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回顾:一路领跑。今年年初以来,煤炭板块共经历三轮行情。每轮调整低点均未破前低,高点均创新高,重心逐步上移。主因国内供给受限叠加海外能源危机的主要矛盾未得到根本解决,国内供需总体处于供需平衡偏紧状态,行业高景气持续。 市场总结及展望。其一,即使考虑乐观需求预期和统计口径,供需难以匹配库存变化,使得市场难以通过静态的供需分析对未来煤炭价格进行判断。其二,产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煤炭外运存瓶颈(晋陕蒙地区受制于铁路车皮不足、煤矿生产和铁路运输均衡性的矛盾愈发突出)。其三,非电需求为价格核心,传统库存周期和季节性或弱化(“金九银十”时期,煤价开启超预期上涨,即“淡季不淡、旺季不旺”)。其四,电煤长协数量和履约率的进一步提高,非电用煤供应被动压缩,其价格弹性不降反升。其五,全球煤炭贸易格局重塑仍未结束,摩擦成本&开采成本的增长,海外煤价依旧保持高位。 动力煤:供需紧平衡,结构矛盾仍存。随着电煤长协总量及履约率的进一步提升,2023年市场煤(非电)供应甚至存在缩减可能,同时,海外煤市仍然紧张,进口利润难以大幅扩张。需求端,用电高增背景下煤电托底保障作用凸显,随着经济的边际修复和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非电用煤或存惊喜。根据我们对动力煤供需两端的测算,我们预计2023年动力煤市场总体呈现供需基本平衡但阶段性偏紧的格局,煤价波动幅度或加大,中枢或超市场预期。 焦煤:供应改善,需求决定价格。考虑到炼焦煤存量矿井面临较大的安全和环保压力,叠加炼焦精煤洗出率持续下降,国内供应弹性有限,蒙古疫情&贸易利润是影响我国炼焦煤进口的核心因素,即使澳煤恢复,对炼焦煤进口增量仍需谨慎乐观,预计2023年蒙煤进口略有改善,俄煤进口延续今年下半年水平。焦煤需求核心矛盾在于“钢材需求&钢厂利润”,在地产“三箭齐发”,监管部门密集表态支持政策的背景下,2023年终端需求边际好转,焦煤需求预计实现同比增长。根据我们对2023年焦煤供需两端的判断,我们预计焦煤供需矛盾缓和,价格高位回落,若地产超预期,焦煤价格亦存在“惊喜”可能。 投资策略。本轮周期与以往有着本质区别,高盈利却未见资本无序扩张(国内外),地缘冲突致海外能源结构巨变(气候安全转向能源安全),长协平抑价格波动,需求具备消费属性(韧性);且“2023年电煤中长协合同签订履约工作方案”已经下发,明年电煤长协延续今年下半年的执行政策,煤企高盈利仍将得以持续。高现金流带来高比例分红回馈股东,即煤炭行业未来有望呈现“高盈利、高现金流、高分红、可持续”的三高一续特征,其势必将带来“能源转型背景下的价值重估”。坚守核心资产,看好高长协占比、高分红煤企的估值修复,重点推荐:中国神华、兖矿能源、陕西煤业、中煤能源; 看好煤、气产能的扩容的广汇能源;重点推荐焦煤板块的山西焦煤、潞安环能、平煤股份;煤炭转型先锋华阳股份。 风险提示:在建矿井投产进度超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重点标的 股票代码 1.行情回顾:一路领跑 今年年初以来,煤炭板块共经历三轮行情。每轮调整低点均未破前低,高点均创新高,重心逐步上移。主因国内供给受限叠加海外能源危机的主要矛盾未得到根本解决,国内供需总体处于供需平衡偏紧状态,行业高景气持续。 第一轮(1月~4月):新年伊始,稳增长信号强烈,能耗双控边际放松,又逢冬奥补库需求;而供应端受印尼出台出口禁令出台影响,有收紧预期,供需趋紧下,煤价攀升,煤炭板块迎来上涨行情。4月初,煤企陆续发布一季报业绩预告,多数远超市场预期,推动本轮行情走向高潮。后随着部分资金出场兑现,及煤价回落(疫情复发、采暖季结束致需求承压),此轮行情步入尾声。 第二轮(5月~8月):疫情恢复得当,复工复产加速推进,宏观氛围转暖,旺季前集中补库和疫情后制造业赶工对需求双重集中刺激,煤价缓慢上行,煤炭板块迎来第二轮行情。后因需求不及预期(高温不及预期,建材、化工煤采购需求较弱),板块进入调整。 