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定位,生态合作,优势竞争,创新突破 保险机构养老金融竞争策略研究 目录 1引言4 2养老金融的市场格局和发展趋势6 2.1养老金融的市场概况6 2.1.1第一支柱:绝对主导地位,缺口持续扩大7 2.1.2第二支柱:参保覆盖面窄,发展遭遇瓶颈7 2.1.3第三支柱:仍处起步阶段,发展空间巨大8 2.2养老金融的发展趋势8 2.2.1社会层面8 2.2.2经济层面9 2.2.3政策层面9 2.2.4需求层面10 2.2.5技术层面11 2.3养老服务市场缺口分析12 2.3.1养老服务支出比例12 2.3.2居家养老服务缺口13 2.3.3城市服务机构和设施缺口14 2.3.4养老床位缺口15 2.3.5长期护理保障缺口15 3保险公司在养老金融市场的竞争优劣势分析16 3.1养老金融的市场组成16 3.1.1养老金金融17 3.1.2养老服务金融17 3.1.3养老产业金融17 3.2养老金融的竞争格局18 3.2.1银行(含银行理财子公司)18 3.2.2券商18 3.2.3公募基金18 3.2.4信托19 3.2.5保险(含保险资管)19 3.3养老金融的多重属性20 3.3.1金融属性20 3.3.2服务属性20 3.3.3技术属性20 2保险机构养老金融竞争策略研究 4 5 6 3.4保险公司在养老金融市场的优劣势总结 3.5差异定位:定位支付端口,聚焦服务链接 3.5.1他山之石 3.5.2结论 3.6生态合作:生态合作伙伴,长期共赢关系 3.6.1他山之石 3.6.2结论 3.7优势竞争:立足服务属性,发挥长期优势 3.7.1他山之石 3.7.2结论 3.8创新突破:坚守底层逻辑,创新业务模式 保险公司的养老金融模式创新建议 4.1养老金金融的创新建议 4.1.1加大权益资产配置,提升长期回报水平 4.1.2应对利率下行趋势,加强资产负债匹配 4.2养老服务金融的创新建议 4.2.1细分客群精设产品,差异竞争蓝海市场 4.2.2提升运营服务能力,创新养老社区模式 4.2.3瞄准失能高龄人群,打造照护服务能力 4.2.4发挥支付综合功能,健康养老深度融合 4.2.5践行普惠金融原则,探索普惠养老保险 4.2.6利用房产金融属性,布局反向抵押市场 4.2.7聚焦专业人才短板,探索“教育+”服务闭环 4.2.8顺应营销转型需要,构建综合服务模式 4.3养老产业金融的创新建议 4.3.1发挥资本纽带作用,发力康养生态投资 4.3.2盘活地产化解风险,构建政商双赢格局 结语致谢 21 24 24 24 25 25 25 26 26 26 27 28 28 28 29 30 30 31 33 34 35 36 37 38 40 40 41 42 44 保险机构养老金融竞争策略研究3 1引言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 1.91亿,占总人口的13.5%。预计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带来过重的养老负担,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险峻。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上,我国经过2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国家基本养老、单位补充养老和个人商业养老为核心内容的三支柱养老金融体系,然而养老资金资产占比仍然较低。 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而2021年12月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规范和促进养老保险机构发展的通知》也提出养老保险机构应定位为专业化养老金融机构,进一步突出养老特点。 在政策的支持下,作为第三支柱的先行者,养老保险业将迎来行业发展机遇。我们认为,保险公司应该顺应大势,找准自身特色和优势,探索差异化定位和创新模式,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竞争策略,为我国养老体系提供有力保障,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难题。 4保险机构养老金融竞争策略研究 保险机构养老金融竞争策略研究5 2 养老金融的市场格局和发展趋势 2.1养老金融的市场概况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 “第一支柱”是由政府管理的待遇确定型公共养老金制度,“第二支柱”是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组成的年金制度,“第三支柱”是由商业养老保险、养老目标基金等构成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截至2021年末,我国第一支柱基本养老 保险基金累计结存超6万亿元,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 年金积累基金4.5万亿元,而第三支柱尚在试点,税延型 养老险和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保费收入约10亿元,三支柱占比分别为57.1%、42.9%、0.01%。相比之下,养老体系较为成熟的美国,2020年末三支柱占比分别为7.7%、53.3%、39.0%。 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是“老有所养”的有力支撑,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基本养老三支柱总量不足、结构不均,第一支柱占据绝对主导但存在日益紧张的供需矛盾,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覆盖面小,难以满足公众的养老保障需求。 6保险机构养老金融竞争策略研究 2.1.1第一支柱:绝对主导地位,缺口持续扩大 1.截至2021年末,我国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3亿,覆盖我国大部分人口。但随着新业态不断发展,部分灵活就业人群可能尚未纳入保障体系。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压力不断增加 (1982-2020年,我国老龄人口抚养比从8%提升至19.7%),近年来基本养老保险支出占收入比重持续提升。2020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和支出已出现6925.7亿缺口,且缺口将持续放大,随着人口老龄化导致领取养老金的人数不断增加,在缴费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养老金支付缺口可能进一步放大,财政压力与日俱增。 2.随着居民收入和工资水平不断提升,养老金替代率加速下滑,2021年末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已降至40%左右(国际公认较为合适的养老金替代率水平为70%-85%),而且从趋势上看,未来养老金替代率可能仍进一步下降,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水平不足。 3.目前我国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现收现付模式缺乏投资效应,会带来经济效率损失,不利于资本积累和资本形成。