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建议关注晶科科技、太阳能、金开新能。 环保:废弃物资源化带来市场新机会,建议关注稀土回收产能倍增的华宏科技,有机糟渣资源化快速放量的路德环境。2022年以来火电投资明显提速,火电灵活性改造业务、火电环保配套业务和锅炉等装备有望放量,建议关注青达环保、华光环能。 新型电力系统:2022H2独立储能项目进入实质化进展的节奏明显加快,多个大型独立储能项目开标。相较于新能源配储,独立储能对部件、系统集成要求更高,重点推荐同力日升,建议关注天能股份、金盘科技。独立储能亦将带来温控标准提升,重点推荐申菱环境。灵活性资源建设刻不容缓,用户侧将从被动接受者逐步转变为参与者,虚拟电厂建议关注安科瑞、苏文电能、恒实科技。 风险提示:项目推进不及预期;政策执行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1.本周专题:明确新型电力系统“三步走”路径,把握当前机 遇与挑战 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公布,把握关键加速转型期。1月4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公开征求《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下称《蓝皮书》)意见的通知,《蓝皮书》从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挑战出发,明确了我国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要求,介绍了未来三个发展阶段的发展目标,并具体展开阐明了总体架构及各环节重点任务。 《蓝皮书》从宏观层面明确了面向“双碳”目标,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三个阶段,即加速转型期(当前至2030年)、总体形成期(2030年至2045年)、巩固完善期(2045年至2060年)。当前阶段,把握加速转型期的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是发展的核心要义。 火电占比稳步下降,风光装机保持高增。目前我国电力系统发电装机总容量、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远距离输电能力、电网规模等指标均稳居世界第一。截至2022年11月末,全国各类电源总装机规模达25.1亿千瓦,火电占比下降至53%,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快速提升,逐步接近水电装机容量。2022年1-11月,我国新增电源装机1.44亿千瓦,其中光伏6571万千瓦,占比达45%,其次是火电3333万千瓦,占比23%,风电新增装机2252万千瓦,风光新增装机合计占比达61%。 图表1:截至2022年11月末我国电源装机结构(万千瓦) 图表2:2022年1-11月新增电源装机结构(万千瓦) 全社会用电量稳步增长,风光发电占比达10.84%。随着经济复苏,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实现了稳步增长,据发改委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前11月全社会用电量78588亿千万时,同比增长4.82%,其中第一产业和城乡居民用电分别同比增长14.36%、12.15%。发电量方面,截至2022年11月末,风光发电装机达到7.23亿千万(占比约为31%),发电量为8270亿千瓦时(占比约为10.84%),未来随着新能源消纳水平以及电力系统灵活性的提高,风光的消纳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 图表3:截至2022年11月末我国全社会用电量(亿千万时) 图表4:2022年1-11月我国各类电源发电量(亿千瓦时) 部分地区风光消纳水平较差,电力系统灵活性急需提升。据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风电、光伏利用率分别为96.7%、98.2%。风电方面,蒙东、蒙西、青海表现消纳水平较差; 光伏方面,西藏仅实现了80.1%的利用率排名垫底,此外青海消纳水平表现不佳。风光装机大幅提升,对电力系统的灵活性提出更高要求,当前主要通过火电灵活性改造提供调峰服务。据《蓝皮书》披露数据,截至2021年底,煤电灵活性改造规模累计约1.5亿千瓦,抽水蓄能装机规模达到3669万千瓦,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超过400万千瓦。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于2021年10月29日共同发布《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针对灵活性改造,存量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应改尽改,“十四五”期间完成2亿千瓦,增加系统调节能力3000-4000万千瓦,以促进清洁能源消纳。 图表5:2022年1-11月全国主要省市风光利用率 风光大基地带动特高压建设,助力缓解电力紧张并提升风光消纳。伴随着风光大基地的快速推进,我国特高压建设同步提速,据公开新闻报道,今年以来除白鹤滩至浙江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全线贯通外,福州-厦门、驻马店-武汉、武汉-南昌、川渝等特高压交流开工建设;白鹤滩-江苏直流、南阳-荆门-长沙交流竣工投产;荆门-武汉特高压交流等工程有望年内建成投产;预计金上-湖北、陇东-山东、宁夏-湖南、哈密-重庆等直流及黄石交流等工程将陆续开工建设。大型特高压输电工程有助于缓解我国华中、华南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并有效提高风光大基地的消纳水平。根据发改委及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消息,第一批大型风光基地95GW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预计在2022和2023年陆续并网;部分第二批大基地项目已开工;第三批大基地项目正式启动申报,预计不晚于明年上半年开工建设,2024年底前并网。 电力市场交易电改革高速发展,多元化多维度构建我国特色电力市场。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稳健,全社会用电量保持稳步增长。然而由于疫情及地缘政治等因素,带动能源价格高企,导致火电运营商承受巨大成本压力。同时新能源风光发电并网激增,对电力的安全和稳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因此电力市场化建设也加快了脚步。据中电联数据,2021年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3778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3%,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45.5%,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2022年1-11月市场交易电量4756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9%,远超2021年全年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更是高达60.5%,同比提高15.8个百分点。