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未知机构]:中影、万达、华策调研反馈纪要-调研纪要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中影、万达、华策调研反馈纪要-调研纪要

2022-12-01未知机构秋***
中影、万达、华策调研反馈纪要-调研纪要

中影、万达、华策调研反馈(后附纪要)【安信传媒】时间:2022年11月29日主持人:安信传媒首席焦娟,分析师冯静静 (18613377636)汇报内容:1.中国电影、万达电影、华策影视等23年有望反弹的个股的调研反馈;2.传媒板块23年的投资亮点;3.近期爆款电影的内容梳理。 —————最近两周我们进行基本面的调研,去验证我们2023年对整体传媒板块的判断,有三条逻辑线,其中一条是疫情受损的细分板块,这里面包括直接受损和间接受损,直接受损主要是院线、影视细分,间接受损比如广告受制于品牌预算的收缩,2023年有望迎来一定的反转,但单纯的反转驱动力是客观环境的转变带来的单一变化,主要矛盾仍取决于细分方向或个股的增长动力。 所以我们对主要公司进行了调研,今天重点汇报万达电影、中国电影、华策影视,这三家公司分别是细分领域的龙头,均有自身的壁垒优势,经营质地优秀。 1、【万达电影】(相关纪要附后)若疫情的影响消除或减弱,万达的弹性最大。 不可能期望公司2023年能够完全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公司在2020-2022年尤其是2022年受损幅度最大,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公司弹性较大。 这个弹性到底有多大,只能去测算能够恢复到2019年的百分之多少的水平。 考虑2023年疫情防控与政策的不确定性,所以公司层面也很难去清晰判断或定量2023年整体基本面的运行情况(收入与利润端)。 我们仔细去分析了在2020-2022年,尤其是2022年受损程度,根据受损程度,一个在受损期间公司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再看2023年有多少张力和弹性能够出来。 院线行业,受损最严重的不是在2020年,而是2022年。 各家院线公司在2021年末做2022年预测的时候,并没有预期到2022年的情况,受影响都比较大。因为2021年稍微有所恢复,但没预计到2022年环境更差。 我们关注点有两个,第一,院线标的受损程度有多大,第二,在受损期间(2020-2022年),各家公司的主观能动性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做了什么调整)。 万达的应对调整核心有两点,增收与节支。 增收方面,包括非票业务、商品销售、脱口秀、剧本杀等,在主营业务之外积极拓展,本身公司在业内管理水平比较高。 公司在2021年底并没有预期到2022年会有这么大的预期差,所以在2021年底制订计划相关责任人的KPI时,2022年不管遇到什么突发情况, KPI没有任何下调,这体现了公司管理上的优秀。 在政策补贴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在包场业务、付费会员等方面都在积极进行探索。公司转变经营模式,这是调研过程中比较超预期的地方。 在面对疫情的冲击下,公司做的最大转变就是改变经营模式,即布局轻资产模式,一方面淘汰掉本身盈利不好的影院,增加轻资产模式去运营管理院线,即院线资产本身不属于公司,但资产运营状况跟公司收入与利益是息息相关的,公司计划未来轻资产模式下影院的扩张速度是每年50-60家。 因此,一旦疫情好转,万达本身不仅弹性比较大,还能改变运营模式,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利润表中的财务指标会有变化,公司的毛利率与ROE预计大幅提升。 总体来说,万达的逻辑在于,第一,疫情影响消退本身所带来的弹性;第二,商业模式转变所带来的弹性,这是超预期的地方;第三,爆款内容的驱动。 2、【中国电影】中国电影是典型的内容产业中有牌照的公司,公司是进口片唯二发行方之一(另一个是华夏),中国电影自从上市之后,最近两三年的股价一直在10-12元左右,从市值角度,这是牌照的价值。 