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主要分析了新型储能和能源金属的投资策略。新型储能由于可再生能源的随机性和波动性与用电负荷不匹配,需要大量的储能承担削峰填谷、时空转换作用。传统抽水蓄能存在诸多限制,新型储能有望迎来高速增长。在《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2》中,按照保守、乐观场景下,我国2026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分别达到48.5、79.5GW,2022-2026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分别为53.3%、69.2%。钠电池具有成本优势,优先看好电池和负极硬碳环节。预计2025年钠电池拉动的五氧化二钒需求分别为6.1万吨(悲观)和12.9万吨(乐观),假设五氧化二钒价格稳定在10万元/吨,对应市场规模分别为61亿元和129亿元。预计2025年钒电池对质子交换膜的需求分别为152万(悲观)和320万平方米(乐观),假设2025年质子交换膜单价降至2000元/㎡,对应市场规模分别为30亿元和64亿元。锂矿战略资源属性凸显,预计锂价2023年仍处于高位震荡。预计2025年全球锂供给量为193.4万吨LCE,2021年-2025年CAGR38.0%。预计2022-2023年处于供需紧平衡,2024年后供不应求加剧。预计2022年-2025年稀土仍有望处于紧平衡状态。建议关注钠电池领域的华阳股份和钒电池领域的钒钛股份,以及锂板块的天齐锂业、赣锋锂业,钴板块的华友钴业,稀土板块的北方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