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3财年中期业绩,实现营业收入67.85亿港元,同增4.8%,剔除汇率影响同增8.6%,归母净利润9.70亿港元,同减4.8%,剔除汇率影响同减1.4%,拟派发中期股息0.16港元/股,同比持平。 供水核心主业稳健,高质量污水项目助环保营收同增22%。FY2023H1,公司受到人民币汇率波动、美元利率上升及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业绩同比略降。其中1)供水经营及建设:实现营收51.53亿港元,同增0.1%,分部溢利19.14亿港元,同减0.7%;2)环保:实现营收7.29亿港元,同增22.3%,分部溢利2.51亿港元,同增33.2%,得益于宁乡排水、惠州清源、荆州中水等高质量污水环保项目贡献;3)物业:实现营收3.73亿元,同减3.4%,分部溢利0.56亿港元,同减38.3%。 直饮水业务营收高增70%,双主业战略下加速崛起。FY2023H1,公司直饮水业务实现营收4.06亿港元,同增69.9%,剔除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同增76.1%。其中1)直饮水经营:实现营收0.87亿港元,同增129%, 2)直饮水接驳:实现营业收入0.46亿港元,同增94%,3)直饮水建设:实现营收2.73亿港元,同增54%。FY2022H1公司新增超过1600个直饮水项目,新增用户约100万人,截至2022/9/30,共发展直饮水项目超过4000个,服务人数超过400万人。公司直饮水业务营收占比从FY2020的1%提升至FY2023H1的6%,直饮水业务已逐步上升为新主业。消费升级直饮水市场广阔,供水龙头外拓直饮水优势突出。 供水投运规模&水量稳定增长,水价调整受疫情影响放缓。FY2023H1,公司自来水业务实现营收46.67亿港元,同减3.1%,其中1)供水经营:营收16.88亿港元,同增2.8%,主要是水量提升所带动。①售水量8.7亿吨,同增5.2%。截至2022/9/30,公司自来水、原水、污水投运规模合计1027万吨/日,在建226万吨/日,拟建440万吨/日,(在建+拟建)/投运为65%,保障未来成长空间。②水价平均1.94港元/吨,疫情管控下地方财政和经济承压,水价调升进程暂缓。待疫情好转后水价新政有望加速落地。2)供水接驳:营收9.97亿港元,同减5.2%,3)供水建设:营收19.81亿港元,同减6.5%,主要受疫情及地产影响。 资本开支下滑,债务置换优化财务结构。FY2023H1公司资本开支同降13.8%至20.6亿港元,2022/11/3集团与银团订立总额最高5亿美元的五年期银团贷款融资协议,以长期贷款取代短期债务提升流动比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供水龙头规模稳定扩张&水价调增确定回报,直饮水空间广阔,受疫情影响短期承压,我们将FY2023-2025归母净利润从22.18/25.51/ 29.03亿港元调整至19.68/22.90/ 26.94亿港元,对应PE分别为4.7/4.0/3.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投运、水价调增、直饮水业务推广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