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黑鸭投资人沟通20230111该纪要属于内部资料,请勿外发,外发将保持责任追究!主讲嘉宾发言:今天上午公司的股价出现了异动,听到了一些不实的市场谣言,公司的IR团队临时开会来解释和辟谣。 公司目前的经营层面一切正常,没有突发性的事件。 大股东和管理层也没有减持,管理团队非常稳定,没有调整,公司经营的基本面处在政策放开之后逐步恢复的过程当中。此外,我们针对较高的预期给大家提示一些风险点:1)23年公司的成本的压力会非常大。 成本的压力来自于通胀,上游原材料的价格上涨。 22年上涨的幅度已经非常大了,但从22年的年初到22年3Q,这9~10个月左右的时间整体的毛利率管控非常不错,这部分的管控来自于我们在 21年4Q腾出了较低的原材料库存。 但到22年4Q压力已经逐出显现,低价的库存已经用完,所以4Q耗用成本逐渐上升,这个趋势会延续到23年。 对23年鸭副产品价格的判断,我们也认为会在比较高的位置,特别是和22年公司的成本相比,涨幅是非常显著的(鸭脖、鸭掌、其他鸭副平均 30%+),对毛利率的影响可能有3%~4%。 另外我们23年会新投建华西的工厂,新工厂对成本和费用合计大概会有4000多万的影响,包括有一些新的员工的增加。 2)在消费恢复的角度,整体恢复的节奏不会像大家预期的那么快,预计23年上半年会有比较大的压力。 目前从12月疫情放开到1月来看,环比改善的趋势非常明显,但是跟同期比较,跟22年和21年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从行业和整体宏观经济的情况来讲,疫情政策放开之后,大家感染的比率比较高,对消费习惯和消费情绪的影响还是会持续。 23年上半年大家会担心二次感染和新毒株的出现,都会给恢复的节奏带来影响。所以至少从上半年来讲,参考国外的经验,可能还是会有震荡过渡的阶段。 看周黑鸭门店这一端,单店的店效23年没有办法立刻恢复到21年比较好的平均水平。 3)门店方面:①近几年新开店有很多小而美的门店。 这些门店虽然单产比较低,但是前期投资比较少,日常的租金、人工费用负担也较小,所以单店模型非常优秀。特别是在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这一部分门店给了公司非常大的支撑。 未来在开店的策略上,也希望能开出更多这种灵活的、经营效率高的、单店模型优秀的门店。 ②21年在交通枢纽有一些门店的单店贡献非常大,但在21~22年这样的经营环境下面,它有收入的贡献,但实际上已经是在亏损了,在利润上面有一些负向的影响。 如果没有及时做出措施,会给21年包括22年的利润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关了一些较大的交通枢纽门店。我们同时也做了增补,新开了一些店。 但是因为这两年交通枢纽的环境不太好,这部分的店效比较弱,可能也会在23年带来收入上的一些缺口。当然23年还是会继续在交通枢纽进一步拓展和布局,拿到不错的高势能的点位。 基于以上的这几个风险点,根据团队内部预估的模型,对23年的判断是:收入30亿出头,利润争取达到2亿。 每一年的年初我们都会分享对新一年趋势的展望,今年可能跟大家之前预期的差异比较大,所以股价的反应比较大。 3月底会在业绩发布会给出更具体的指引。 在过去的22年线下消费整体都面临比较大的压力,但周黑鸭新开店还是有几百家,新品虾球的终端年销总额在2~3亿,线上新兴渠道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3年在开店和新品方面,我们还是会有比较不错的进展。 新品上,虾球会有新的口味,会增加鸡副和素菜产品,对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冲成本压力。 渠道上,新开店在1000家(其中交通枢纽店几十家)左右,会更多布局年轻人接触多的渠道(如外卖)。