第三轮(8月~11月):8月初高温&水电出力不足致电煤需求远超预期库存加速去化,叠加“金九银十”下游冶金、化工等开工率上行,采购需求快速提升,同时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加剧市场对供应收缩的担忧,促使煤价上涨,第三轮行情启动。 后因煤企三季报业绩略低于预期(电煤长协比例进一步提高,成本提升&资产减值等),叠加煤炭基本面走弱,盘面震荡调整。 图表1:中信煤炭指数收盘价 煤炭累计涨幅稳居全行业首位。年初至12月6日,煤炭板块以29.8%的累计涨幅居行业首位,跑赢沪深300指数49.5pct。 子板块而言,动力煤(52%)、焦煤(29.6%)子板块相对优异。 个股而言,山煤国际(130.4%)、兖矿能源(80.2%)、潞安环能(75.2%)、陕西煤业(74.2%)、山西焦煤(68.8%)等表现相对优异。 图表2:中信一级行业年初至今涨跌幅 图表3:煤炭子行业年初至今涨跌幅 图表4: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年初至今涨跌幅 2.市场总结及展望 2.1.供需难以匹配库存变化 众所周知,库存是供需关系的重要表现,即“期末库存=期初库存+当期供应(国内+进口)-当期需求”。但我们发现2022年至今,煤炭供需盈余与累库幅度大相径庭,极大得增加了市场对价格判断的难度。 产量方面,2021年1~10月全国原煤生产32.97亿吨,2022年1-10月全国原煤生产36.86亿吨,产量同比增量约3.9亿吨;2021年1-10月全国原煤进口2.58亿吨,2022年1~10月全国进口2.3亿吨,进口同比减量约0.28亿吨。简单估算2022年1~10月煤炭供应端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6亿吨。 库存方面,根据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数据: 1)2022年1~10月,全国火电厂存煤增加约300万吨、全国港口存煤增加约1000万吨,全国煤炭企业库存增加1400万吨,炼焦煤全口径库存减少890万吨,简单估算煤炭库存在2022年初至10月末增加约1800万吨。 2)2021年1~10月,全国火电厂存煤减少约1100万吨、全国港口存煤增加约500万吨,全国煤炭企业库存增加200万吨,炼焦煤全口径库存减少960万吨,简单估算煤炭库存在2021年初至10月末减少约1400万吨。 综上,即使在乐观预期(考虑热值下降,假设2022年1~10月煤炭需求累计同比增长4%,增量约1.5亿吨)下,2022年供需盈余减去2021年库存缺口(3.6亿吨-1.5亿吨-0.14亿吨≈1.96亿吨)亦难以匹配2022年初至今的库存增量(约1800万吨),即使考虑到统计口径的原因,但如此巨大的差异,使得市场难以通过静态的供需分析对未来煤炭价格进行判断。 图表5:2021-2022年全国火电厂煤炭库存量 图表6:2021-2022年全国主要港口煤炭库存量 图表7:2022年初至今全国煤炭企业库存增加1400万吨 图表8:炼焦煤总库存(万吨) 2.2.产地集中度持续提升,煤炭外运存瓶颈 “晋陕蒙”产量集中度持续提升。2022年1~10月,全国累计生产原煤36.9亿吨,其中山西产量10.69亿吨,占比29%;内蒙产量9.70亿吨,占比26.3%;陕西6.16亿吨,“晋陕蒙”集中度高达72.1%。 图表9:2022年1~10月“晋陕蒙”集中度高达72.1% 产区铁路外运能力存瓶颈,或难以匹配煤炭外运需求。我国煤炭供需呈逆向分布特征,由此构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运输格局。随着煤炭主产区进一步向“晋陕蒙(新)”集中,跨省跨区调运需求持续增加,运输环节的瓶颈逐步显现。 一方面,运用车辆(运煤敞车)或不足。根据呼局每天请、批车数据,发现自2021年年末产量增加后,呼局请车批次于3~4月升至高位(约14000列),但实际批车数量始终未能突破4500列,我们预计此举或与铁路运煤敞车数量不足有关。 一方面,运力(尤其用煤高峰期)瓶颈或逐步显现。“三西”外运通道主要指北通道(大秦线,神朔黄线)、中通道(石太线)和南通道(太焦线,陇海线,宁西线)以及浩吉铁路等。截至2022年末,上述主要干线运能约23亿吨/年,远低于“三西”地区煤炭产能28亿吨(截至2022年1月)。