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邮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关注奥密克戎新变化,我国门诊和病床资源相对较完备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关注奥密克戎新变化,我国门诊和病床资源相对较完备

医药生物2022-11-27周豫、霍亮、乔露阳中邮证券枕***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关注奥密克戎新变化,我国门诊和病床资源相对较完备

本周观点 本周我们从门诊、住院、ICU资源三个方面讨论,看看我国医疗系统到底理论上可以面对多大的冲击。 从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来看,按照2016-2019年的复合增速为3.2%计算,2021年诊疗量应达92.87亿人次,与实际相比,每日平均诊疗量的弹性空间在至少227万人次。2022年1-6月,美国、香港和韩国等五个地区的单日新增高峰占地区总人口的比重约在0.42%; 2022年6月后,东亚单日新增高峰的占比持续下降,五个国家或地区的总比重降至0.14%。假设我国14.12亿人口,按2022年1-6月单日新增最高日的平均人口比重来计算,单日新增高峰约为593万。按至少227万日就诊空间来计算,就诊率不超过38.28%,门诊端压力是相对可控的(不考虑重复就诊和地域医疗资源差异)。 从医疗卫生机构住院量来看,2020年和2021年因为疫情等原因,出现较明显下降,其中2020年下滑13.6%。从我国总住院人次、患者平均住院时长和病床使用率等情况来计算,2018-2021年我国满负荷总住院天数复合增速约在2.7%。2021年总空床天数则约为7.753亿天,平均每月约6454万天。从美国三个新冠发生高峰期来看,第一阶段住院率明显较高。而后两个阶段同处奥密克戎时期,住院率跟感染人数呈现明显负相关性,这从日本、香港的数据中也可以得到印证。整体来看,奥密克戎毒株的高峰时期住院率大体维持在3%左右。我们根据2021年平均每月约6454万天总空床天数来计算。按平均住院时间5-8天,医疗可满负荷容纳单月内平均日新增人数约897万-1434万。如果病床使用率恢复至2019年的83.6%,可容纳平均单日新增人数约为347万-555万。 从日本、韩国和美国不同新冠高发阶段的ICU床位患者比例来看,比例呈现下降趋势。理论上讲,ICU的床位也具有较大弹性,一般在临床资源较为充足的状况下,短期可实现50-100%的扩充。如果按我国现有ICU床位8万个计算,病床使用率假设也同为当期的74.6%,ICU空置床位约为2万张。再按0.4%-4%的ICU患者占高峰期日均新增比来推算,我国2万张ICU床位可支撑高峰期平均日新增病例约50-500万。 重点推荐 中邮证券医药周报:Q3非医药主动型基金医药仓位已显著低配(2022.10.24-2022.10.30) 本周医药受疫情防控边际趋紧的因素影响,板块全面承压。从交易量来看,交投活跃度有所下降。板块内部配置来看,全部板块皆出现下跌。在下周美国美联储将迎来今年最后一次议息会议背景下,超预期加息阶段有望终结,接下来港股和A股医药将有望延续全球资本再平衡下的流动性支撑,受此影响,我们认为医药板块景气度仍将或可维持较高水平。我们短期仍旧建议弱化个股,重视板块β的投资策略,尤其是在市场流动性支撑所带来的机构提仓位动作下,偏白马标的的投资机会: 中邮证券医药周报:三季报披露完毕,板块性价比再提升(2022.10.31-2022.11.6) 中邮证券医药周报:海外CXO三季报总结 , 行业增速边际出现提升(2022.11.7-2022.11.13) 中邮证券医药周报:医药景气度持续回升 , 融资前端回暖或先于后端(2022.11.14-2022.11.20) 医疗消费——疫情防控放松预期不变,政策持续支持民营医疗服务。卫健委近期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国内防控政策或进一步放松,因疫情对医疗服务机构的影响也将出现边际减弱。部分民营医院和血制品企业将显著受益,建议关注:天坛生物*(600161)、国际医学*(000516)、爱尔眼科*(300015)等。 医疗新基建后周期——医疗新基建历经两年,进入后周期阶段。 医疗新基建趋势起于2020年,2020-2021年各类型医院建设项目立项面积同比大幅增长。