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顺周期主线:通用设备基本面筑底,专用设备关注前期疫情受损板块 2023年作为疫情放开的首年,投资和消费端有望边际改善,经济回暖动能较足,制造业增速有望回升,通用设备板块将迎来顺周期行情,专用设备关注疫情期间受损较多的板块,疫情放开后景气度向上弹性相对较大。现阶段国内处在疫情放开后的初期,在疫情达峰前,各地新冠阳性数量激增会对生产和消费造成短期抑制,国内地铁客运量数据显示,主要城市已经基本达到峰值,考虑到其他城市因人员流动偏低影响峰值相较靠后,全国来看疫情高峰或已临近,短期基本面压力逐步缓解,拐点有望较快确立。 1、机床:更新周期+数控化率提升,国产替代有望加速。2021年我国金属加工机床消费额约为1801亿元,同比增长超30%。机床行业有一定周期性,上轮周期顶部在2011年,机床使用寿命8-10年,国内机床保有量约800万台,2021年起进入更新周期,数控机床板块同时受益国产化率提升和国产替代,高档数控机床由欧美和日本品牌主导,随国产竞争力提升,进口替代持续加快。我们认为本轮机床上行周期持续性强,顺周期逻辑叠加自主可控,明年机床景气度有望持续回升。 2、刀具:机床核心零部件,数控化+国产替代驱动高增长。2021年我国刀具市场总消费规模达477亿元,同比增长13.3%,2021年刀具出口规模达到225亿元,国产刀具竞争实力增强。国产刀具部分产品性能已接近甚至超越日本同类产品,国产刀具逐步向高端市场延伸,凭借产品性价比优势,已逐步实现对高端进口刀具产品的进口替代。进口刀具占总消费的比重呈现两段式变化的特点,2005-2015持续上升,2015-2021年比重从37%逐步下降至29%。我们看好明年刀具板块整体表现,主要是受益于机床需求回升,国产替代加快。 3、工业自动化:国产替代进程加速,整机与核心部件均值得关注。2022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有所下降,下半年降幅收窄。 2022年9-11月 , 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5.1%/14.4%/0.3%。1-11月份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40.26万台,同比减少2.6%,降幅持续收窄。我们认为工业自动化板块有望持续受益于工业领域自动化率提升,整机和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加快,同时受益明年疫情放开后的顺周期行情,工业自动化板块明年业绩有望提速。 4、科学仪器:高端通用分析仪器受益顺周期+政策支持+国产替代。高端分析仪器属于典型的“卡脖子”行业,政策支持力度有望持续加大,高端仪器自主可控大势所趋,国产替代有望加快推进。建议重点关注技术壁垒较高,国产份额较小的高端分析仪器细分赛道,如质谱仪、光谱仪、扫描电镜等领域,近年来国产厂商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研制出了部分性能不逊于国外品牌的产品。叠加政策驱动,有望催化国产厂商市占率加速提升。 5、激光设备:工艺替代驱动市场规模有望保持较快增长。传统机械加工工艺替代进行时,激光加工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激光赛道未来几年仍较保持较高景气度,建议关注激光器和激光设备相关上市公司。上游控制系统领域,目前高端市场的进口依赖度较高,以柏楚电子为代表的的激光控制系统国产企业通过持续多年的研发投入,在技术实力上正在赶超外资,逐步得到市场认可,激光控制系统国产化进程有望加快,国产替代空间较大,建议关注激光控制系统细分板块。 6、轨交设备:高铁闸片耗材需求量有望在疫情后迎来复苏。高铁刹片是耗材,通常情况下一列动车组每年需要更换2.5次刹车片。 但是近两年疫情导致高铁发车频次下降明显,我们以旅客周转量较2019年同期的降幅来来估算高铁发车频次的降幅,可得到2020、2021、2022年一列动车组每年需要更换的刹车片次数分别为1.41、1.63、1.15次。我们预计随着疫情政策的放开,2023年起高铁发车频次将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预计2023-2026年动车组需要更换的刹车片次数分别为1.6、2、2.5、2.5次。我们预计国内高铁闸片市场规模将由2022年的16亿逐步恢复至2025年的36亿。 7、包装设备和纺服设备:包装与纺服设备在疫情后有望迎来需求回暖。2021年我国包装专用设备产量达75.43万台,同比增长186.40%, 2022M1 -10我国包装专用设备产量达80.82万台,同比增长31.98%。近年来,进口替代趋势愈发明显,贸易顺差逐渐拉大。食品和饮料是包装机械的最大应用市场,二者合计占比达54%,白酒扩产+智能化改造带来的增量值得关注。疫情放开后,消费需求有望回暖,建议关注国内包装设备制造商中亚股份、永创智能,建议关注受益需求复苏的缝制设备龙头杰克股份。 (二)成长主线:关注风光锂高景气赛道和新技术引领的设备投资浪潮 1、光伏设备:光伏赛道延续高景气,关注技术迭代下的设备投资机会。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超175GW,同比增加25%;国内光伏新增装机54.88GW,同比增加13.9%。在硅料产能大幅上量的背景下,预计2023年硅料价格有望快速下行,缓解全产业链成本压力,带动光伏装机需求增速回升。电镀铜技术快速发展,有望带来新的设备投资机会。光伏技术迭代驱动设备需求高增长,我们预计到2025年全球光伏设备市场规模将约700亿。 2、锂电设备:锂电设备市场广阔,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提升。 2021年国内外主要动力电池生产公司产能合计约816GWh,预计到2025年产能将达到4707GWh,2021-2025的复合增速为54.97%。2022年动力锂电设备市场规模预计达到801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448亿。复合集流体是传统锂电池集流体(铜箔)的良好替代材料,是一种以PET等原料膜作为基膜经过真空镀膜等工艺,将其双面堆积上铜/铝分子的复合材料,制备PET复合铜膜的专用设备包括卷式水平膜材电镀设备和磁控溅射设备等。建议关注锂电领域新技术方向的相关设备公司。 3、风电设备:全球风电发展稳健,海上风电成长性更优。全球2026年风电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128.8GW,其中中国新增装机量达到53GW;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将在2026年达到28.6GW,其中中国达到11GW。建议关注1)海缆领域,产业规模化、项目远海化、风机大容量趋势三大因素带动海缆价值量上升,预计2025中国海缆市场规模达到210亿元,全球海缆市场规模达到533亿元;2)海上桩基领域,预计2025中国海上风电桩基市场规模达到294亿元;3)主轴和轴承领域,铸造主轴渗透率有望提升,轴承国产化加快。 4、储能消防:电化学储能发展迅速,储能消防方兴未艾。