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昆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联合编制 慢性病2030: 创新加速变革 白皮书 2022年11月 封面图片:Olemedia,GettyImages–内页图片:GettyImages 目录 3前言 4提要 51简介 51.1慢性病患者的健康受到疫情威胁 61.2慢性病管理服务的供给面临挑战 61.3提升慢性病管理能力强化卫生服务体系 72疫情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应对慢性病管理挑战的措施 72.1增加临时卫生服务点,减少新冠疫情对慢性病住院患者的影响 82.2提高诊疗服务效率,满足慢性病患者门诊服务需求 82.3采取灵活的应对措施,保障慢性病患者用药可及 93向整合型卫生服务体系的转变 103.1以患者为中心,重塑疾病诊疗流程和模式 163.2效率提升,重视创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203.3关口前移,注重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 224建议 224.1从疫情应对中总结经验,全局谋划卫生服务模式转型 224.2优化重大疾病的诊疗模式,提高医疗服务的有效性 234.3建立健康生态系统,改善卫生服务的连续性 234.4基层医疗与数字技术结合,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234.5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广泛地开展国际公共和私营部门合作 24附录:受访专家 25参与写作人员 26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 本文件由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作为对项 目、洞察领域或互动的贡献。本文所呈现的调查结果、解释和结论是世界经济论坛推动和认可的协作过程的结果,其不一定代表世界经济论坛或其成员、合作伙伴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全部观点。 ©2022世界经济论坛。版权所有。 严禁以任何方式(包括复印和刻录)或通过任何信息存储和检索系统复制或传播本出版物的任何内容。 慢性病2030:创新加速变革2 2022年11月慢性病2030:创新加速变革 前言 陈黎明 大中华区主席,世界经济论坛,中国 刘运国 联合主任,昆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中国 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全球和各国卫生系统的脆弱性。已经步履维艰的卫生系统将资源优先分配于应对新冠疫情,这更加剧了慢性病患者的风险和负担,导致其正常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出现中断。 非传染性疾病,也称为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糖尿病,仍是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全球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到近四分之三。每年有1700万低于70岁的人口死于慢性病,其中86%来自中低收入国家1。以慢性病人口最多的中国为例,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比达到88.5%,其中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为80.7%2。 在本文写作之时,疫情正处于过渡阶段,现在正是复盘的最佳时机——我们需要总结经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疫情应对中总结出一些可以长期化的最佳实践,帮助我们在发展中国家建立更有韧性的卫生系统。新冠疫情使我们有机会重置卫生系统事务的优先级,卫生系统将有可能通过创新实现转型的跨越式发展。 在新冠疫情的过渡期,发展中国家有机会提升卫生系统的公平性、可及性、质量、效率和韧性。慢性病面临迫在眉睫的全球性挑战。各国政府、私营部门和国际组织必须紧密团结、加强合作,秉持学习和分享的核心精神,共创健康未来。 全球团结合作正当其时。 慢性病2030:创新加速变革3 摘要 KellyMcCain 健康与医疗行业项目总监,世界经济论坛 刘畅 健康与医疗行业负责人,世界经济论坛 慢性病2030:创新加速变革4 在本报告中,我们对G20国家的政策制定者、行业领袖和学术专家深度访谈,以总结经验、高效的方法和创新策略,结果令人乐观。 发展中国家对慢性病带来的挑战作出了快速反应,增加了卫生服务供给并加强药品供应保障,以降低新冠疫情带来的医疗资源挤兑效应。报告考察了一些针对疫情的快速应对措施,经过缜密的计划和谨慎的实施后,是如何提升卫生系统的公平性、可及性、质量、效率和韧性,并解释了其为何应当长期化。 这些可复制的举措包括跨病种的、以人为本的整合式医疗服务模型,赋能和动员基层社区初级卫生保健能力进行早期筛查和诊断的创新尝试,以及通过与数字技术的智能整合,增加医疗保健的可及性并改善诊断和治疗的举措。 虽然仍有优化的空间,但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创新先驱提出了成本效益高且全球各国适用的慢性病干预和治疗路径——不论其收入水平皆可受益。 正如报告指出,为了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的目标,我们必须开诚布公地反思经验教训,以便找出差距,确定新的优先事项。我们需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建立以人为本的整合医疗模式。我们应该积极和创造性地打造一个生态系统,将数字技术的进步整合到患者旅程(patientjourney)和初级保健机构中,以提高可及性和医疗服务质量。如果没有全球公共和私营部门合作,生态系统将无法构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挽救生命,减轻卫生系统负担,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之具体目标3.43。 