公司的策略在于,第一,自2019年开始发力制作端,参投一些头部电影(如流浪浪地球1和2),甚至有主投主控的,最近几年明显看到中国电影在参与投资方面,出现中国电影身影的概率非常高;第二,布局科技板块,即cinity影院,高科技观影体验,截至今年10月1日,全国CINITY数量为70多个,后续与横店影视合作再新开20余个CINITY影厅,与万达合作约10个CINITY影厅,基本能在12月搭建完毕,这是差异化竞争。 院线影院业务,对公司肯定有拖累,与万达类似,成本端比较刚性,清算一小部分。 院线行业是整体出清,但也给龙头公司带来了好的发展契机,后续等待好的时间点,新建或者并购影院也是有一定的可能性。 总结来说,中国电影的主要逻辑有两点,第一,参投制作头部影片,即爆款电影的逻辑对于中国电影的驱动性更强;第二,进口片政策一旦有变化,为中国电影带来的弹性会更大。 3、【华策影视】(相关纪要附后)公司在经历了行业从2018-2022年连续多年的行业出清、政策监管趋严中,自身的经营基本盘仍然非常稳健。 第一,华策是做电视剧业务出身,在互联网视频平台起来之后,电视剧所处的整个产业链在最近这五年尤其是2018-2022年,互联网视频平台压力很大不赚钱,电视剧本身行业逻辑变化不大,至少目前2023年电视剧行业并没有大逻辑变化。 华策本身的电视剧内容制作能力很强,积累了自己的一些IP矩阵,可以去做一些定制剧。 因为电视剧所处的行业上下游都比较难,总的来看,目前电视剧业务23年对华策的股价驱动力尚不明显。第二,华策还有部分电影参投的业务,与万达、中影类似的爆款逻辑驱动,2023年会有爆款内容的驱动力。 第三,海外发行业务,三大在线视频平台有很多内容在往海外发行,华策作为行业剧集龙头,可以发挥龙头的主观能动性,去布局这个方向。 第四,华策很多的剧是大IP,可以基于整个IP大链条去做很多的拓展,比如周边、衍生等的变现,以及NFT藏品、版权变现等,有很多方式上的创新可以去探索。 第五,影视人才的培养、培训方面,即教育方向,依托龙头地位后续可以有强的表现。变数在于,影视产业链相关教育培训是放在集团还是上市公司体系内去做。 2023年华策最大的看点,第一,本身有爆款电影的驱动逻辑;第二,在影视教育培训方向上有重要的落子布局,看后续具体怎么去落地;第三,基于IP的衍生变现方向上有很强的探索能力,且这种探索跟全球发行也相关;第四,本身公司有IP,所以可以结合NFT、AIGC所涉及的新生产关系玩法上,公司有大量的素材可以进行借力。 以上三家公司的调研,反馈出2023年影响各家股价表现的驱动因素各不相同,共同是有弹性。但弹性具体有多大,尤其是院线的恢复预期,能到2019年的什么程度,这是相对的。 4、2023年传媒板块投资逻辑除了刚才提到的疫情受损的细分板块2023年迎来反转之外,还有另外两条逻辑线:第一,以飞天云动为代表的新公司,或现有标的延展出来的新业务,是板块未来的重心所在;我们预判2023年是硬件(MR)的大年,2024-2025年预计会出现较多的新公司或新业务,故2023年逻辑上这类公司将受益于MR出货量的明显上行,略有受限(无法板块行兑现明显的业绩); 第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平台型公司及其生态合作伙伴,预计将迎来反转及修复,其反转力度主要取决于各平台的行业地位、与国家战略的适配度等,这一类公司将是确定性的板块性行情。 5、近期爆款电影的内容梳理2022年电影院线市场供给端概述:2022年,继中秋档之后,国庆档作为全年最后一个重要档期,票房低迷,2022国庆档总票房约15亿(21年为42亿、20年为40亿),创2014年以来新低,其中《万里归途》总票房15.52亿,《平凡英雄》总票房2.15亿排名第二。 近期国产片与进口片已有供给恢复信号:1)国产片:根据猫眼,近期陆续有多部国产影片定档今年剩余档期,除东野圭吾同名小说改编的《绑架游戏》定档12月23日以外,其余均为中小成本电影。 从档期日历来看,10月只有4部电影上映,11月共有40多部电影上映,虽然上的是中小成本的电影,也预示着档期供给在恢复。 2)进口片:《名侦探柯南剧场版》、《坠落》(美国惊悚冒险)定档11月18日、《航海王:红发歌姬》定档12月1日;《阿凡达:水之声》定档12月16日全国上映。 