希望23年能够平稳过度,恢复到正常水平,为公司中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Q&A部分Q:其他从业的成本在21年开始上涨,预计23年进入下行通道,为何公司在23年成本才开始进入上行通道?A:从20年年底开始,供应链的管理制度、管理架构做了较大的提升。 虽然21年市场价格上升,但是我们21年上半年吨均生产成本是同比下降的趋势。包括在后续几个半年度里,吨均生产成本都有很好的表现。 22年前三季度市场价格已经上涨,但因为我们在21年4Q做出了预判,进行了原材料的储备,这部分囤货用到了22年9、10月。我们采购储备大概是半年左右的量,这部分储备消耗的差不多之后,进一步采购的实际价格已经比之前的采购价高了。 4Q用的这一部分原材料,是我们后来买的比较贵的这部分。 所以从22年4Q开始,成本的压力就逐渐显现,23年用的部分原材料也是在22年寻找低点采购的。公司自身23年的耗用成本跟22年比,原材料的成本在反映到报表端,是有滞后性的。 23年我们也会在产品结构方面做更多的改善,比如鸭副产品成本较高,虾球这部分23年原材料会有优化的空间,毛利率也是有优化的机会的。所以成本方面,我们已经去做了对冲和OCM各个环节的改善。 Q:1)鸭副价格可能对公司毛利有3%~4%的影响,这个影响是考虑公司可能会采取的措施后的吗?公司对于23年的毛利率趋势有怎样的判断? 2)今年可能的恢复节奏和趋势是怎么样的? 公司对于24年和中长期的增长趋势、什么时候会恢复到21年的水平有什么看法?A:1)成本方面,公司相比22年的成本涨幅上,鸭脖可能上涨超过30%,鸭掌上涨超过40%。吨均生产成本的上涨的幅度可能有十几个点,对应的毛利率的变化可能会更高。 我们经过相对低价的库存储备,对像虾球这样在23年毛利有改善空间的产品进行结构调整结构,最终对冲完了之后,对毛利率的影响有 3%~4%,如果不对冲可能会达到7%~8%。 2)店效恢复方面,老店希望上半年逐步恢复,对下半年恢复到21年平均水平比较有信心。但有一些这两年开的新店,不会像21年老店店效那么高,这些小店店效大概一年70~80万。这样的店效对加盟商来说已经可以赚钱,是很不错的单店模型。 这也是过去应对疫情的重要措施,能够更好的支持中长期的发展,能够在未来开到万店。 对24年比较有信心,原材料的涨幅具有周期性,期待是24年成本的影响会逐渐降低,23年是平稳过度和恢复的一年。 Q:根据收入和利润的预期,23年净利率和往年相比较低,公司对23年像新品促销之类的费用是怎么假设的?23年的利润率是基于保守的假设还是中性的假设? A:23年我们会新开店、新开工厂、增加员工,推出新品也会有相应的市场营销费用投入,这些都会产生不错的投入回报。但这部分的费用规模和21年相差不多,不会有很大的增长。 要在门店和人员增加的情况下去控制管费用,因为成本压力会比较大,所以希望能在费用方面进行管控。Q:公司在三月和之后会做经营目标的调整吗?A:现在春运刚刚开始,一季度也有客流和消费的恢复,我们也需要做进一步的观察。 现在主要是站在市场沟通的角度给大家提示一些可能被忽视的点。公司整个基本面都没有什么问题,经营的改善都在逐步恢复当中。 到3月的时候,根据1Q的情况会有更具体、更详细的23年整体趋势的分享。 Q:在恢复节奏上,提到希望老店23年下半年恢复到21年的水平。请问对应的21年下半年是样水平? 业务是不是有季节性? 相比于19年的下半年怎么样? 什么时候能够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A:21年上半年店效比下半年高,但我们现在讲是21年的平均情况。21年是从8月开始受疫情影响,3Q、4Q都会受到疫情的扰动。 21年平均从直营店来讲,大概在150万/年;特许店、老一些的店,单店店效水平90~100万。对从21年持续开到23年的这些店,是希望23年下半年能恢复到21年平均水平。 公司疫情这三年,门店数量、门店结构、单店模型的优化,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所以比较难完全恢复到当时只有1000多家店,又比较集中在高效能的店效水平。 但如果只有19年这1000多家店,持续到21、22年,对公司来讲压力是很大的。