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 零碳循环 CarbonRecycle 迈向碳中和 TowardsZero ICnadrubsotnriaNleInuterarnliteyt’sContributionto 2022.08 本报告由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简称北京绿金院)自然资本投融资中心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及上海箱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于2022年8月合作完成。 报告作者: 白韫雯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高级研究员陈蓥婕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项目顾问 廖清新上海箱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倪倩上海箱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ESG发展总监 莫凌水亚洲开发银行前顾问,创绿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吴旭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幸福城市研究院研究员韩红梅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 致谢: 项目组感谢以下专家和个人对报告提出的深刻洞察和宝贵意见: 马骏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共同主席,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 柴麒敏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研究部主任、副研究员 赵凯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常务副会长 黄岩上海国创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中心理事长白波绿动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李文盟浪可持续研究院院长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北京绿金院)是一家注册于北京的非营利研究机构。我们聚焦ESG投融资、低碳与能源转型、自然资本、绿色科技与建筑投融资等领域,致力于为中国与全球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市场与产品的研究,并推动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北京绿金院旨在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为改善全球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实质贡献。 属事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成立于1993年,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直业单位和国际合作工作主要部门之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 下,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正确领导下,国际合作中心始终坚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心工作,立足国际合作职能,致力于高质量发展,现已成为配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执行“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中一系列国际合作机制的主要机构和涵盖政策研究、国际合作、规划咨询、高端培训、外事服务等多领域业务的新型综合性智库。 箱箱共用是全球领先的智能循环包装技术和服务提供商,为各行业用户提供包装循环与共用解决方案。公司的使命是让包装循环像用水用电一样方便,我们以ESG理念为战略基石,用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构建智能循环包装设计与制造,并提供循环服务和管理的全产业链互联网平台。凭借全行业物流包装、物联网、软硬一体化等综合研发能力,以及一箱一码、箱货共管、AI辅助决策等创新技术,箱箱共用为散装液体、生鲜、冷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化学品、家电等行业提供从场外PaaS循环用箱服务,到场内SaaS循环管理的全链路数字化能力,加速代替一次性包装进程,推动供应链绿色转型,打造生态文明时代的零碳循环新基建。 零碳循环系列研究(第一期) 目录CONTENTS 1 第二章 产业互联网拥抱零碳时代16 2.1产业互联的内涵17 2.2集成创新与规模化发展17 2.3碳中和催生产业互联零碳模式18 3 2.4产业互联零碳实践案例19 引言6 第一章 碳中和与新技术革命下的经济增长新模式8 1.1碳中和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10 1.2实现双碳目标需要科技与产业的融合12 1.3新冠疫情加速推进产业互联13 1.4产业互联网激发“数实融合”颠覆性创新14 1.5碳中和背景下的新机遇15 2 第三章 零碳循环:可持续发展新动能22 3.1零碳循环的内涵22 3.2助力降碳:循环经济的新使命22 3.3零碳循环与零碳价值链24 3.4实现环境、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组合拳25 IndustrialInternet’sContribut产ion业t互oC联ar网bo迈nN向e碳utr中ali和ty 第五章 中国零碳循环服务的市场发展与投资机遇39 5.1零碳循环服务的产业链分析39 5.2强劲的经济、碳减排、环境和社会效益52 6 5.3撬动产业链投资和生态圈创新58 第四章 4 零碳循环服务:创新服务打造零碳生态圈26 4.1零碳循环服务的内涵28 4.2零碳循环服务实践:国际篇29 4.3零碳循环服务实践:国内篇30 4.4零碳循环服务的五大基本特征37 5 第六章 展望48 6.1零碳循环构成未来循环新基建49 6.2零碳循环创生工业城市治理新模式50 6.3零碳循环塑造生产生活新方式50 6.4零碳循环成为ESG投资主赛道50 6.5多方参与加速推进零碳循环模式发展50 参考文献52 零碳循环系列研究(第一期) 零碳循环系列研究(第一期) 引言FOREWORD IndustrialInternet’sContribution产业互联网迈向碳中和toCarbonNeutrality IndustrialInternet’sContribut产ion业t互oC联ar网bo迈nN向e碳utr中ali和ty 碳中和图景下,传统的经济发展线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探索一条将循环经济、数字技术与零碳理念相结合的新模式,以全盘思维支撑各社会经济部门的协同转型,引导双碳目标下这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伴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物联网和混合云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规模化应用,产业互联网一跃成为打通不同商业环节、管理产品完整价值链的重要手段,也成为零碳循环模式发展的基础。在碳中和目标的驱动下,零碳循环模式应运而生,将成为实现环境、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推动力。 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零碳循环模式在不同行业的探索,但无论是学界还是产业界仍缺乏对零碳循环模式的清晰界定,这可能会影响相关标准制定、激励政策的落实以及招商引资的推进,从而延缓零碳循环模式和服务在低碳领域的发展和大 规模应用。