2026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有望达到79.5GW,2022-2026年CAGR为69.2%。 储能领域安全重视程度日益提升,政策密集出台,储能消防相关行业标准有望陆续落地,储能消防需求将快速提升。现阶段储能消防占投资总比为1%-3%,随着行业规范落地,预计未来储能消防占比达到5%-7%, 我们预计2024/2025/2026储能消防市场规模将达到15.75/35.45/38.42亿元,建议关注对储能领域已有充分布局的消防设备企业,有望受益储能消防市场需求提升。 5、乡村振兴:政策持续加码,关注农机与文体产业板块。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结合今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意见重点关注创意设计赋能、演出产业赋能、音乐产业赋能等,乡村文体设施行业迎来发展机会。我们认为农业机械行业、粮仓建设、冷链运输、农村文体设施建设等行业都将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政策变动风险等 1顺周期主线:通用设备基本面筑底,专用设备关注前期疫情受损板块 2023年作为疫情放开的首年,投资和消费端有望边际改善,经济回暖动能较足,制造业增速有望回升,通用设备板块将迎来顺周期行情,专用设备关注疫情期间受损较多的板块,疫情放开后景气度向上弹性相对较大。现阶段国内处在疫情放开后的初期,在疫情达峰前,各地新冠阳性数量激增会对生产和消费造成短期抑制,国内地铁客运量数据显示,主要城市已经基本达到峰值,考虑到其他城市因人员流动偏低影响峰值相较靠后,全国来看疫情高峰或已临近,短期基本面压力逐步缓解,拐点有望较快确立。 图表1:十大主要城市地铁客流量情况(万人次) 回顾宏观基本面,PMI数据方面,11月制造业PMI回落1.2个百分点至48%,其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环比分别回落1.8、1.7个百分点至47.8%、46.4%,我们预计12月份仍将探底,拐点可能会出现在明年1月份。企业中长期贷款方面,在货币政策支持下,企业中长期贷款稳步增长,11月新增7367亿元,同比多增4320亿元,主因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工具以及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落地发力,叠加金融机构加大对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等领域支持,政策端的支持对制造业投资有明显拉动意义。 图表2:11月制造业PMI回落1.2个百分点至48%(%)图表3:企业中长期贷款稳步增长(万亿元) 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方面,受疫情反弹和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有所放缓,企业经营压力加大, 2022M1 -11工业企业利润同降3.6%,环比降幅+0.6pct。 其中,钢铁、石油加工行业利润同比降幅较大,两家疫苗重点企业由于高基数,利润同比大减。剔除上述行业及企业后,其他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6.6%。 图表4:2019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 展望明年,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望回升,需求端将受益于经济复苏,供给端将受益于政策支持。从政策端来看,创新型企业有望得到信贷与技术支持,2022/8,科技部等印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年)》,提出要推广企业创新积分贷、仪器设备信用贷等新型科技金融产品,为10万家以上企业增信、授信,加大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学仪器和专利基础信息资源等向企业开放力度。政策亦鼓励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改造,2022/11,国务院常务会中提及要加快设备更新改造落地。在已基本完成项目贷款签约基础上,要把工作重点转向专项再贷款发放和财政贴息拨付,督促用款单位加快设备购置和改造。同时引导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促进制造业升级发展。 基建方面,仍有望继续发挥托底作用。2022年1-11月,狭义、广义基建投资累计分别同增8.9%、11.65%,环比增加0.2pct、0.26pct,在逆周期调控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从专项债数据来看,2022年1-10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831亿元,同增37%,创历史新高。同时,2023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下达,预计其数额将不低于22年的提前批1.46万亿,有望进一步刺激实物工作量以扩大有效投资。此外,2022年1-11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1174亿元,同比下降24.33%,拖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与专项债的高增形成对冲,明年地产融资政策支持下,土地出让金数据面临改善,基建资金整体有望实现增长。展望2023年,基建仍将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有望继续发挥托底作用。 图表5: 2022M1 -10新增专项债券创历史新高(亿元) 图表6: 2022M1 -11土地出让金收入有所下滑(亿元) 地产方面,数据仍处于磨底阶段,融资政策利好下预计其有望企稳。投资数据方面,2022年1-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23863亿元,同比下降9.8%,降幅持续扩大。开竣工数据方面,房屋新开工面积11163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8.9%,房屋竣工面积55709万平方米,下降19.0%。销售数据方面,2022年1-11月,商品房销售面积12125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3%,商品房销售额118648亿元,同比下降26.6%,综合看地产数据仍处于磨底阶段。地产融资政策三支箭(债券、信贷、股权)推进迅速,彰显政府对于稳地产、稳经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