从煤炭货运增速来看,2022年1~10月,全国铁路煤炭运量22.3亿吨,同比增长6.7%(同期煤炭产量增速10%),其增速低于产量增速。在近期中电联发布的《2021年电煤与电力供应紧张原因分析调研报告》中亦指出“煤炭产业格局转为“中西部为主、向晋陕蒙集中”,多个煤炭产区成为煤炭净调入省,部分区域用煤大量依靠跨省区调运。电煤消耗季节性波动明显,与煤矿生产、铁路运输均衡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我们预计随着产区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伴随电煤消耗季节性波动明显,运输环节“卡脖子”的现象或将愈演愈烈。 图表10:呼局请车批次于今年3-4月至历史高位(列) 图表11:实际批车上限仅最多4400列左右(列) 图表12:主要煤运铁路线 图表13:全国煤炭铁路发运量趋势(亿吨) 图表14:煤炭主要运输铁路线运能 2.3.非电需求为价格核心,传统库存周期和季节性或弱化 非电需求逐渐成为决定市场煤价的核心因素,传统淡旺季或遭颠覆。2022年上半年,“303号文件”、“第4号公告”陆续出台,发改委对电煤长协的签订数量、定制机制、价格运行区间均做出明确规定,电煤长协市场脱离现货运行,逐渐“独立”。 非电用煤主要是指建材、化工用煤,其需求旺季与电煤市场相左,主要为“金三银四”、“金九银十”,所以我们发现2022年动力煤长协新规陆续框定后,传统动力煤“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的季节性旺季已明显弱化,相较之下在“金九银十”时期,煤价开启超预期上涨,即所谓“淡季不淡、旺季不旺”。 图表15:2021年后,动煤传统季节性旺季已遭颠覆(元/吨) 煤电托底保障任务艰巨,电厂库存周期或已弱化。库存成本是电力企业经营重要一环,随耗煤季节性呈现主动去库、主动补库的周期现象。但随着长协制度兑现,电厂每月采购数量有履约要求,且何时采购价格变动不大,进而失去库存管理意愿,叠加国家发改委对发电企业最低库存严格要求,若电厂不提高库存,其发电量配额或会受影响。2022年全国电厂库存长期维持高位,传统商品研究“库存周期影响价格”逻辑也已弱化,在长协煤严格履约的市场中,高位电厂库存对煤价压力明显减轻。 图表16:2022年电厂库存周期或已弱化 图表17:国家和各省对电厂库存要求细则 2.4.动煤“双轨”制度延续,现货波动加大 2022年电煤长协力争100%全覆盖,双轨制全面贯彻,2023年电煤长协政策延续,执行力度进一步提高: 1)供应端,明确各产煤省区全年合计26亿吨任务目标,延续“煤企签订中长期合同数量应达到自有资源80%以上”,新增“煤企签订中长期合同数量不低于动力煤资源量的75%”。 2)需求端,补充“原则上按照2022年国内耗煤量(扣进口)的105%衔接资源”、以及“鼓励双方按2022年下半年签订的量价齐全合同2倍数量签订2023年长协合同”。 3)价格方面,延续“303号文件”中对重点地区煤炭出矿环节中长期和现货交易价格合理区间,下水煤也延续“基准价(675)+浮动价(CCTD、BSPI、NCEI)”定价机制。 4)履约方面,要求按照月度足额履约,季度、年度需达到100%。 5)运力配置,增加“签订产运需三方合同”,明确“铁路运输企业应优先为数量、计划明确的电煤中长期合同配置运力,未足额配置电煤中长期合同运力前,暂不受理其他用煤合同运力配置”等。 综合来看2023年电煤长协政策,对“量”+“价”的主要内容延续,补充全年电煤总量26亿吨,同时增加了长协煤履约煤质、及运力协调要求。我们预计2023年长协价格稳中有升(远低于现货价格),同时随着电煤长协数量和履约率的进一步提高,非电用煤供应被动压缩,其价格弹性不降反升。 图表18:动力煤长协&现货价格一览(Q5500,元/吨) 图表19:2022年与2023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细则”比较 图表20:重点地区煤炭出矿环节中长期交易价格合理区间(元/吨) 2.5.全球煤炭贸易格局重塑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