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研究报告|2023年01月06日 国信通信∙数字能源专题(三) ICT赋能新能源, 把握“通信+储能”黄金增长曲线 行业研究·行业专题通信·通信设备 投资评级:超配(维持评级) 证券分析师:马成龙证券分析师:付晓钦 021-609331500755-81982929 machenglong@guosen.com.cnfuxq@guosen.com.cnS0980518100002S0980520120003 通信产业与储能产业拥有众多结合点,可实现信息技术与能源技术的相互支撑与加强: 1、通信备电产能的迁移。传统的通信场景中基站、数据中心备电等对电池有较高的要求,相关公司在电化学和电子电力技术有所积淀,产线具有一定复用性,在储能产业发展的前期阶段,可以发挥自身产线优势投身储能电池等生产环节,提供增量产能,同时通信场景配套所需的温控、消防等产品亦可为储能产线提供服务支持; 2、控制管理系统的升级优化(包含核心零部件的国产替代)。传统智能终端企业积累了丰富的控制系统技术,拥有面板、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生产加工能力,以及算法编码等,能够参与储能BMS等产品环节; 3、ICT技术全面赋能综合能源管理。云计算、智能化、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产业在产业应用持续推广,一方面通过精细化的能力调度和温度控制等可以降低储能运维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另一方面通过智能巡检、机器人等产品设施能够降低长期运维成为,提高质检效率等。 通信产业链向储能的延伸,可有效提升企业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 预计2025年全球新增大型储能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240GWh,对应大型储能EPC项目总规模超过4170亿元,户储市场预计2025年全球总规模有望超过2360亿元,叠加配套的换电柜、充电桩新增市场,较传统的通信场景市场开辟15倍左右的增长空间。且从当前招标报价上看,储能配套电池等场景价格较通信场景进一步提升,储能场景的切入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通信产业相关公司延伸至储能应用,还需打破技术和渠道壁垒: 技术上:1、储能电池产线可以复用,但性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2、以PCS为代表的交流侧主要需要满足直流和交流的互转,有光伏经验的切入门槛较低。3、BMS、EMS等稳定性要求高,第三方企业可从器件或芯片环节切入。4、EPC项目方需要对电网有较强的理解和经验积累,以及一定资源优势和资金实力; 渠道上:户储对于渠道的要求高于大储;海外市场市开辟渠道难于国内市场,拥有海外渠道优势的企业整体盈利能力有望高于国内项目。 具体到产业链环节,我们梳理了有机会享受储能产业爆发红利的企业如下: 储能EPC总承包对于资源和现金具有较高要求,多以国企以及资金实力较为充沛企业为主。储能EPC总承包需要综合考虑企业拿项目的资源能力,对现金流具有较高的要求,一般以国有企业为主,部分企业在过去二十年中先后参与到后备电源、光伏EPC项目,在经营经验及交付上有一定积累,并且在资金实力和资源具有一定优势,例如【中天科技】,公司先后中标国内外等多个EPC项目,此外,【科华数据】也具有集成能力。 储能系统对产品设计以及电网理解有较高要求,对于信息技术企业PCS是突破的难点:储能系统的核心要求包括:1)调配系统并网及参与调度能力;2)对电容、充放电特性和内阻一致性适配能力;3)保证整个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能力;4)合理设计变流器实现交流电网和储能电网的连接。储能系统不仅仅是简单的产品整合,核心是电子电力技术积累以及对电网的理解,典型的企业包括【科陆电子】、【科华数据】、【科士达】等,均有具有PACK产线、PCS制造加工、BMS系统设计生产等全产业链能力。PCS环节用以实现交流电网和直流电池之间能量双向流动,光伏逆变器产线基本可以复用,由于传统的通信场景对于一些原来不涉及光伏相关场景短期不具有生产能力的企业,ODM、或者外采为主要选择。 电芯及电池产线具有一定的复用性,核心是解决储能电池循环次数等问题,可以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切入。