。 4.服务业PMI较前值大幅回升14.6个百分点,在连续下降6个月之后由降转升。 据国家统计局,“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高于上月24.0个百分点以上”,证明线下接触性消费已经出现大幅回升。另外,1月的服务业PMI是2019年以来的同期最高值,已经超过疫情前2019年。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也大幅回升,证明企业对后续的消费恢复较为乐观。 5.建筑业PMI较前值出现小幅回升,或证明新项目开工数量正在上升。其中,新订单数量大幅回升8.6个百分点,业务活动预期大幅回升6.7个百分点。新订单数量体现了1月新增需求的状况,业务活动预期体现了对未来的乐观程度,两者均大幅上升证明建筑业企业的项目开工在疫情影响减弱后开始回升。 6.后续来看,疫情感染高峰已过,对经济的影响或将减小,1月PMI大幅回升,证明疫情高峰过后经济或将出现较大程度的恢复。另外,各行业下的企业预期均较为乐观,出现了大幅回升,或证明企业对后续自身的生产和需求都较为看好,结合后续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多个省份年后提出的提振经济的目标,经济或将持续恢复。 7.对资本市场而言,随着基本面出现恢复,内需是支撑经济恢复的主要支柱。 因此,内需回升或是确定方向,看好内需相关的转债。利率债长期来看易上难下,短期或有超调买入机会。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疫情变化超预期。 附图1:2023年1月PMI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