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IIAS]:2022年11月第二期《区域动态》东南亚地区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2022年11月第二期《区域动态》东南亚地区

2022-11-15-IIAS天***
2022年11月第二期《区域动态》东南亚地区

区域动态(东南亚) 【区域动态】费利西蒂·奥利诺《照护仪式:老龄化泰国的业力政治》,探讨泰国老年人照护实践背后的文化机理 编者按:本期的区域动态将视野转向当下社会的热点议题——老龄化社会与老年人的照护问题。当今,人口老龄化是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共同面对的棘手难题,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由此带来的老年人的照护问题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期聚焦的人类学新作《照护仪式:老龄化泰国的业力政治》(RitualsofCare:KarmicPoliticsinanAgingThailand)(由康奈尔大学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正是对这一社会议题的精彩探索与回应。本书作者费利西蒂·奥利诺(FelicityAulino)博士现任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UniversityofMassachusettsAmherst)副教授,长期在泰国开展田野调研,尤其关注照护、道德实践与社会变革等方面。“照护(care)”一词在英文语境中含义丰富,包含了从照料、护理的行动到关怀、在意的心理等多个层面。本书中的照护主要指“为他人提供服务的习惯行为”,是一种长期的习惯性实践。“业力(karma)”又称业、果报,是佛教信仰的核心概念之一。佛教业力观认为,行为是因,会造就相应的业果。因此,一个人若想收获好的果报、拥有好的转世,就需要多做善行,即做功德。在本研究中,作者通过对老年人照护实践以及相关照护场景的亲身参与,洞察到研究对象照护行为与业力动力之间的紧密关系,并从当下老龄化社会中的照护行为延伸到泰国自身的志愿服务传统,指出这一联系不仅是个体层面的,更是更加广泛的社会组织模式和社会政治结构的缩影。从学术角度来看,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现象学与政治分析出发,精彩的具身性研究范例。而从现实性出发,在中国加速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今天,本书的视角与方法更将为我们对自身社会的理解与讨论带来诸多启发。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期刊《东南亚研究》(SouthEastAsiaResearch)于2020年发布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教授速水洋子(YokoHayami)关于费利西蒂·奥利诺所著《照护仪式:老龄化泰国的业力政治》书评文章,全文编译如下: 泰国自称是一个老龄化社会,其13%的人口超过65岁。因此,照护老龄人口正成为一个政策问题。但是,在当今泰国的社会、文化、宗教和政治背景下,我们应当如何理解“照护”?这一理解进而如何重塑我们对于照护本身的看法?其向我们诉说了今天泰国社会怎样的取向?《照护仪式:老龄化泰国的业力政治》是一部内容丰富、文笔巧妙的民族志,试图对上述这些问题予以回答。该书主要基于作者在泰国16个月的实地考察,尤其是于2008 年和2009年在清迈进行的调研。作者从一个典型的家庭护理场景的生动描述开始,然后在各种可能和不可能的地方寻找照护场景,比如医院、临终关怀培训课程、电视节目、日常对话甚至学术会议。她的讨论涉及了包括文化、宗教、政治等方面在内的可以塑造老年人照护的多种语境,同时也提出了人类学研究的核心理论问题。作者是一位敏锐的民族志观察和分析家,一位创造性的思想家和引人深思的作家。简而言之,这本书通过深入了解泰国语境,提供了对照护的另一种理解。最后,读者被引导重新考虑关于照护的假设以及对更广泛的人类活动的现有观点。读者也会感受到许多泰国人对于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矛盾心理。