随着5G等高功耗应用发展,磷酸铁锂电池在通信场景中得到一定的普及,从应用上看,企业在高稳定性能力上具有较高的技术积累储备,核心是要解决循环次数、充放电的一致性等要求,新场景的应用有助于企业打开新的业绩弹性,典型的包括举例公司原本用于通信基站锂电产线延伸到户储电芯应用上等。 温控环节主要用于保持电池组位于适宜工作温度,通信基站、数据中心等场景积累赋能更好应用。储能温控能够提升电池组的一致性和均衡性,液冷成为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通信和工业相关背景的企业在保证产品实现7×24小时可靠运行、应对户外极端/严苛工作场景的适应性具有先发优势,看好通信及工业相关场景的企业在储能温控领域竞争力,重点推荐【英维克】、【申菱环境】,重点关注【同飞股份】。 储能为控制器类企业打开新的应用场景,关注原有技术以及储能产品的协同效应。储能BMS核心环节包含控制系统,原本做家电、通行工具等场景的控制器企业亦有生产加工储能BMS系统的能力,控制器企业寻找新的场景。一方面,公司利用控制器家数的积淀可以赋能储能产品及控制能力优化,另外一方面亦能提升原有控制器业务的协同能力。典型的包括控制器龙头企业【拓邦股份】(具有电芯、电池、PCS、BMS等生产能力,核心在于搭载自身的控制器产品)。 综合重点推荐【英维克】、【申菱环境】、【科士达】、【中天科技】、【拓邦股份】,重点关注【科华数据】、【科陆电子】、【同飞股份】。 结合企业技术积累及产品能力,我们重点推荐以下环节的优质企业: 智能控制器及储能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拓邦股份】、; 储能EPC及储能系统:【中天科技】、【科华数据】、重点关注【科陆电子】(北美储能核心标的); 储能电池及PCS企业:【科士达】、重点关注【科华数据】; 储能温控企业:全球储能温控龙头【英维克】,【申菱环境】,关注【同飞股份】。 表:重点公司盈利预测及估值(截至2023年1月4日) 公司 公司 投资 收盘价 EPS PE PB 代码 名称 评级 2021A 2022E 2023E 2021A 2022E 2023E 2021 002837.SZ 英维克 增持 34.94 0.61 0.60 0.81 75.2 58.7 43.1 6.3 301018.SZ 申菱环境 买入 38.46 0.58 1.04 1.55 51.0 37.0 24.8 6.4 002139.SZ 拓邦股份 买入 10.77 0.45 0.48 0.70 23.9 22.4 15.4 2.7 002518.SZ 科士达 买入 60.70 0.64 1.16 1.55 48.2 52.3 39.2 11.5 600522.SH 中天科技 买入 16.90 0.05 1.12 1.41 25.4 15.1 12.0 2.1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及预测 通信+储能的内在逻辑 信息技术(ICT)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升级帮助产业实现管理效率提升,能源信息化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浪潮中大有可为;能源技术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石,是众多智能化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两个产业有重要结合点,交叉领域的公司有望通过比较优势获得超越行业的增长和盈利。我们认为,ICT+能源将是未来五到十年的重要投资主线,将诞生一批优质的细分领域龙头。 本文主要着眼于通信产业与储能产业的结合,从中挖掘投资标的。 传感发电 图1:ICT与能源产业 电力能源是能源底座,支撑ICT应用 连接 5G、PLC、IoT… 输电 信息流 瓦特流 ICT技术 电力能源 配电 用电 云 A I 储电 ICT技术是数字工具,赋能能源数字化、智能化 资料来源:华为《数字能源十大趋势白皮书》,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 通信产业与储能产业的结合,源于通信网络需要持续高可靠的电力支撑,是储能技术天然的应用场景。