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前言02第一章願景與使命04 第二章發展形勢06 2.1國際科技創新發展的形勢 2.2國家科技創新發展的形勢 2.3香港創科發展概況 2.4香港創科發展的優勢、機遇與挑戰 第三章四大發展方向14 3.1方向(一):完善創科生態圈推進香港「新型工業化」 3.2方向(二):壯大創科人才庫增強發展動能 3.3方向(三):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建設智慧香港 3.4方向(四):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做好連通內地與世界的橋樑 第四章八大重點策略19 4.1策略(一):完善創科生態圈促進上中下游相互發展 4.2策略(二):推動科技產業發展實現香港「新型工業化」 4.3策略(三):豐富創投融資渠道支持初創和產業發展 4.4策略(四):普及創科文化提升整體社會創科氛圍 4.5策略(五):充實創科人才資源建設國際人才高地 4.6策略(六):加快香港數字經濟和智慧城市發展步伐 提升市民生活質素 4.7策略(七):深化與內地創科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4.8策略(八):善用香港國際化優勢拓展環球創科合作 第五章發展目標54結語57 附錄58 前言 前言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內地的改革開放為香港製造商提供龐大的生產腹地,並為香港各種商業服務活動創造大量商機,香港的經濟結構亦因此出現了重大轉變。製造業在本地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率顯著下降,而香港經濟亦逐漸朝着以服務行業為主的方向發展。時至今日,香港已是服務業佔本地生產總值比例最高的經濟體之一。香港作為一個細小而開放的經濟體,產業結構較集中於四大傳統主要行業,包括金融服務、旅遊、貿易及物流和專業及工商業支援服務。創新是香港的基因,為推動香港經濟的長遠和健康發展,香港必須積極發展新優勢產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引擎,同時善用科技提升傳統行業的競爭力,創造更多元化的發展和就業機會。 今天,科學與技術是帶動社會進步的重要泉源,亦是驅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來源。創新科技(創科)可為香港帶來新產業和帶動傳統產業升級轉型,促使經濟多元發展,拉動本地經濟增長和創造優質的就業機會,從而提升香港的整體競爭力,為香港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國家在2021年3月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規劃)1奠定了發展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的目標,提出「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格局,將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發展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並回應了2017年國家主席習近平作出的重要批示2,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確立了香港發展的新定位,指明了香港創科發展的新方向,賦予了香港創科發展的新機遇。 2022年7月,習主席在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第六屆特區政府就職典禮時發表了重要講話(「七一重要講話」)3,提出了「四個必須」和「四點希望」,勉勵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要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切實排解民生憂難,並全力支持香港抓住國家發展帶來的歷史機遇,主動對接「十四五」規劃、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習主席在訪港期間亦親自視察了香港科學園,勉勵香港的科研人員、業界及青年,重申中央對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堅定支持和表達對香港貢獻國家科技發展的熱切期盼。這充分體現了國家對香港創科發展的重視和肯定,給予香港發展創科最強大的底氣。 2 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 2022年10月,習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二十大)4上發表的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堅持科技興國、人才強國等戰略,要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提升國家創新效能,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這足見國家對創科及人才的空前重視,也是對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持。 香港正經歷着重要的歷史轉折時刻。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社會已重回良政善治的正確軌道,正邁向「由治及興」的新征程,標誌着香港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的一個歷史新起點。在「十四五」規劃和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機遇下,香港的創科發展更迎來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在這重要的歷史背景下,透過審視國際與國家的宏觀發展形勢和香港創科發展的現狀與態勢,為香港制定具前瞻性的創科發展藍圖,訂立未來五至十年的發展目標,通過頂層設計規劃香港創科未來發展的總體方向和重點策略,更好協調和統籌相關政策推動創科發展,具有深刻的意義。 特區政府將致力凝聚社會各界的力量,秉持「以結果為目標」的理念,努力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並為實現國家進入全球創新型國家前列的遠景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自身應有的貢獻,不負國家對香港創科發展的支持和厚望。 3 第一章 願景與使命 願景 發展香港成為 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使命 發展多元經濟 創造優質職位提升生活質素貢獻國家所需 第二章 發展形勢 2.1 國際科技創新發展的形勢 •當今世界正經歷着前所未有的大變局,全球各地都積極推動科技創新,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孕育興起。近年來,世界上不少國家一直不斷加強對科技研發的支持與投入,搶先布局科技前沿,優化科技競爭策略,以期早着發展先機。與此同時,科技創新已成為重塑世界政經版圖的關鍵元素,甚至是國際戰略博弈的主要陣地;而影響全球的新冠疫情更促使世界科技創新發展呈現新的特點和趨勢。 ◎各國競爭加速科技水平躍升: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下,世界經濟增長放緩,近期環球高通脹環境更導致世界多國開始收緊貨幣政策令市場融資成本增加,使實體經濟下行的壓力進一步加深。為尋求經 濟發展的增長點,不少國家更加倚重「科技突圍」,謀劃更進取的科技發展政策,例如加大研發投入。世界各國之間的科技競爭預料將越趨激烈,亦勢將加速世界科技革新的進度,促使人類整體技術躍升速度加快。 ◎大國對科技產業的支持越見積極:近年,國際政經環境的改變影響到部分產業供應鏈的穩定性,而全球科技和產業的競爭亦越趨白熱化。不少歐美國家近年相繼推出積極的科技產業政策,務求在 崛起中的新興策略性科技產業盡快搶佔領先席位,並保障關鍵科技產品的供應安全。