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据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获悉,银保监会人身险部于1月13日下发《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2023版)》。 聚焦22年人身险产品典型问题,负面清单再增8条至90条,具体新增内容如下: 1.重点关注增额终身寿利差损与长险短做风险,防范销售误导此次新增八条内容增额终身寿独占3条,具体包括定价附加费用率假设低于实际销售费用、利润测试投资收益假设与实际经营情况存在较大偏差、减保规则不明确。预计此三条对审慎稳健的大型保险公司而言,总体影响较小:1)上市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费用率假设相对保守,产品IRR一般在3%左右,定价更为审慎。 2)上市险企产品设计更为稳健,且已形成较为清晰、合规的产品条款框架,减保规则明确。 2.防范利差损风险与非理性竞争,引导行业审慎经营、合理竞争。此次新增“利润测试的投资收益假设偏离公司投资能力和市场利率趋势”、“附加费用率超过监管规定上限或个别年龄点收益超过定价利率等”两条负面清单,主要聚焦于防范利差损风险与无序不理性的费用竞争,引导行业审慎经营、合理竞争,实现长期健康发展。 3.防范销售误导与变相缩减保障责任,引导险企树立合理产品设计思维。此次新增①养老年金通过调整降低产品前期的身故利益来贴补增加后期生存给付的利益,并在宣传时承诺超定价利率的长期高回报、②条款约定可随意变更被保险人、③医疗险设定因被保险人个人原因导致慈善赠药申请未通过或未领取慈善赠药而发生的药品费用等责任免除条款三条负面清单,旨在引导险企树立合理的产品设计思维,规避无序责任豁免、变相缩减保障责任等行为,防范销售误导,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4.我们认为,23版负面清单新增条款是对22年11月人身险问题通报的再一次强调,8个新增问题此前均在问题通报中有所提及,监管思路一脉相承,一方面引导险企规范产品设计、重视风险把控,尤其是利差损风险;另一方面防范销售误导,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增额终身寿为此次负面清单新增重点,后续将迎规范化发展。 1.2022年11月18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近期人身保险产品问题的通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27日,11-12月各险企已停售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多达60款,引发市场对增额终身寿全面停售的担忧。我们认为,当前监管思路仍聚焦于避免长险短做(无限制减保)、激进定价导致的利差损风险(保额递增率超过定价利率、预定费用率超过实际水平)、销售误导,意在引导行业规范化发展,而非全面叫停。12月已有险企新备案或通过审批的增额终身23年增额终身寿热销仍将延续,但发展将更为规范。 2.一年期以上人身险信息披露趋严,预计产品演示利率的下调将降低理财类保险产品的吸引力,或对万能险、分红险、投连险等保险理财类产品销售造成一定冲击。从险企层面看,受居民收入预期修复缓慢影响,23年保障类产品需求开发仍存在一定难度,紧抓居民储蓄需求仍是稳住保费大盘的最重要途径,增额终身额仍是最好选择,因此,预计短期内增额终身寿仍将是最重要的储蓄险之一。 预计23年严监管常态化趋势仍将延续,利好经营更为规范的大型险企。 自2018版负面清单52条发布以来,监管先后推出2021、2022、2023版人身险产品“负面清单”,条款依次拓展至73条、82条、90条,且2019-2022年先后发布10次人身险产品典型问题通报,意在引导险企树立合规、长期可持续的产品设计思维,防范销售误导,实现行业长期健康发展。考虑到中短期内销售误导仍将存在、难以完全杜绝,预计23年监管或将继续发挥产品通报、“负面清单”等机制的长效作用,对存在较大误导隐患的风险点的严监管仍将延续。考虑到上市险企经营更为规范,预计受严监管影响将显著小于中小险企,竞争壁垒有望持续加强。 投资建议: 当前第一波疫情态势已大幅减弱,预计保单负债端修复将早于预期,有望在春节后(即2月)开启修复。在资产端,经济回暖预期的落地将支撑长端利率继续抬升,有望进一步打开保险股估值向上修复的空间。截至1月13日,国寿A、平安A、太保A、新华A的2023PEV分别为0.75、0.59、0.42、0.36倍,历史估值分位分别处于17%、7%、7%、6%。国寿H、友邦、太平的2023PEV分别为0.25、1.61、0.16倍,历史估值分位分别处于10%、28%、10%。个股层面,建议重点关注目前NBV正增长或正在好转的低估值标的,如中国人寿H、新华保险、中国太平、中国平安、中国太保。 风险提示: 增额终身寿险监管进一步超预期收紧;后续保单修复弱于预期; 代理人规模持续下滑 表1:重点公司投资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