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未知机构]:✔今日热点①|华泰固收 MLF续作:看似缩量,实则中性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今日热点①|华泰固收 MLF续作:看似缩量,实则中性

2022-11-15未知机构孙***
✔今日热点①|华泰固收  MLF续作:看似缩量,实则中性

✔今日热点①|华泰固收 MLF续作:看似缩量,实则中性 11月15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8500亿元1年期MLF和17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75%、2.0%。我们对此点评如下: ①关于不降息的逻辑,我们昨日报告已经有过阐述:第一,政策需要讲针对性和“效能”,当前稳经济关键是提升微观主体活力。 第二,政策利率与GDP增速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过低的实际利率并不能激发有效需求,这一点在欧美经济体过去十几年的经历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第三,疫情防疫政策优化、房地产政策放松在路上,货币政策反而要未雨绸缪、走在曲线前面。 第四,从外部均衡看,汇率贬值预期一旦发散,大幅偏离合理均衡水平也会对金融体系和心理造成不利影响。 总之,内外制约之下央行降息的空间已经相当有限,后续货币政策的重点仍在于结构性工具、信贷支持和房地产纾困。 ②量的层面,MLF缩量,但其他补充,对流动性影响偏中性 目前银行对于中长期流动性的需求并不低,今年9月底是央行流动性投放由被动转向主动的分水岭,我们测算超储率已经从上半年的1.6%附近降至1%附近,银行间水位降低意味着资金面稳定性下降,加上大行等对于流动性的预期逐渐发生变化,存单利率也在不断提价。 目前国股行一年期存单利率为2.4%以上,较前期低点已经上行超50BP。从本次央行操作公告看,“充分满足”说明资金面整体仍是平衡态。 本月MLF小幅缩量,央行对此解释为“11月以来人民银行已通过抵押补充贷款(PSL)、科技创新再贷款等工具投放中长期流动性3200亿元,中长期流动性投放总量已高于本月MLF到期量。 ”事实上,尽管存单利率在上行,但其价格依然在MLF之下,因此银行并没有超额报量的需求,但中长期流动性缺口客观存在,结构性工具可以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目前PSL利率为2.4%,再贷款利率为1.75%,均低于MLF,因此本次操作对于流动性整体影响偏中性。而逆回购放量可能是基于对冲税期的考虑,增强短期操作灵活度,不需过度解读。 ③目前还无需担忧货币政策紧缩风险 当前基本面格局是“弱现实+强预期”,短期疫情仍在攀升,出口放缓压力加大,居民去杠杆未见逆转,10月消费数据明显弱于预期。 种种迹象表明地产和疫情对经济的现实约束仍在,因此货币政策需要保持一定的支持力度,资金面还不具备收紧基础。 ④资金面“收敛不收紧”判断不改 虽然从量上看,结构性工具和MLF“一放一收”,对流动性总量并无影响,但我们还是需要关注央行态度的微妙变化:首先,结构性工具的首要功能 是结构性,其次才是总量性。 截至今年9月底,央行的结构性工具已经累计投放了近5000亿,但此前央行并未过度强调其作为基础货币投放的手段。 其次,相比于MLF,结构性工具的流动性传导有一定间接性,由于结构性工具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因此其资金流动方向是央行-申请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中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漏损率”。 总之,流动性投放方式的转变决定了资金面已经走出之前极度宽松的局面,低水位之下,资金波动加大,利率收敛可能是常态。 ⑤市场启示:中短端短期调整到位,进入新的振荡期而非单边市我们上周周报提醒,本周MLF市场可能会小失望。 但好消息是经过昨日大幅调整之后,中短端已经达到合理水平:第一,一年期同业存单的关键锚是MLF利率,目前二者利差为30bp,已经接近历史平均水平;第二,资金面收敛不收紧之下,2%可能是DR007的偏上限水平,而目前1年期存单、3年期国开与7天回购利差分别为50BP和80BP,仅从息差杠杆的角度考虑,中短端定价相对合理。 第三,疫情优化对经济的影响是预期先于现实,在基本面好转之前要先提防变差的可能,这决定了债市短期还不具备趋势性走熊的基础。整体上,我们认为中短端压力已经基本释放,近期摊余成本产品到期对中短端政金债需求有一定支撑,这些资金关注配置机会。 而长端还将围绕疫情和地产、机构赎回等预期反复波动,进入新的振荡期而非单边市。中期利率中枢抬升的判断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