当前医疗新基建景气度从前端土建开始扩散,后续的医疗专项工程、医疗设备采购、医疗信息化等将陆续受益。同时,国家出台财政贴息政策,支持国产医疗大型设备的采购力度,建议关注:迈瑞医疗*(300760)、华康医疗*(301235)、康众医疗*(688607)、祥生医疗*(688358)等。 原料药——在上游原材料成本不断下降,海运价格逐步回归疫情前和美元Q3以来走强汇兑损益及收入端提升的背景下,整个板块业绩有望在Q3出现快速反转,beta效应叠加部分个股的短期催化或引领整个板块走出低谷。重点推荐:同和药业(300636)等。 创新药——Q3在美元指数不断推升的背景下,国内创新药板块与港股18A均出现快速的回撤,但美国XBI指数却受美元资产回流而表现相对较好。因此,我们看好在9月底美元指数见顶后的国内创新药板块与港股18A的补涨行情,尤其看好在配置初期,市场研究较为深入的且临床、产品上市和BD进展皆较为顺利,尤其是核心管线已被充分验证的标的。建议关注:荣昌生物-B*(9995)、康方生物-B*(9926)、康宁杰瑞制药-B*(9966)等。 CRO——前期受一级市场投融资不景气,中美关系及新冠大订单等多因素扰动,整体医药外包板块估值出现快速回撤,但相信随着行业内部分优质公司业绩不断兑现,以及近期海外部分CRO企业全年业绩指引上调等事件催化,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与业绩双升。建议关注:昭衍新药(603127)、药明康德*(603259)、泰格医药*(300347)等。 (其中,标注*的暂未深度覆盖) 风险提示 全球供给侧约束缓解不及预期;美联储加息超预期;一级市场投融资不及预期;医药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疫情防控政策超预期。 1中邮观点: 1.1本周观点 门诊会面临多大压力? 从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来看,2016-2019年的复合增速为3.2%,在不考虑2020年后医院端投入加大,建设加快背景下,剔除疫情影响,假设诊疗量仍维持3.2%复合增速不变,2021年诊疗量应达92.87亿人次,每日平均诊疗量的弹性空间在至少227万人次。(不考虑季节波动) 图表1: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亿人次) 我们统计了从2020年6月以来的三个时间段的五个国家或地区新冠单日新增高峰人数及总人口占比情况,其中2020年6月-2021年6月,全球疫苗接种还没有普及背景下,病毒传播力相对较弱,东亚整体新增人数占总人口比例非常低,约在十万分之二至六,而美国则相对较高,平均来看比例约在0.06%;2022年1月-2022年6月期间,因为奥密克戎毒株的出现,传播力大幅提升,从单日新增高峰来看,香港和韩国的比例甚至超过了1%,平均约在0.42%; 之后,在2022年6月后,奥密克戎病毒处于稳定期,传播力并没有持续提升,东亚单日新增高峰的占比持续下降,五个国家或地区的总比重降至0.14%。 图表2:美国等地区单日新增高峰及人口占比情况 从全球经验来看,新冠病毒的传播力的强弱跟变异株、群体免疫阶段和疫苗接种关联度较大。假设我国14.12亿人口,按2022年1月-2022年6月单日新增最高日的平均人口比重来计算,单日新增高峰约为593万。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为18.7%,按至少227万日就诊空间来计算,就诊率不超过38.28%,门诊端压力是相对可控的(不考虑重复就诊和地域医疗资源差异)。 住院会面临多大压力? 从2016-2021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住院量来看,2020年和2021年因为疫情等原因,出现较明显下降,其中2020年下滑13.6%。 图表3: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住院量(入院万人次数) 从2018-2021年各类别医院的病床使用率来看,2020年和2021年出现了较明显下降,其中公立医院下降最快,从2019年高峰的91.2%下降至2020年的77.4%,2021年虽然回升至80.3%,但距2019年高点仍有较大空间。相反民营医院因为本身病床使用率并不算高,整体受疫情影响相对有限。 