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各地区财政发展指数报告2021》统计,我国社保基金可持续指数已从2008年的52.5降至2020年的39.2,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 2.1.2第二支柱:参保覆盖面窄,发展遭遇瓶颈 截至2021年末,我国参加企业、职业年金的职工人数达7000多万人,积累基金4.5万亿元,补充养老作用初显,但整体覆盖范围相当有限。 1.企业年金覆盖率低且规模增速放缓。截至2021年,我国企业年金规模为2.64万亿元,占第二支柱总规模的59.60%,但因中小企业难以承受企业年金带来的成本负担,我国目前企业年金覆盖率偏低。截至2021年,共有11.75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与职工2875.24万人,仅占城镇总就业人口的6.15%。同时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自2012年增速上升至35%之后,开始逐年放缓,2019年起虽略有回升,但仍低于2012年。 2.职业年金2018-2021年复合增长率达54.01%,但其覆盖群体有限。截至2021年,我国职业年金投资规模为1.79万亿元,2018-2021年复合增长率达54.01%,占第二支柱总规模的40.40%,但职业年金仅覆盖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覆盖群体有限。 保险机构养老金融竞争策略研究7 2.1.3第三支柱:仍处起步阶段,发展空间巨大 我国养老保险第三支柱起步较晚,相较于第一支柱、第二支柱规模尚小。截至2021年末,税延型养老险和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产品累计保费收入约10亿元,在三支柱规模占比仅0.01%。但发展较为成熟的美国第三支柱占比为39.0%,我国个人养老金具备巨大的扩容潜力。 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个人养老金账户制探索正式落地。意见指出要推动发展适合中国国情、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与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相衔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协调发展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随着未来政策不断改进,税优力度不断加大,新产品相继出现,我国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将得到蓬勃发展。 2.2养老金融的发展趋势 2.2.1社会层面 1.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体系优化迫在眉睫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国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91亿,占总人口的13.5%,而预计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与老年人口不断攀升相对应的是,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2021年1062万的出生 人口创下了近年来新低,比2016年下降了 43.6%。 人均寿命延长和生育率下降,同时也带来劳动力人口老年抚养比的逐年上升。2019年,我国老年抚养比为19.6%,较2018年度的16.8%增长了2.8个百分点,增幅为11年 来最大。据预测,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占比将突破20%,老年人口抚养比将突破30%。 2.“9073”有望打破,第三支柱成养老体系转型关键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与2010年相比, 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 同时,家庭结构相较过往也有简化的趋势。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平均每个家 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的3.1人减少0.48人。 8保险机构养老金融竞争策略研究 在人口受教育程度普及以及家庭结构的简化趋势下,国民对新型养老金融产品接受度更高,传统的“9073共识”(90%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有望被打破。在新型养老结构驱动下,也将推动第三支柱进一步发展。 2.2.2经济层面 1.世界经济全球化面临深刻调整,经济双循环是我国平稳过渡的关键 全球经济将处于低速增长期,技术革命、城市化是多数发展中国家未来增长的潜力所在,也将是未来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但由于人口增速放缓、老龄化加速和环境保护治理等诸多压力,全球经济整体增速将长期处于低速增长期。与此同时,国际贸易平衡呈现新变化,贸易摩擦、地缘冲突也将大幅增加,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十四五”规划要求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国内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终结,高质量发展进入新航道 “十四五”时期,传统制造业在陆续达到峰值后占比持续下降,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继续提升。制造业服务化趋势将推动生产服务业比重持续提升,新动能对传统动能的替代加快。我国将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发挥我国市场优势,由消费扩大内需,提高生产水平,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并使各类要素实现高度市场化配置。 2.2.3政策层面 1.国家:强调推进保障和服务,建立第三支柱个人账户制 从2018年的“拓展保险市场的风险保障功 能”,到2019年的“增强保险业风险保障 功能”,再到2020年的“强化保险保障功 能”,直到2021年的“提升保险保障和服务功能”,保险的保障功能一直是政府工作报告的关注重点。但服务功能在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被提及,反映出提高服务质量是养老保险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方向。 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意见》指出,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不再采用产品制,转而采取账户制运行模式,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同时也对个人养老金的缴费、投资以及领取阶段也作出了更详细的规定。将原本的产品制转向个人账户制,参保人通过个人账户购买个人养老产品。产品制在缴费、投资、征税环节都要面向不同的产品管理人,手续繁多,不利于第三支柱养老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