这部作品既是对照护的现象学阐释,也是关于如何理解人类行为的人类学专著,就像它对当今泰国的敏锐观察一样。 在第一章中,作者用多页的篇幅生动、详细、某种程度上平静地描绘了两个姐妹(与作者本人一道)照顾昏迷两年的80多岁母亲的故事,在读者心中树立了一个典型的照护仪式的清晰形象。在一个城市的中下层家庭中,他们每天举行两次一小时的“仪式”。通过将中 心的日常照护行为描绘为完全具身化的习惯性实践,作者重新创造了照护场景的虚拟宇宙。她质疑现有的以内在取向、道德意图和诚意为中心的照护概念,并在关注文化背景的情况下寻求对照护有一个更实际和具身性的理解。通过每天重复的行动,照顾者们不假思索地为他们的业力而工作,将其应用于业力转换。 为了阐明当地人对这种心态的理解,第二章借鉴了五世纪佛教哲学家觉音大师 (Buddhghosa)的讲经和玛利亚·海姆(MariaHeim)对于巴利语佛教经典“阿毗达摩(论藏)”(Abhidhamma)的阐析,结合在临终关怀研讨会上参与各种角色扮演游戏的经验,提供了对照护实践如何具身化的业力理解。与基督教文化中对于自我技术和意图的重视不同,在这里,自我永远是短暂且处于内心和人际情境中的,心的平静和镇静才是价值所在,这体现在外在可见的行为、克制和自律中。克制使业力负担最小化,最终通向涅槃。个人意图和主观经验并不被否定,但它们被认为在根本上取决于与他人的社会交往。 第三章将重点转向各种社会群体的健康和福祉。泰国人通常认为自己是集体的一部分,并努力保持集体身份。维护群体和谐是最重要的,成员会采取行动关心社会机体,掩盖紧张局势以维护和谐,并确认现有的等级制度。这种努力渗透到学术会议、政治和决策、社区治理、心理社会支持服务和志愿者项目等方面。社会团体的成员通过从事习惯性的仪式活动来维护面子、声望和等级制度。作者声称,这是泰国社会的“天赋”。道德的核心是习惯性的行动而不是有意识的判断和抽象的主张,和谐的群体功能建立在维护等级制度而不是平等主义的基础上,建立在一致性而不是个性的基础上。然而,尽管如此,泰国社会还是充满了不和谐。 第四章,关于志愿者和志愿精神(jitaasaa),作者将这种精神映射到等级世界观中的功德和因果业力上。基于主体间的影响和对社会机体的参与,志愿服务是出于社会而不是个人动机。全国的老年人长期护理志愿者制度是在著名的乡村医疗志愿者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的外在意图是支持现有的邻里制度,正如政府承认的那样,这种制度在泰国社会中仍然很强大。然而,作者指出,这些志愿者并没有参与实际的身体照护工作。然后她讨论了更广泛的志愿服务和志愿组织的概念在泰国社会历史中的演变,质疑志愿网络的进步性。她的结论是,这些志愿者组织被视为精英驱动的政府社会工程的体现,即“生物政治”。于是,各种形式的照护被卷入这种政治设计的治理体系中,最终只能强化现状。 这在第五章中演变为对结构性暴力的讨论,标题为“照护的暴力”。通过前文讨论的等级制社会机体关于照护的习惯性实践,人们成为强化压制性的社会形态的同谋。同情和怜悯,或者照护和庇护,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因果业力和报应的逻辑激励和规范了现存的社会等级制度。宗教意识形态、政治纲领和国家宣传携手合作,形成了一种维持系统性压迫的照护形式。面对这种情况,作者质疑最近的替代性志愿服务模式能否打破现状,促进平等主义。虽然有些人努力把他们的工作建立在赋权和平等主义的模式,而不是怜悯和等级制度之上,但泰国的社会规范与后者密切相关,激进的重新定位仍然很难实现,因为维持现状与照护社会机体、关怀国家息息相关。 最后,作者解释了结构暴力是如何通过佛教修辞的使用而被证明是合理的,并通过人们的日常护理工作而得到强化,后者通过具身化的经验而与权力结构达成共谋。 为了总结这种“结构暴力的深描”和“对于照护的民族志式参与”(原书第17页),作者再次强调其主要关注目标在于仪式和行动,而非意图和深度。然而,她也指出,简单地认为等级制式的照护关系本质上是压迫性的,将“忽视即使是最艰难或最不平衡的照护关系中所体现的道德、精神和深层的人情纽带”(原书序言第x页)。必须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理解权力,并建议充分承认这些背景可以给我们一个“创新干预的机会”(原书序言第x页),尽管作者没有具体说明这些可能是什么。同样在引言中,作者提出,“人们在工作中微妙的变化……最重要的是为他人提供什么,这可能会使天平转向体现一些新的东西”(原书第18页)。