从不同级别医院的情况来看,三级医院下降最快,从2019年几乎满负荷使用率的97.5%快速下降至2020年的81.3%,超过16%;而二级医院则下滑了约11%;与此同时,一级医院则受影响相对较小,2020年相较2019年病床使用率下滑仅3%以内。 图表4:2018-2021年医院病床使用率(%) 从我国总住院人次、患者平均住院时长和病床使用率等情况来计算,2018-2021年我国满负荷总住院天数分别可以达到28.11亿天、28.95亿天、30.24亿天和30.49亿天,复合增速约在2.7%。2021年总空床天数则约为7.753亿天,平均全国每月约6454万天。 图表5:2018-2021年我国住院数据及总空床天数 从美国三个新冠发生高峰期来看,第一阶段因为当期新冠毒株毒力较强,住院率明显较高。 而后两个阶段同处奥密克戎时期,住院率跟感染人数呈现明显负相关性,传播力较强时,住院率就会出现低水平的情况。这从后面的几个国家也可以得到印证。 图表6:美国三个阶段新增高峰时期住院率情况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来看,新冠以来的历史住院率有三个较明显特征。1)2022年之前毒株毒力相对较强,住院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整体呈现了下降趋势。2)任何时期的住院率和新发患者人数均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3)2022年以来,无论新发患者人数是低水平还是高水平,住院率皆处于较低水平,现阶段住院率仅2%。 图表7:日本新冠住院率情况 从香港第5波疫情的数据来看,截至2022年11月25日,新冠平均住院率为4.78%,跟日本和美国情况相近。 图表8:香港第5波疫情(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11月25日)数据 整体来看,奥密克戎毒株的住院率相较初期毒株已大幅下降,高峰时期住院率大体维持在3%左右,社会获得群体免疫阶段时,住院率或高于5%。 根据香港2022年2月高峰期的实际数据,普通型患者占比5%,住院最长为14天(平均7天),而需要治疗的轻症患者的住院最长可为7天(平均3.5天),占比在10%左右。综合来看,平均普通型和需要治疗的轻症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约为5-7天。 根据JournalofInfection上对今年上半年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共165760例新冠病例的研究数据,病例的平均住院天数为7.18天,50%的患者6天内出院,90%的患者在10天内出院。 图表9:我国月度住院人数压力测算(按3%高峰期住院率) 我们根据2021年总空床天数则约为7.753亿天,平均全国每月约有6454万天来计算,不额外统计其他病床的挤占情况。按平均住院时间5-8天,医疗可满负荷容纳单月内平均日新增人数约897万-1434万(不考虑地域因素)。如果病床使用率恢复至2019年83.6%的水平,可容纳平均单日新增人数约为347万-555万。 高峰期ICU病床会面临多长等位时间? 从日本、韩国和美国不同新冠高发阶段的ICU床位患者比例来看,比例呈现下降趋势。一方面,毒株毒力在下降;另一方面,ICU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长也在缩短。以2022年2月香港数据来看,危重症住院时间平均为13天,高于普通型患者的7天和轻型患者的3.5天。 理论上讲,ICU的床位具有较大弹性,一般在临床资源较为充足的状况下,短期可实现50-100%的扩充。以2020年2月底疫情发生之初的意大利伦巴第地区为例,该区在48小时内,15家中心医院共为新冠患者准备了130张ICU床位。截至3月7日,已为疫情准备了482张ICU床位,占到伦巴第地区疫情爆发前ICU总床位数的六成多。 如果按我国现有ICU床位8万个计算,病床使用率假设也同为当期的74.6%,ICU空置床位约为2万张。再按0.4%-4%的ICU患者占高峰期日均新增比来推算,我国2万张ICU床位可支撑高峰期平均日新增病例约50-500万。 图表10:日本、韩国和美国三个阶段新增高峰时期ICU住院人数相对日均新发患者比例 从重症和危重症比例情况来看,今年无论国内还是日本均呈现低比例的状态,几乎没有差异性。 图表11:中国部分地区和日本重症及危重症比例情况 1.2重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