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信通院]:全球产业创新生态发展报告(2022年)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全球产业创新生态发展报告(2022年)

全球产业创新生态发展报告(2022年)

No.202233 全球产业创新生态发展报告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创新高地 (2022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3年1月 版权声明 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新动能,提升新势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随着数字技术广泛深入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数字创新成为引领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世界主要国家创新高地建设迎来数字化浪潮,推动了全球创新高地的演进更迭。在演进过程中,数字技术给后发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机会窗口,亚洲地区凭借众多新兴崛起的数字创新高地,打破传统“欧美”双寡头垄断,形成“欧美亚”三足鼎立的演进态势,并逐步趋于稳定。同时,数字技术创新与区域转型发展深度融合,加速推动“铁锈地带”转换动力实现复兴、助力传统创新高地动力升级打造融合新优势,数字赋能创新高地建设方式逐步多样。 从全球发展经验来看,打造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数字创新高地,有助于塑造或巩固所属国家基于高水平创新能力的全球竞争优势。近年来,持续强化数字创新高地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政策支持,已成为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战略共识。作为科技发展与产业创新的引领标杆和重要载体,数字创新高地建设不仅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拉动投资和就业,更能够通过各类创新主体的聚集形成创新网络,促进区域创新规模扩大和效率提高,从而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 报告对我国区域数字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当前我国数字创新高地培育和建设呈梯队式发展态势,各地区创新要素投入整体增 强,在城市和城市群层面涌现出一批数字创新高地,形成“多点开花、以点带面”的格局。第一梯队的京津冀、粤港澳和长三角,分别形成了科研驱动型、产业驱动型、均衡发展型三大典型发展模式,并致力于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创新高地。第二梯队的川渝、长江中游和山东半岛也涌现出一批创新实力强、各具产业特色的城市群,具备发展为区域性数字创新高地的潜力。 新形势下,我国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创新高地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多数地区创新要素配置仍不平衡不充分,影响创新效率提升;二是创新高地城市群竞争力仍不够强,制约国际影响力扩大;三是部分创新实力强劲的城市仍处单点式发展,亟需区域协同创新。为加快打造我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创新高地,建议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优化区域创新要素配置;落实区域重大战略,强化重大数字创新高地城市群建设;结合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优势互补的数字创新高地城市群。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1年发布首份《全球产业创新生态发展报告》,从国家层面分析了全球产业创新生态发展的新动态、新格局和新方向。2022年报告聚焦引领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数字创新和产业发展,重点关注创新资源集聚的区域和城市群层面,分析全球和我国数字创新高地的发展情况,并首次尝试建立区域数字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分析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和城市(群)数字创新和产业发展水平。 一、数字浪潮推动全球创新高地分布呈现新图景1 (一)数字创新带动创新高地建设的三个“变”1 (二)全球创新高地演变进程中的两个“不变”7 二、打造数字创新高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8 (一)培育数字创新高地成为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战略事项8 (二)培育数字创新高地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10 (三)培育数字创新高地成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重要方式11 三、我国数字创新高地发展呈现城市群聚集态势11 (一)总体情况:创新高地涌现,呈现“多点开花、以点带面”的城市群格局 ...............................................................................................................................12 (二)京津冀:科研驱动型创新高地17 (三)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驱动型创新高地21 (四)长三角:均衡发展型创新高地24 (五)山东半岛、川渝和长江中游:潜力型创新高地27 四、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创新高地32 (一)面临挑战32 (二)发展建议34 图12016-2021年间部分省市自治区三类创新要素投入变化15 图22021年全国数字技术发明专利申请量排名前50城市分布16 图3京津冀数字创新能力评价分项指标雷达图18 图4粤港澳大湾区部分城市数字创新能力评价分项指标雷达图23 图5长三角部分城市数字创新能力评价分项指标雷达图25 图6山东数字创新能力评价分项指标雷达图29 图7川渝数字创新能力评价分项指标雷达图30 图8湖北、湖南数字创新能力评价分项指标雷达图32 表目录 表1区域数字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12 一、数字浪潮推动全球创新高地分布呈现新图景 纵观历史,每次技术革命都会引发新一轮的“技术-经济范式”调整和全球创新高地格局演变。伴随着全球经济长周期的演进交替,全球产业分工进一步深化,迈入“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万物互联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塑造了跨学科、跨行业的多元协作创新网络和创新范式,深刻影响着传统创新高地的演变和新兴创新高地的崛起。数字浪潮推动全球创新高地逐步由以欧美核心外移至亚洲国家,数字创新高地快速兴起,多极化分布态势持续深化。 (一)数字创新带动创新高地建设的三个“变” 1.驱动力变化,数字技术和产业成为创新高地建设的新引擎 运用数字技术对产品、工艺或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催生出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是数字创新赋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数字创新具有开放共享和跨界融合的特征,引发创新范式演进和变革,加快创新要素集聚和产业升级。