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开源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新冠诊疗方案第十版出台,医保谈判落地,国产创新药有望快速放量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新冠诊疗方案第十版出台,医保谈判落地,国产创新药有望快速放量

医药生物2023-01-08蔡明子、古意涵、吴明华开源证券持***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新冠诊疗方案第十版出台,医保谈判落地,国产创新药有望快速放量

一周观点:新冠诊疗方案第十版出台,提高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水平 1月6日,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工作,切实提高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组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重点修订内容体现在:对疾病名称进行了调整、不再判定“疑似病例”、增加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阳性作为诊断标准、进一步优化“临床分型”、不再要求病例“集中隔离收治”、进一步完善了治疗方法、调整“出院标准”、调整医疗机构内感染预防与控制。 一周观点:医保谈判落地,国产创新药有望快速放量 本轮医保谈判从2023年1月5日开始,1月8日结束。本轮医保谈判共343个品种通过形式审查参与谈判,其中目录外品种198个,目录内品种145个。我们预计在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糖尿病、麻醉、新冠等众多领域,创新药都有望进入快速放量阶段。2017年以来,国产创新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创新药可及性大幅度提高。我们预计本轮医保谈判后,国产创新药的占比将进一步提高。医保谈判从2017年开始,逐步趋于常态化,谈判规则持续完善,平均降幅逐步趋于稳定。随着国内创新药持续快速发展,优质供给持续增加。拥有独家重点品种的药企有望持续受益。 一周观点:中药全产业链监管加强,加大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 2023年1月4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科学监管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中药材质量管理规范中药材产地加工及采购、加大GAP推进、地方药材标准与国家药品标准协调统一。 (2)中药饮片对其审批管理、炮制规范、生产和质量追溯、生产经营模式皆进行完善优化;中药配方颗粒强化其生产过程管理,督促生产企业严格按照备案的生产工艺生产,我们认为该要求有望加速国标品种在各省的备案及生产进度。 (3)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进一步支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发、上市,加大对中药制剂的有效性、安全性监测。(4)优化中药品种的全流程管理,包括研发端、上市管理、标准管理、安全监管、全球化合作等方面。 推荐及受益标的 推荐标的:长线组合:迈瑞医疗、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泰格医药、康龙化成、博腾股份、羚锐制药、康缘药业、人福医药、东诚药业、益丰药房、老百姓、健之佳、海吉亚医疗、新天药业、以岭药业、寿仙谷、盈康生命、伟思医疗、华东医药。弹性组合:海尔生物、采纳股份、昌红科技、康拓医疗、中国中药、太极集团、国际医学、皓元医药、药石科技、美迪西、江苏吴中。 受益标的:君实生物、以岭药业、康希诺、丽珠集团、石药集团、鱼跃医疗、乐普医疗、怡和嘉业、美好医疗、迈瑞医疗、东方生物、安旭生物、万孚生物、明德生物。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不及预期,行业黑天鹅事件。 1、新冠诊疗方案第十版出台,提高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水平 1月6日,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工作,切实提高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根据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及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相关要求,结合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特点和感染者疾病特征,组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重点修订内容体现在以下方面: (1)对疾病名称进行了调整。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将疾病名称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2)不再判定“疑似病例”。随着诊断手段的日益丰富和诊断效率的不断提高,目前新冠病毒感染已可通过核酸和抗原检测等实现及时、快速、准确诊断。进一步提高临床诊疗效率,更好实现快速收治,十版方案不再判定“疑似病例”。 (3)增加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阳性作为诊断标准。抗原检测对于病毒载量较高的感染者具有较好的检测灵敏性。 (4)进一步优化“临床分型”。主要根据感染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更加符合临床实际。 (5)不再要求病例“集中隔离收治”。 (6)进一步完善了治疗方法。将我国已经批准上市的抗新冠病毒治疗药物纳入新版诊疗方案,进一步丰富抗病毒治疗手段。 (7)调整“出院标准”。当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平稳,体温正常超过24小时,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可以转为口服药物治疗,没有需要进一步处理的并发症等情况时,可考虑出院。 (8)调整医疗机构内感染预防与控制。 表1:新冠诊疗方案持续优化 2、医保谈判落地,国产创新药有望快速放量 本轮医保谈判从2023年1月5日开始,1月8日结束。本轮医保谈判共343个品种通过形式审查参与谈判,其中目录外品种198个,目录内品种145个。我们预计在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糖尿病、麻醉、新冠等众多领域,创新药都有望进入快速放量阶段。2017年以来,国产创新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创新药可及性大幅度提高。我们预计本轮医保谈判后,国产创新药的占比将进一步提高。 医保谈判从2017年开始,逐步趋于常态化,谈判规则持续完善,平均降幅逐步趋于稳定。 表2:创新药医保谈判趋于常态化 随着国内创新药持续快速发展,优质供给持续增加。拥有独家重点品种的药企有望持续受益。推荐标的:人福医药、华东医药。受益标的:恒瑞医药、科伦药业、海思科、荣昌生物等。 表3:部分独家重点品种谈判后有望长期获益 3、中药全产业链监管加强,加大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 2023年1月4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科学监管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进一步加强中药全产业链质量管理、全过程审评审批加速、全生命周期产品服务、全球化监管合作、全方位监管科学创新。 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中药材质量管理:规范中药材产地加工及采购;加大GAP推进,符合GAP要求的中药材使用范围有望持续扩大;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实施审批管理的中药材品种目录》,我们认为后续中药材标准有望加快实现地方药材标准与国家药品标准协调统一;建立中药材质量监测工作机制;促进中药材进口。 (2)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监管:对于中药饮片,对其审批管理、炮制规范、生产和质量追溯、生产经营模式(集约化、精品化、规模化)皆进行完善优化;对于中药配方颗粒,强化其生产过程管理,督促生产企业严格按照备案的生产工艺生产,严格供应商审核,确保生产全过程符合相应的药品标准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我们认为该要求有望加速国标品种在各省的备案及生产进度。 (3)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进一步支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发、上市; 加大对中药制剂的有效性、安全性监测。 (4)优化中药品种的全流程管理:研发端完善审评审批机制,建立应急审评审批机制应对公共突发卫生事件,规范开展中药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技术评价;上市管理方面,要求主动开展上市后研究和上市后评价(尤其中药注射剂),强化变更管理、不良反应监测;标准管理方面,及时将相关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科学完善中药标准,加强中药标准物质研制和供应保障,提升中药标准数字化管理水平;安全监管方面,逐步构建“网格化”监管模式,加强中药质量抽检监测,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全球化合作方面,充分发挥国际合作平台作用,支持中药开展国际注册,传播中药监管“中国经验”。 4、看好估值合理、基本面向好标的 (1)沪深股医药外包服务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48.2/34.3/25.0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0.9/1.0/0.8。 表4:沪深股医药外包服务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48.2/34.3/25.0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0.9/1.0/0.8 (2)沪深股生命科学上游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42.4/30.7/22.8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4/0.8/0.8。 表5:沪深股生命科学上游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42.4/30.7/22.8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4/0.8/0.8 (3)沪深股生物制品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44.7/33.0/26.0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6/1.0/0.8。 表6:沪深股生物制品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44.7/33.0/26.0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6/1.0/0.8 (4)沪深股化学制药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36.3/26.9/21.2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1/0.9/1.0。 表7:沪深股化学制药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36.3/26.9/21.2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1/0.9/1.0 (5)沪深股医疗服务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43.5/35.2/34.3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9/1.0/1.2。 表8:沪深股医疗服务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43.5/35.2/34.3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9/1.0/1.2 (6)港股医疗服务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43.8/34.2/23.6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4/0.9/0.7。 表9:港股医疗服务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43.8/34.2/23.6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4/0.9/0.7 (7)沪深股医疗器械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44.4/30.7/23.4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1/1.1/0.8。 表10:沪深股医疗器械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44.4/30.7/23.4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1/1.1/0.8 (8)沪深股医药商业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22.1/18.2/14.2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4/0.9/0.7。 表11:沪深股医药商业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22.1/18.2/14.2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4/0.9/0.7 (9)港股医药商业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9.2/8.1/7.1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0.8/0.6/0.5。 表12:港股医药商业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9.2/8.1/7.1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0.8/0.6/0.5 (10)沪深股中药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26.2/20.9/16.8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4/1.0 /0.9。 表13:沪深股中药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26.2/20.9/16.8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4/1.0/0.9 (11)港股中药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10.8/9.5/6.5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0/0.8/0.4。 表14:港股中药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10.8/9.5/6.5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0/0.8/0.4 (12)沪深股医美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65.3/36.8/28.9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0/0.8/0.9。 表15:沪深股医美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65.3/36.8/28.9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0/0.8/0.9 (13)港股医美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44.0/30.9/24.2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0.3/0.8/1.0。 表16:港股医美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44.0/30.9/24.2倍,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