产品和渠道会比较但协议,集中在线下渠道。 但疫情这几年推的像外卖这样的线上渠道发展速度非常不错,规模和增速都很好,23年外卖渠道也会有很好的发展。 Q:现在交通枢纽大概200家左右,有多少门店在过去的两年经历了关闭和重开? A:21、22年关闭的交通枢纽店有80、90家,这两年过程中也新开了大几十家的交通枢纽店,交通枢纽店的净数量变化不大,20~30家左右。 但是新开的门店和关闭的大门店店效是有差异的,在原来我们本身门店没有那么多、渠道也没有那么广、购买的便利性没有这么高的时候,武汉站这种大交通枢纽的门店单店的店效会非常高,也是受当时高铁快速发展、消费升级的经济背景的影响。 未来新开交通枢纽门店也会有站点的调整,原来可能一个站点里面5、6家,现在按站点要求只能开2家左右。 Q:门店重开在高铁站里,会把一些核心的、租金比较贵的位置,换成站里更便宜的位置吗? A:租金方面会管控,原来的大店变成比较小的店,位置还是去争取比较好的位置,但是对于租金还是会选择没有那么核心的点位,开店会更谨慎。 过去两年开店比较谨慎,主要是受疫情影响的波动比较大。 但是现在整个政策已经比较明朗,不会禁止跨区域的出行,所以交通枢纽的人流相信会逐步的恢复,我们会再去寻找好的机会,把交通枢纽门店的数量逐渐开起来。 Q:原来那些大的店的位置,会有一些被竞争对手拿走吗?A:不一定是竞争对手,其他超市、餐饮都有可能。 Q:23年如果再开几十家,相当于交通枢纽店重新回到21年的数量水平?A:我觉得交通枢纽门店的数量会进一步增长,在未来中长期还是会开到小几百家的交通枢纽门店的规模。但从单产角度来讲,不会像原来那么高。 它会变成众多渠道中的一个,店效会比商圈、社区高,但是会产生更高的租金、人工费用,是有不同的优势。 Q:关大店开小店的情况在商圈这些地方多吗?A:有,但是少数的情况。 比如我们在武汉光谷原来有一个很大的店,原来高的时候一天可以有大几万的店效。因为这是大学生很多的地方,在疫情的情况下大学生封校,光谷广场人流量骤减。如果还是保持那么大的一个门店,去付租金和水电会造成较多的亏损。 所以把大店做了分割,我们还在同样的位置,但是门店比原来要小很多,也能够满足正常的销售。如果不优化,会对我们的经营质量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Q:之前说过整年大概能恢复21年七成的水平,如果把枢纽店排除掉,店效恢复水平会更高吗? A:整体的7成是考虑交通枢纽店、老店、新开店,但是其中老店下半年应该能够恢复到21年的平均水平,再考虑一些新店和小店,最后是这样的恢复水平,但是具体还要看23年整体的恢复状况。 Q:1)门店方面:23预计恢复到21年的6~7成的水平,但在4Q考虑到闭店、歇业等事件的冲击,同比缺口已经有30%~40%。理论上单店测算可以以4Q为保底的估计,那么这个预测是保底的目标,还是比较乐观的估计?2)成本方面:囤货在用完上一批库存之后,目前囤了几个月的货? 一般最低的库存大概是以多少个月的运行为标准? A:1)对23年店效的估计还是存在不确定性,比如二次感染、新毒株的影响。 大家在测算店效的时候,不能完全按21年的去算,需要考虑小店和新店,这是基于目前时点的展望。2)我们从公司角度希望能够有好的业绩呈现,但还是要正视原材料成本的风险,原材料成本的上涨会给毛利率造成比较大的影响。我们的采购周期会比较灵活,市场价格不断波动,不同单品价格波动也有差异。 像鸭脖、鸭掌价格上涨比较高,但是鸭锁骨的价格就会相对稳定,我们也会在前端去更多的推一些毛利空间更大的产品。如果春节和一季度的恢复情况好,也会有更乐观的心态。 Q:交通枢纽、商业街、商圈、社区门店的比例有什么变化? A:22、23年和21年相比,较大的变化是社区店的占比在逐渐提升。 21年社区店只有200~300家,22年截止到年底社区店的数量接近800家。 23年的新店开店计划里,有接近一半是社区店。从整个占比来讲,占到大头的还是商圈和商业体。 考虑23年的发展:1)门店上,保持稳健的开店节奏。 2)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