在数字创新形成集聚效应过程中,诞生了大规模的数字产业及新兴融合产业1集群,推动数字创新高地快速崛起。 数字创新引发以开放、共享、跨界为特征的创新范式变革,促进创新要素快速集聚、产业生态富有活力。不同的创新周期会形成与其技术及产业特征相匹配的创新范式。工业时代的创新范式以封闭式、 1包括但不限于由数字技术赋能其他领域而衍生的新兴融合产业,如智能网联汽车、类脑智能等影响未来 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新领域。 线性化为特征,数字时代则形成了以强互动性、高开放性、跨边界性为特征的组合式、开放式、分布式创新范式。数字创新驱动形成的产业生态中,多元化创新主体深度交互,创新要素加速流动,不同技术领域、不同创新链环节加快融合,产业发展更具活力和韧性,为集群式、规模化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数字创新高地快速崛起,成为全球创新活动和新兴产业培育的重要载体。随着全球数字创新活动持续活跃,数字领域创新主体和创新要素形成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推动以数字产业和新兴融合产业为代表的重点领域集群式发展,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由此诞生了一批数字创新高地。数字创新高地往往具备完善的产业创新生态,包括充沛的人才、资金、知识等创新要素,丰富的数字领域创新型企业、创新平台以及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密切的协同合作关系,丰硕的数字技术创新成果,以及规模化发展的数字产业和数字技术赋能的新兴融合产业。 2.建设模式变化,产业新生与融合成为创新高地建设的新路径 数字技术渗透力强、带动性强,能够深度融入区域转型发展进程,促进不同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的地区,以不同模式建设形成数字创新高地,既能够推动传统地区实现动力转换,也能够助力现有创新高地动力升级打造融合新优势。 引入数字创新资源,“腾笼换鸟”推动“铁锈地带”复兴。德国 鲁尔区是推动数字新兴产业和工业数字化发展,由传统煤炭钢铁城市实现成功转型的典型代表。在政府财政、招商、技术及人才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下,鲁尔区以信息技术、微机电系统等数字产业为着力点,推动了整个区域转型升级。经过40年转型调整,鲁尔区现发展成为颇具影响力的信息与通信、纳米材料、医学技术及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区。美国匹兹堡在钢铁产业衰落后从科技创新入手,推动城市发展“三次复兴计划”,以当地卡内基梅隆大学为重要创新引擎,大力引进高技术人才及高科技产业资源,现已发展成为世界顶级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地,并吸引谷歌、苹果、微软、英特尔、甲骨文等世界一流的数字创新企业纷纷落户。 紧抓数字技术机遇发展新兴数字产业,助力产业创新洼地变高地。以我国为代表的后发国家在数字技术推动下快速崛起了一批新兴城市,如成都和合肥通过市场与政策有效结合推动数字创新,成为打造“数字中国”领先城市的典型代表。成都前瞻布局5G、高性能大规模存算等数字基础设施,积极引入数字龙头企业落户,通过链主企业带动培育本地企业,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同时,成都依托工业互联网发展,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合肥一方面充分发挥中科大的科研积淀和人才优势,有力推动前沿技术成果转化、高技术企业孵化;另一方面合肥政府以投资和产业配套为牵引,支持新型显示、半导体芯片、智能语音等龙头企业落户和发展,引领前沿数字产业创新。《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 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提出推动数字创新和产业发展,目标之一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数字经济成为推动合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加快数字技术与传统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引领现有创新高地建设优势升级。伦敦作为全球创新高地强势复苏的代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伦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传统优势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国际金融危机后,伦敦金融数字化领域新创企业表现最为突出。数据显示,2008~2018年间,伦敦约48%的创业企业和创投资金纷纷进入以数字技术驱动为主的金融科技领域,在该领域伦敦的新创高技术企业数量、融资数量和金额均仅次于美国硅谷。2021年伦敦金融科技领域融资额高达117亿美元,占全年风险投资总额的近一半。慕尼黑的汽车、电气等传统优势产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慕尼黑政府结合德国工业 4.0战略,在扶持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方面也提供了政策支持,如联合慕尼黑商会加大对高科技工业园投资,划拨产业发展的专用土地,推动如汽车等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如宝马一方面应用数字技术加速产品研发进程,在慕尼黑总部建设了世界领先的大型驾驶模拟中心,覆盖汽车研发从早期概念阶段到最后功能验证的数字化模拟;另一方面,加强与数字技术初创企业合作推动产品数字化,2022年应用“电子墨水”技术推出全球第一款车身一键变色的概念车。 3.世界格局变化,亚洲崛起成为创新高地建设的新力量 亚洲国家抓住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大力推进数字创新和 产业发展,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贡献了关键力量,诞生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领域创新企业。伴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变迁,全球创新高地逐步从欧美向亚洲国家扩散分布。 数字技术推动亚洲新兴创新高地崛起势头强劲,全球创新高地呈现“欧美亚”三足鼎立态势。数字技术加速溢出和迭代,持续促进新兴产业成长和传统产业升级,为后发国家区域创新发展创造机遇,不断推动创新高地分布多极化发展。据《经济学人影响》(EconomistImpact)调查显示,后发国家新兴城市居民拥有比发达国家更高的数字技能,创新资源越来越向新兴市场热点地区集聚,尤其是中国、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地区。数字创新资源的集聚和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给亚洲等后发国家创造了难得机会窗口,从2022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2评选出的全球创新前100强城市(群)来看,亚洲数量最多,拥有38个,其中11个跻身全球前20强;美国拥有21个,其中7个 跻身全球前20强;欧洲拥有23个,仅1个跻身全球前20强;亚洲和美国、欧洲三大区域的城市(群)占据的比重超80%。其中,亚洲的创新城市(群)大都抓住了数字机遇,凭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技术创新实力与新兴产业竞争力迈入国际舞台,包括但不限于我国的北京、深圳-香港,韩国的首尔、大田,以色列的特拉维夫、伊朗的德黑兰等20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