例如,美國在2022年內通過多項法案,為支持美國半導體製造業、加強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等前沿科技領域研發實力,前後承諾向政府研發機構及私人企業投入數千億美元的支持。此外,歐盟委員會在2022年2月公布了歐洲晶片法案, 預計投入超過430億歐元資金用於支持晶片生產、試點項目和 初創企業,亦會提供110億歐元加強現有半導體研究、開發與創新技術,支持歐洲半導體產業發展。 ◎世界科技發展呈多極化:近年,大國之間的博弈越趨激烈,其科技競爭亦將趨於長期化。基於國家戰略和安全等考量,世界主要經濟體或會在關鍵的技術領域謀劃各自的技術和標準體系。這亦預視着 未來全球在個別關鍵的技術領域的技術和標準體系或將朝多極化發展。 ◎世界科技創新重心逐步東移:隨着全球經濟重心逐步由西向東移,國際創新格局亦正在重塑,全球創新版圖也相應發生變化。近年,隨着亞洲的新興經濟體(包括中國)不斷增加對 科學與技術的投入,區域內的創新活動越見活躍,創新能力亦大幅上升,逐步追趕西方先進經濟體的領先地位。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布的《2021世界知識產權指標》5報告,亞洲國家尤其是中國、日本和韓國在推動創新增長方面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其2020年提交的專利、商標和工業品外觀設計申請數量佔全球申請總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現時,亞洲已是全球高端生產要素和創新要素轉移的重要目的地,具潛力在未來形成多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中心。 ◎生命健康科技備受重視:新冠疫情促使世界各國加大在全球公共衞生領域的投入和全球公共衞生治理體系的參與,生命健康科技更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的關鍵核心領域之一。世界各國對支持 相關基礎研究的積極性大大增加,促使生命健康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能力和疾病防控和公共衞生的戰略科技力量儲備不斷提升,為生命健康科技發展帶來重大機遇。 ◎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步伐加快:近年,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改變了人類目前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模式,為世界經濟與社會帶來顯著 的變革。新冠疫情加速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催生出各種新經濟產業和新商業模式,並加速向各傳統行業和領域融合應用。與此同時,世界多國亦正不斷加強對相關大型數字基礎設施的投資和布局,加速全球數字化進程。 2.2 國家科技創新發展的形勢 •以科學引領創新、以創新推動發展,已成為新時代的發展走向。國家一直把「科技創新」放在全局發展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就國家科技創新的根本方向、總體目標、基本方針等提出清晰的指引和要求,堅持創新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並要不斷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全面提高國家科技創新的全球化水準和國際影響力,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實的科技基礎。 •《二十大報告》也明確指出,國家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同時,報告亦強調國家發展經濟的着力點必須放在實體經濟上,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註一,為實體經濟構建新的發展模式,為建設製造強國開啟新的篇章,奮力推動國家經濟高質量的發展。 •近年來,國家的科技創新事業取得歷史性的成就,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湧現,載人航天、太空探測、載人深潛、衞星導航、高速鐵路、大型客機、超級計算等領域實現跨越式的發展,發展水平躋身世界前列。與此同時,國家在一些科學前沿領域的發展迅速。根據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與科睿唯安聯合發布的《2021研究前沿》報告6,在11個大科學領域中,中國在7個領域的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得分全球第一註二,首次超越美國;而從國家整體層面,美國雖然在11大科學領域的綜合表現繼續排名世界第一,但位居第二的中國進步迅速,兩國的指數差距已逐漸收窄。 •國家高度重視強化自主創新能力。國家的全社會研發投入從2012年的1.03萬億增長到2021年的2.79萬億元;研發總開支相對國內生產總值比率從2012年的1.91%增長到2021年的2.44%;研發人員全時當量由2014年的371萬人年升至2020年的480萬人年,創新人才規模位居世界首位。根據日本科技政策研究所最新發布的《科學技術指標2022》7,國家的高被引論文數量已超越美國並位居世界第一。中國的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和PCT(專利合作條約)專利申請量亦位居世界首位,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的重要貢獻者。 •國家的科技事業正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近年來,國家的綜合創新能力大幅躍升,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國從2012年的第34位躍升至2022年的第11位。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正不斷強化,「十四五」規劃明確指出要加快培育先導性和支柱性產業,支持北京、上海、大灣區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並躋身全球科技集群前10位,國家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亦已成為突破重大科學難題和科技瓶頸的重要前沿陣地。 •現時,國家在全球創新版圖中的地位已大幅提升,成為國際創新前沿的重要參與者甚至是領頭羊。國家整體科技水準的躍升為加快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提供了堅實基礎和有利保障。國家正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高質量的科技創新將會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後盾,並為實現國家在2035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在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強國的偉大目標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撐。 註一:「新型工業化」強調以信息化帶動,能實現跨越式發展,並能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工業化。 註二:中國在11個高度聚合的大學科領域中,在「農業科學、植物學和動物學」、「生態與環境科學」、「臨床醫學」、 「化學與材料科學」、「數學」、「資訊科學和經濟學」及「心理學及其他社會科學」七個領域排名第一。 2.3 香港創科發展概況 •自香港回歸祖國以來,歷屆特區政府在推動創科發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創科基建、匯聚人才、推動研發、支援初創和成果轉化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措施,結合「政產學研」各方的努力,為創科持續發展奠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