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83.1-201.5亿元,同比增长0%-10%;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7-6.2亿元,同比减少60%-70%; 预计实现扣非后净利润3.9-5.4亿元,同比减少45%-60%。 根据地业务稳健增长,现金流保持健康匹配。报告期内,疫情对公司经营的影响持续,全国各地项目招投标延迟,单四季度超过20个项目有所延期,合同金额超过30亿元。我们认为,相关项目虽有延期但并未取消,公司2023年业绩有望迎来复苏。同时,公司可持续型根据地业务在2022年仍实现23%的增长,其中人工智能开放平台新增87.5万开发者,智慧医疗新开拓96个曲线,智慧汽车新增合作车型110个,确保整体营业收入保持正向增长。此外,报告期末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超过5亿元,销售回款与营业收入保持良性、健康匹配。 公允价值波动影响利润表现,坚定投入有望拨云见日。报告期内,公司持股的三人行、寒武纪、商汤等金融资产因股价波动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金额较上年同期减少约5.9亿元,表观净利润受影响较大。同时,公司在教育、医疗等运营型根据地业务,以及新产品研发、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国产化适配等方向新增投入8亿元,进一步夯实技术及市场实力,后续有望产生可持续型收入,成为公司长期成长新引擎。 “刚需+代差”优势显著,未来增长空间广阔。近期ChatGPT与微软进一步投资OpenAI等再度引发市场关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持续加速。公司作为人工智能产业国家队,在大规模预训练模型、认知智能、多模态训练等方向布局领先,伴随相关技术的成熟和下游场景的拓宽,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根据公司最新业绩预告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EPS分别为0.23元、0.75元、1.13元。公司作为国内AI领军企业,在智慧教育、开放平台、消费者业务等支柱领域已构建起“刚需+代差”的可持续发展优势,叠加多行业AI应用的规模化落地,2023年公司将进一步控制人效,业绩拐点有望来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核心技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公允价值变动风险;教育业务全国拓展不及预期;消费者业务放量不及预期;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落地不及预期等。 指标/年度 盈利预测 关键假设: 1)教育领域业务:随着国家在教育领域加大贴息贷款等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校内外场景产品迎来发展机遇,区域“因材施教”方案逐步铺开,“代差”领先优势不断扩大,预计该业务2022-2024年收入增速分别为8.3%、30.0%、30.0%。 2)智慧城市业务:数字经济战略背景下,城市数字化转型不断推进和下沉,信息化需求不断向精细化、多领域演进,公司各项业务持续升级,成效显著,预计该业务2022-2024年收入增速分别为5.2%、21.9%、18.0%。 3)开放平台及消费者业务:伴随AI技术的普及,公司开放平台的应用场景得到扩容,讯飞人工智能开放平台以“云+端”方式提供多项AI技术和垂直行业的快速解决方案,吸引开发者数量快速提升,逐步完善的平台能力亦有望持续提升单个开发者的ARPU;C端业务方面,公司不断完善软硬件产品矩阵,同时大力提升渠道销售能力,预计该业务2022-2024年收入增速分别为5.9%、30.5%、29.5%。 4)智慧医疗业务:AI+医疗领域整体仍处于投入试点阶段,是公司重要的战略孵化业务,伴随医疗IT景气度修复,预计2022-2024年收入增速分别为30%、40%、30%。 5)智能汽车:智能座舱仍然呈现高景气度,当前正从渗透率的快速提升逐步转向精细化发展阶段,车内交互功能的升级仍有较大空间,公司积极拓展车厂客户及项目定点,前后装规模化出货确定性较强,预计2022-2024年收入增速分别为15%、40%、35%。 6)伴随后续核心软件业务的技术沉淀及规模化应用,预计毛利率将逐步恢复;伴随公司后续着重加强人效提升方面的管理,费用率整体维持下降趋势。 基于以上假设,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分业务收入成本如下表: 表1:分业务收入及毛利率 相对估值 公司为AI技术的集大成者,业务涉及G、B、C三端多点开花,极具稀缺性,分别选取云计算、智能汽车、金融IT、医疗信息化产业内与科大讯飞地位相近的软件龙头进行估值比较。 表2:可比公司估值 图1:公司PE为5年来最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