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债到期高峰已过,2023年到期规模降至近五年来低点。2019年以来,产业债到期规模持续上升,2019年、2020年偿还规模分别突破5万亿、6万亿,2021-2022年偿还规模均高达7.4万亿。而受制于2020年以来地产债发行明显受限以及2022年多家房企债券触发违约条款提前到期,2023年到期规模(考虑回售,下文同)降至5.7万亿,为2019年以来新低。从到期节奏看,2023年到期集中于Q1、Q2,到期规模均在1.7万亿左右,到期规模占比为近年来新高。 2023年国企产业债到期规模较大。2023年国企、民企到期产业债分别为49544.6亿、7769.6亿,占比为86.4%、13.6%。国企产业债集中于Q1、Q2到期,民企到期分布较平均。 2023年低评级产业债到期压力上升。AAA、AA+、AA+以下产业债到期规模分别为44868亿、6769.6亿、4202.1亿,占比80.4%、12.1%、7.5%。 AAA、AA+到期规模均明显下降,AA+以下低评级产业债到期规模较2022年大幅增长90%。 公用事业、综合、交运、房地产行业2023年到期规模较大。2023年产业债到期规模最大的是公用事业、综合行业,达到8901.8亿、8771.3亿,其次为交运、房地产,到期规模在6100亿左右;采掘、非银、建筑到期规模在3000-4000亿之间;商贸、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到期规模在1000-2000亿左右,其余行业均在1000亿以下。从2023年到期产业债占存量的比重来看,电子、传媒、通信2023年到期占存量的比重较高,达到22.3%、22.3%、22.1%,机械设备、农林牧渔、食品饮料、医药生物、汽车到期量占存量的比重也在10%-20%之间。公用事业、综合、交运、房地产行业到期绝对规模虽然较高,但存续债规模也较高,到期量占存量的比重并不高。 首钢、陕延长等主体到期规模较大。2023年产业债到期规模较高的主体集中于国家电网、国家铁路等存续债规模较大的大型央企,除此之外,首钢、陕西延长石油、云南省投、晋煤集团到期规模较大,在400-500亿左右;位于第二梯队的是江苏交控、国家能源、云南能源、河南航空港、河钢集团、晋能电力,到期量均在300-400亿之间;其次为诚通控股、万达、越秀、潞安矿业、陕煤化、山东钢铁,到期规模在200-300亿左右。 999563358 风险提示:经济超预期、信用风险超预期等。 1.产业债到期高峰已过,2023年到期规模降至近五年来低点 近年来,产业债到期规模逐年攀升,2021-2022年为峰值点,2023年到期规模明显下降。2019年以来,产业债到期规模持续上升,2019年、2020年偿还规模分别突破5万亿、6万亿,2021-2022年偿还规模均高达7.4万亿。而2023年,受制于2020年以来地产债发行明显受限以及2022年多家房企债券触发违约条款提前到期,全年到期规模(考虑回售,下文同)降至5.7万亿,为2019年以来新低。 图1.2023年产业债到期压力明显下降(亿) 从到期节奏来看,与2022年产业债到期集中于四季度不同,2023年到期的产业债到期集中于Q1、Q2。2023年Q1-Q4到期产业债规模分别为16442.5亿、17767.7亿、14032.6亿、9121.4亿,分别占比28.7%、31%、24.5%、15.9%,第一、二季度到期规模占比为近年来新高。 图2.2023年产业债到期集中于Q1、Q2(亿) 2.国企到期规模较大,且集中于Q1、Q2 产业债到期以国企为主,集中在Q1、Q2。2023年国企、民企到期产业债分别为49544.6亿、7769.6亿,占比为86.4%、13.6%。国企到期规模较大,且集中在Q1、Q2,到期规模分别为14232.7亿、15442.9亿,Q3、Q4分别降至11911.9亿、7957.1亿。民企到期压力较小,且前三个季度相对平均,分别为2209.8亿、2324.8亿、2094.7亿,Q4到期量为1140.4亿。 图3.国企2023年Q1、Q2到期规模较大(亿) 图4.民企2023年到期分布较均匀(亿) 3.低评级产业债到期压力上升 2023年到期产业债中,AA+以下到期规模明显上升。2023年到期产业债中,主体评级AAA、AA+、AA+以下的到期规模分别为44868亿、6769.6亿、4202.1亿,分别占比80.4%、12.1%、7.5%,AAA、AA+到期规模均明显下降,AA+以下低评级产业债到期规模占比升至2020年以来新高,到期规模较2022年大幅增长90%。 图5.2023年AA+以下评级到期规模明显增长(亿) 4.公用事业、综合、交运、房地产行业2023年到期规模较大 2023年产业债到期规模最大的是公用事业、综合行业,达到8901.8亿、8771.3亿,其次为交运、房地产,到期规模在6100亿左右;采掘、非银、建筑到期规模在3000-4000亿之间; 商贸、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到期规模在1000-2000亿左右,其余行业均在1000亿以下,轻工制造、家用电器到期规模明显较小,在40亿以下。 从2023年到期产业债占存量的比重来看,存量产业债在1000亿以上的发债行业中,电子、传媒、通信2023年到期占存量的比重较高,达到22.3%、22.3%、22.1%,机械设备、农林牧渔、食品饮料、医药生物、汽车到期量占存量的比重也在10%-20%之间。公用事业、综合、交运、房地产行业到期绝对规模虽然较高,但存续债规模也较高,到期量占存量的比重并不高。 图6.2023年产业债到期规模最大的是公用事业、综合行业(亿) 5.首钢、陕延长等主体到期规模较大 2023年产业债到期规模较高的主体集中于存续债较大的大型央企,国家电网、国家铁路在2300亿左右,国家电力、中石油、南方电网等在500-900亿之间。若不考虑这些大型央企,首钢、陕西延长石油、云南省投、晋煤集团到期规模较大,在400-500亿左右;位于第二梯队的是江苏交控、国家能源、云南能源、河南航空港、河钢集团、晋能电力,到期量均在300-400亿之间;其次为诚通控股、万达、越秀、潞安矿业、陕煤化、山东钢铁,到期规模在200-300亿左右。 图7.2023年首钢、陕延长等主体到期规模较大(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