2023年元旦档:目前整体定档的大片不多,当然《阿凡达2》、东野圭吾同名小说改编的《绑架游戏》在元旦档的档期之内,此外还有《保你平安》、《绝望主夫》、《透明侠侣》,都是中小成本电影。 2023年春节档:目前只定档了一部中国电影主投主控的《流浪地球2》,华策也有投资,其他电影都没有定档。 因为现在档期不确定性非常大,大家都在关注明年疫情放开预期,今年本来已经有很多电影都存在撤档的情况,比如《平原上的火焰》《检查风云》《回廊亭》《无名》等。 此外,春节档还有望上映争档期的有,张艺谋导演的《满江红》(沈腾和易烊千玺主演);《交换人生》(张小斐和雷佳音主演)张小斐和雷佳音主演的。 A股上市公司相关的公司,包括博纳影业的《无名》(梁朝伟、王一博、周迅主),光线传媒的动画电影《深海》,万达电影的《倒数说爱你》。 内容端,电影行业供需两端望触底回升,建议关注影片储备丰富的影视制作公司及头部院线公司Ø内容端,看好重磅影片定档带来的公司业绩修复:光线传媒(动画大片《深海》)、博纳影业(主投主控主旋律影片《无名》),华策影视(《流浪地球2》定档2023年春节档);Ø院线端,受益于电影大盘的修复,看好运营能力强,且有望市占率提升的龙头标的:推荐万达电影、中国电影等,关注横店影视、金逸影视等。 Ø进口片发行:中国电影作为发行方受益。 ————————————————————万达电影基本面沟通时间:2022年11月11日Q:公司基本面大致情况与变化以及四季度展望。 总体上形势不容乐观,三季报披露来看虽然整体盈利但经营上并不乐观,从四季度来看,10月份比过去预期差很多,11月也没有好转趋势,甚至可能是2022年最差的,12月公司指望《阿凡达》早日上映来提振2022年整个大盘,但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2023年的行业趋势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与疫情管控程度或是开放程度、影片供给恢复程度、行业监管标准等有很大关系,公司自身对2023年的判断也只是一个谨慎乐观的态度。 2022年大面积停业还是非常严重,到目前为止大约还有40%的停业,如果疫情能够放开的话行业应该能保持比较快速的恢复,但要恢复到2019 年的状态应该还需要1-3年才能达到。 Q:公司从运营管理角度而言采取哪些措施或是调整去应对疫情反复的冲击来减少受损程度? 万达的考核制度非常严格,指标均为刚性指标即必须完成,不完成就要处分,在这方面公司也做了非常多的努力,比如2022年推出业内首创 W+计划,即付费会员模式。 对于公司而言大的思路无外乎增收节支:Ø增收来看,公司开展一些新业务比如中秋对外销售月饼,对外销售大闸蟹,以及进入脱口秀、剧本杀等业务领域;此外公司在尽力争取补贴,包括增资、税收优惠等;在世界杯期间开设一些包场等世界杯相关业务。 Ø节支来看,公司实施轻资产战略,过去每年大概有五六十家影城增速,但是思路转变后未来每年扩张速度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减少幅度。过去每年五十多家都是自己建设,而之后大部分是轻资产,只有少部分比较好的项目自己投资,来减轻公司资本开支压力。 目前行业来看基于市场环境和疫情影响拓展影城盈利优秀项目不多,继续按照原来路线扩张一方面增加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对报表也没有正向作用。另外2022年影城也在陆续进行清理,总体思路是盈利的可以留下,亏损的可以淘汰,一切以利润为导向。 绩效工资方面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完成规定任务会发全部绩效工资而完不成会有相应的扣除,人工工资和减租降费方面也有比较大的动作,受到疫情影响的影城尽可能去和业主谈判减免设备、用地等租金,进行成本优化。 Q:公司轻资产模式具体呈现形式如何以及成本优化程度如何? 公司的轻资产模式即为公司不投资,不享有影城的所有权,只行使管理权。 具体而言是投资方找到广场业主方租赁场地并进行装修建设后由万达进行管理收取管理费。 管理方式分为AB两种模式,一种是全部由万达管理,另一种是绝大部分由投资方派人管理万达只对某几个关键方面进行管理,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