这些想法虽然听起来美好,但都缺乏具体的阐释。因此,读完这本引人入胜的书后,读者对泰国不远的将来感到有些悲观。作者如此巧妙地建立了对现存的业力政治、照护和等级制度的描述,尤其是在最后两章,以至于让读者感到强化现状的势头远远强于任何改变的趋势。当然,书中也提到了一些正在引入公平的运动,包括全民医疗保健系统、病人权利法案以及争取病人和医生之间更平等关系的运动,但这些似乎还不足以充分促使全社会将其作为当务之急并形成转变。读者连同作者本人,将努力对抗这一结论,并对未来的改变抱有希望。第一章两姐妹照顾年迈母亲的故事,在其所有具体的和步履维艰的细节中,似乎呈现了照护的一些方面,这些方面不一定被等级制度所篡夺或串谋。在这个特殊的照护场景,以及一些其他照护场景中,比如在“不问不说”的社会关系实践中,一个人会把心的力量 (Kamlangjai)传递给朋友,而此时发生的事情并不能完全被等级制度和现状所吸纳。在具体的身体照护研究中,人们想当然地认为,照护涉及的是一种地位较低的护理者与地位较高的护理接受者之间的向上等级关系。因此,通常是妇女,女儿以及欠发达国家的工人,为老 年人、男子或者较富裕的人提供照护。从这个角度看,在后面的章节中讨论的家长式照护所涉及的等级关系与前一种具身的照护不同。另一方面,如果把照护理解为一种礼物,自马塞尔·莫斯(MarcelMauss)以来的礼物和互惠理论都认为送礼者占上风,从而促成了一种权力关系。在这本书描述的照护中,权力似乎有两种不同的介入方式:一种是在更具身的意义上的,另一种是在根深蒂固的社会关系中的。我很想知道,对于第一章姐妹们的具身照护与后面关于照护和等级社会体的讨论,作者会如何建立其间的联系? 这些问题是被作者在这本发人深省和令人愉悦的书中提出的论点所激发出来的。所有学习泰国文化、对泰国日常生活、宗教实践和围绕人们日常生活的社会政治状况感兴趣的学生,都应该阅读这本书。它也为理解照护以及道德人类学的新兴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英文原文见YokoHayami.(2020).[ReviewofRitualsofcare:karmicpoliticsinanagingThailand,byFelicityAulino].SouthEastAsiaResearch,28(4),488491.https://doi.org/10.1080/0967828X.2020.1826756,编译转载已获作者授权) 美国人类学协会杂志《美国人类学家》(AmericanAnthropologist)于2022年发布香港大学人类学家特鲁德·劳拉·伦威克(TrudeLauraRenwick)关于费利西蒂·奥利诺(FelicityAulino)所著《照护仪式:老龄化泰国的业力政治》书评文章,全文编译如下: 在近期出版的关注21世纪头几十年泰国动荡政治环境的众多民族志中,费利西蒂·奥利诺的《照护仪式》是一部重要的作品。这一关于照护的民族志探讨了人们彼此施以照护的习惯方式,以及这些做法如何与泰国的当代政治和民族国家认同联系在一起(原书第3页)。奥利诺的现象学方法包括描述公共和私人领域的照护,从清迈护理人员的日常个人任务到泰国志愿服务背后的政治。通过借鉴“阿毗达摩(论藏)”(Abhidhammic)中关于心智的理论和觉音大师(Buddhogosa)的评论,奥利诺认为上座部佛教伦理在定义泰国的个人和社会照护概念之间的关系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 奥利诺首先将“照护”定义为“为他人提供服务的习惯行为”(原书第12页)。然而,随着这本书的展开,她反对对这一术语进行普遍主义式的解读,强调照护被复杂的动态和难题环绕,且有着具体的背景。书的每一章都作为一个点,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更大的照护图景。我很欣赏她贯穿全书的论点节奏和整体结构。照护并没有被奥利诺浪漫化,而是被置于环境中并被政治化了。 第一章首先介绍了护理人员照顾清迈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群的日常行为。基于她在家庭护理项目中志愿服务的直接经验,奥利诺将照护的仪式方面与围绕业力和功德的信仰联系起来。第二章进一步探讨护理实践如何受到佛教伦理的制约。与基督教诠释学方法不同,上座部佛教教导行为不必与个人施予照护的动机一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