这份报告尝试总结零碳循环的内生逻辑,以物流包装零碳循环服务为基点,探讨这一产业间的桥梁如何与循环理念、产业互联网和碳中和目标紧密联结,并通过零碳循环服务在化工、汽配、生鲜冷链等行业的实践案例,解读这一新模式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及其不可忽略的经济、环境、减排和社会价值。 21世纪是数字的时代,也是绿色的时代。零碳、有韧性、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正在成为世界的主线。零碳循环模式拥有巨大发展潜力,其应用领域或将遍及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流程管理、城市治理乃至新型生产生活方式的塑造,也有望成为未来ESG投资的主要赛道。我们必须抓住碳中和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加速推进零碳循环成为经济去碳化转型的重要支撑、成为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素。 未来已来,变革近在眼前。 第一章CHAPTER1 革命下的 碳中和与新技术新经济增长 IndustrialInternet’sContribut产ion业t互oC联ar网bo迈nN向e碳utr中ali和ty 过 去的2021年仍然挑战重重,但是新的机遇已在全球艰难转型的进程中悄然孕育。新冠疫情仍 1 在持续,但在巨额财政政策的推动下,全球经济实现反弹。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2)的测算,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达到5.5%。但从总体来看,全球经济复苏的势头有限。与此同时,气候变化等全球系统性风险的冲击不断加剧,各方都认识到采取快速、有力、协同的应对行动势在必行。去碳化正在成为新的全球趋势,包括中国在内的76个国家已经正式提出与碳中和相关的目标,积极探索零碳、循环、可持续、有韧性的社会经济发展之路。 碳中和意味着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需要社会经济各部门通力配合,其中既包括对传统产业的替换、升级和迭代,也离不开以绿色、低碳和循环为抓手的新兴产业的大力推动。以新能源、信息网络、智能制造、循环经济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因此成为抢占发展先机的重要手段。在碳中和图景下,新的变革和发展模式将催生新的投资,在绿色金融等金融工具的撬动下,大量社会资本将涌入 1注: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3月。 碳中和领域,碳中和也因此有望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助推器 (金融时报,2021)。 碳中和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短期内强有力的减缓措施将为部分传统产业带来阵痛,但从长期来看,碳中和意味着经济更加健康、高质量和可持续的发展,也意味着增强应对潜在系统性风险的实力和底气。在碳中和目标驱动下,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循环转型蕴含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与实现碳中和目标相关的各领域和部门需要创新发展模式,加速转型进程,乘风扬帆起航。 1.1碳中和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原有的秩序带来了重大冲击,但也促使世界主要经济体转变思路,力图探索一条更加良性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在经济增速陡降、失业率上升、就业低迷、贫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均出台了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以巨额财政手段支撑社会经济和产业复苏。在此过程中,推动社会经济走低碳、可持续的复苏之路成为国际普遍共识,各国政府和民间社会纷纷呼吁推行绿色复苏和绿色新政(GreenDeal),致力于加速工业结构转型,推动整体经济低碳节能发展(UnitedNationsIndustrialDevelopmentOrganization,UNIDO,2020),全球供应链加速调整成为实体经济的重要议题。同时,在治理层面,各国也纷纷出台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目标和政策,碳中和正在成为全球施策的风向标。 实现碳中和目标意味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土地利用和消费端在内的社会经济不同部门都需要摆脱原有的高排放路径,转向清洁、绿色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此外,实现碳中和目标要与保障经济和供应的平稳运行相协调,即,使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成为可能,在淘汰传统路径的同时创造新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具体来说,根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的研究(2020),在能源领域,碳中和意味着加快能源结构脱碳化进程,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并将数字化与低碳化结合,搭建“源网荷储”一体的智慧电网,在脱碳的同时切实保障能源安全;在消费领域,碳中和需要终端用能部门节能提效,推进电力对化石能源直接燃烧利用的替代;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大力推进城镇化节能,促进消费观念的转变和低碳社会的建设,加大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在土地利用领域,需要建设生态文明,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统筹经济发展、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协同对策。对于企业来说,在技术进步与扩散、生产数字化、劳 动力套利空间变小等主体因素与环保新政等环境因素的双重压力下,必须加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使企业在新政策环境下把握先发优势,获取更大利润。 为实现全球气候目标,大量资金将涌入气候领域,保守估计到2030年左右将达到全球GDP总量的2%以上 (Dunlop,etal.,2018)。资金流入碳中和领域预计将来动经济发展,在各国采取积极减碳政策的情景下,预计到2030年,全球GDP增速将比基于当前趋势的测算值高出 4%。资金融入碳中和领域意味着国际绿色资本流动进一步加强,对绿色就业、低碳产业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投融资将进一步勃兴。各国积极推动的绿色金融工具会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引导资金流向碳中和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发展,促进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周宏春,2022)。无论从淘汰旧产能还是从创生新模式的角度来说,实现碳中和相关目标,都意味着一次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一次重大的技术创新和投资的机遇,一次生产生活方式、发展理念的系统性变革,全球经济发展将迎来新的篇章。 1.1.1国家和企业争先承诺净零排放并采取措施 《巴黎协定》(TheParisAgreement)是近年来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最重要的里程碑文件之一,在2015年由全球196个缔约方共同签署,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重要指引。《巴黎协定》的三大长期目标之一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