我国电价机制由“降价交易”转变为“能涨能跌”的弹性模式,通过电力直接交易的方式由发电企业直接让利给终端用户,享受用电成本下降的市场化改革红利。而在电力供需紧张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涨价的形式帮助电力运营商缓解成本压力。 图表6:2017至今我国电力市场交易电量 当前建设新型电系统存在的问题: 1)多重因素叠加,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保障电力供应安全面临突出挑战; 2)新能源快速发展,系统调节能力提升面临诸多掣肘,新能源消纳形势依然严峻; 3)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双高”特性日益凸显,系统运行压力持续增加; 4)传统电力调度方式难以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业态,调控技术手段、调度机制、信息安全防护等亟待升级; 5)电力关键核心技术装备的自主化、国产化水平偏低,电力系统科技创新驱动效能需持续提升; 6)电力系统转型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障碍和风险挑战,亟需完善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 新形势下的转变,强调“源网荷储”多元协同。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此电力系统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重点在功能定位、供给结构、系统形态、运行机理、调控体系等领域顺应发展形势、响应变革要求,主动实现“四个转变”,即1)电力系统功能定位由跟随经济社会发展向主动引领产业升级转变;2)电力供给结构以化石能源发电为主体向新能源提供可靠电力支撑转变;3)系统形态由“源网荷”三要素向“源网荷储”四要素转变,电网多种新型技术形态并存;4)电力系统调控运行模式由单向计划调度向“源网荷储”多元智能互动转变。 明确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四位一体”框架体系。1)安全高效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基本前提,煤电仍是电力安全保障的“压舱石”,承担基础保障的“重担”,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的电力市场与碳市场、能源市场高度耦合共同促进能源电力体系的高效运转。2)清洁低碳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目标,随着非化石能源发电量逐步下降,在新型低碳零碳技术的引领下,电力系统碳排放总量逐步下降至净零水平。3)柔性灵活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常规直流柔性化改造、柔性交直流输电、直流组网等新型输电技术广泛应用,骨干网架向柔性化方向发展,支撑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系统和外送消纳。4)智慧融合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础保障,提升电力系统数字化、智慧化、网络化水平,推动以电力为核心的能源体系实现多种能源的高效转化和利用。 配合“双碳”目标,制定“三步走”发展路径。 1)加速转型期(当前至2030年):推动各产业用能形式向低碳化发展,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电能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用能行业的替代“提速扩围”,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提升至35%以上,充分支撑煤油气等化石能源的碳排放尽早达峰。推动新能源成为发电量增量主体,装机占比超过40%,发电量占比超过20%。2030年前煤电装机和发电量仍将适度增长,并重点围绕送端大型新能源基地、主要负荷中心、电网重要节点等区域统筹优化布局。为支撑“双碳”战略和系统稳定运行,煤电机组通过灵活性改造和节能减排改造,逐步向清洁低碳化转型,调节能力进一步提升。作为提升系统调节能力的重要举措,抽水蓄能结合系统实际需求科学布局,2030年抽水蓄能装机规模达到1.2亿千瓦以上。建立层次分明、功能完备、机制健全、治理完善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2)总体形成期(2030年至2045年):碳排放由峰值水平平稳降低,用电需求在2045年前后达到饱和。期间,随着水电、新能源等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的开发完成,跨省跨区电力流规模进入峰值平台期。新能源发展重点转向增强安全可靠替代能力和积极推进就地就近消纳利用,助推全社会各领域的清洁能源替代。碳中和战略目标推动电力系统清洁低碳化转型提速,新型电力系统总体形成。具体包括:1)用户侧低碳化、电气化、灵活化、智能化变革方兴未艾,全社会各领域电能替代广泛普及;2)电源低碳、减碳化发展,新能源逐渐成为装机主体电源,煤电清洁低碳转型步伐加快;3)电网稳步向柔性化、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大电网、分布式智能电网等多种新型电网技术形态融合发展;4)规模化长时储能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满足日以上平衡调节需求。 3)巩固完善期(2045年至2060年):随着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重大关键技术取得创新突破,以新能源为电量供给主体的电力资源与其他二次能源融合利用,助力新型能源体系逐步成熟完善。具体包括:1)电力生产和消费关系深刻变革,用户侧与电力系统高度灵活互动;2)新能源逐步成为发电量结构主体电源,电能与氢能等二次能源深度融合利用;3)新型输电组网技术创新突破,电力与能源输送深度耦合协同; 4)储电、储热、储气、储氢等覆盖全周期的多类型储能协同运行,电力系统实现动态平衡,能源系统运行灵活性大幅提升。 图表7: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三步走”发展路径 2.行情回顾 本周,公用事业板块指数上涨2.81%,跑输沪深300指数0.01%。环保板块指数上涨2.48%,跑输沪深300指数0.34%。 图表8:各行业周涨跌幅情况 环保行业细分子行业中,大气治理、监测&检测、园林、固废处理、节能与能源清洁利用、水务本周涨跌幅分别为5.57%、4.85%、4.28%、3.3%、2.8%、0.8%。 公用行业细分子行业中,地方电网、燃气、清洁能源发电、火电、水电本周涨跌幅分别为5.52%、3.35%、3.25%、2.79%、0.19%。 图表9:环保行业细分板块周涨跌幅情况 图表10:公用行业细分板块周涨跌幅情况 环保行业个股表现:本周环保行业涨幅前五的个股为申菱环境、路德环境、上海洗霸、宝馨科技、佳华科技,跌幅前五的个股为国中水务、国检集团、博世科、绿城水务、兴源环境。 公用行业个股表现:本周公用行业涨幅前五的个股为芯能科技、涪陵电力、安科瑞、国网信通、晶科科技,跌幅前五的个股为深圳能源、东方能源、金山股份、长江电力、黔源电力。 图表11:环保行业周涨幅前五个股 图表12:环保行业周跌幅前五个股 图表13:公用行业周涨幅前五个股 图表14:公用行业周跌幅前五个股 行业估值下降。截至2023年1月6日,公用事业(申万)PE( TTM )为25.19倍,PB(LF)为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