储能是通信产业链必不可少的一环:常见的通信备电(储能)场景包括: 1)通信基站后备电:一旦通信电源系统故障引起对通信设备的供电中断时,提供电源保障,通常要求的备电时长为2-3小时; 2)数据中心UPS后备电:数据中心备用电,用于一旦发生市电断电时保障机房的紧急供电使用,一般备点时长为10分钟; 3)中国铁塔“民用换电”站:中国铁塔推出“民用换电”项目,主要为电动自行车提供快速更换电池服务,降低充电等候时长。 图2:通信电源系统组成构成 图3:通信电源场景结构(图)资料来源:C114通信网,中国铁塔,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资料来源:《通信电源系统的发展和设计方案探讨》,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通信产业中备电相关产业链,开始进行业态延伸和升级,进入到更广泛的能源产业中,主要的结合点有: 1、通信备电产能的迁移。传统的通信场景中基站、数据中心备电等对电池有较高的要求,相关公司在电化学和电子电力技术有所积淀,产线具有一定复用性,在储能产业发展的前期阶段,可以发挥自身产线优势投身储能电池等生产环节,提供增量产能,同时通信场景配套所需的温控、消防等产品亦可为储能产线提供服务支持; 2、控制管理系统的升级优化(包含核心零部件的国产替代)。传统智能终端企业积累了丰富的控制系统技术,拥有面板、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生产加工能力,以及算法编码等,能够参与储能BMS等产品环节; 3、ICT技术全面赋能综合能源管理。云计算、智能化、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产业在产业应用持续推广,一方面通过精细化的能力调度和温度控制等可以降低储能运维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另一方面通过智能巡检、机器人等产品设施能够降低长期运维成为,提高质检效率等。 图4:通信+储能的产品及场景 储能系统 资料来源:《通信电源系统的发展和设计方案探讨》,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图5:通信云场景 资料来源:海尔能源动力,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图6:通信+储能融合发展要素及壁垒(图) BMS控制/芯片 直流侧交流侧系统集成 •BMS多由专业独立第三方提供或企业大企业自制,需要对电网的理解和经验的积累,单独从事的难度较大; •关注BMS控制器弹性 EMS系统 充放电控制管理 •关注芯片环节的国产替代可能性 BMS •企业外采电芯可以单独组件pack产线加工(难度相对较低) •或者通过自建产线外协管 电芯 延伸难 充放电控制管理 PCS控制/芯片 •目前PCS芯片主要以英飞凌为主,考虑产业大爆发的时候国产芯片替代的潜在机会 项目经验资源 海外市场 •1)产品需经过UL技术认证;2)海外资源渠道壁垒(对接客户+测试到通过认证等需要一年多的时间不等); •3)现场施工难度壁垒 •成本占比较高,新建产线布局难度较大 •对于有电芯产线生产能力的企业,可以通过招募技术人员进行产品扩展,大储电芯的切换难度高于户储(eg.科信技术、南都电源等), •没有产线厂商比较依赖从专业的电芯企业采购、或者成立合资公司模式(锁定产能) 度较低 电源PACK •企业外采电芯可以单独组件pack产线加工(难度相对较低) •或者通过自建产线外协管理的方式 •通过自制pack企业可以节约电池的成本,提升毛利率水平 PCS •并网侧关键,核心是电子电力技术,对于通信企业难度较大,之前拥有相关产品和能力的企业比较具有优势(eg.科华数据、科士达) •没有PCS产品的企业可以通过外协设计和 海外:渠道 国内市场 •对电子电力技术的理解和配合电网调解能力(有过相关项目积累(eg中天科技)、或者有过从事PCS经验的企业更具有优势(eg.科华数据) •资源背景优势(eg.南网科技) 资料来源: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 通信企业向储能相关场景跨界发展,存在技术和渠道方面的能力壁垒,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和维度: 储能电池产线可以复用,但性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传统的通信场景比如基站、数据中心备电等环节均有配置直流电源的需求,通信场景产品主要特点是循环次数较低、不作为主要用电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