1 简介 新冠疫情对慢性病管理产生了长期且严重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卫生服务体系需要做出更加积极的改变。 截至2022年9月20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大流行已在全球造成618,155,539例感染以及6,533,516人死亡4。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和经济不确定性,各国的卫生服务体系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其中新冠肺炎疫情对慢性病患者造成的影响以及给慢性病管理 带来的挑战尤为突出。以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糖尿病为主的慢性病以及精神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极大的疾病负担,其中发展中国家占比达到80%以上5,而这些国家的卫生服务资源和服务能力更加有限6,因此新冠疫情可能造成了更大的冲击。 1.1慢性病患者的健康受到疫情威胁 相较于健康人群,慢性病患者更易感染新冠肺炎7,且感染后病情进展更快、严重程度也更高,60%-90%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可归因于一种或多种慢性病合并症8,9,10。慢性病患者还会在心理健康方面受 到疫情的影响,表现出更高的并发焦虑和抑郁的概率11。由于担心去医院就诊会增加感染风险,还有一些慢性病患者会主动放弃治疗。 慢性病2030:创新加速变革5 1.2慢性病管理服务的供给面临挑战 除了个人的健康受到了直接影响之外,慢性病患者在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方面同样面临挑战。为了控制新冠病毒的传播,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先后采取了封闭隔离的管控措施,以尽量避免易感人群接触感染,由此导致慢性病患者在新冠疫情期间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得相应的医疗服务。 2020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一项针对新冠肺炎疫情下慢性病医疗卫生资源和服务状况的评估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163个国家和地区中,122个国家或地区报告慢 性病医疗卫生服务中断,31%的国家中断了心血管疾病的急诊服务,42%的国家中断了癌症治疗服务,49%的国家中断了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的治疗服务,53%的国家中断了高血压治疗服务12。此外,疫情防控对医疗资源产生了挤兑效应、基层医疗机构能力不足难以保障慢性病药品供应等,都影响了慢性病管理服务的供给。尽管缺少明确的统计数据,但根据WHO估算,2020-2021年间,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超额死亡约为1490万例,其中包括与新冠疫情间接相关的死亡13。 1.3提升慢性病管理能力强化卫生服务体系 2015年,联合国所有会员国一致通过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见SDG3.4)提出:到2030年,通过预防、治疗及促进身心健康,将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较2015年的水平减少三分之一14。到目前为止,很少有国家实现甚至接近这一目标15。根据WHO数据,每年有1700万慢性病患者过早死亡 (死亡年龄小于70岁)。无论是出于本国国民的健康考虑,还是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升慢性病管理的能力和效率,并且推动卫生服务体系的转型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都至关重要。 值得庆幸的是,提升慢性病管理能力的相关实践也有助于整体卫生服务体系的强化。宏观策略上,慢性病管理具有跨临床科室领域的特征,可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施策提供锚点。具体实施中,从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着手,有助于筑牢卫生服务供给、卫生信息系统、药物供应保障等卫生体系的“基石”16,以更好地应对慢性病和传染病的双重威胁17,为“下一次大流行”做好准备。 慢性病2030:创新加速变革6 2 疫情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应对慢性病管理挑战的措施 卫生服务体系采取了更加灵活的应对方式以减轻新冠疫情突发产生的影响 在新冠疫情发生后,为了尽可能减小疫情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维持慢性病患者正常的住院、 门诊以及用药保障方面都制定了一些快速的应对方案。 2.1增加临时卫生服务点,减少新冠疫情对慢性病住院患者的影响 一些国家或地区采用了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方式,将部分医院设为新冠肺炎救治的定点医院,负责新冠肺炎感染者的救治工作,其他医院则尽可能维持正常的运转,收治未感染新冠肺炎的慢性病患者。 这种应对方式在感染病例散发的时候很好地保证了医疗服务的供给,但当感染病例出现大面积爆发时,医院的床位仍然会出现严重的短缺。 慢性病2030:创新加速变革7 中国率先于2020年在武汉市采取了新建“方舱医院”的措施,通过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地增加用于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疗资源,以减少疫情对医院常规医疗资源的挤兑。塞尔维亚、印度、印尼等国家 18,19,20,21也采取了类似的方式,通过新建用于隔离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设施,尽可能保证在应对新冠疫情的同时满足慢性病患者的医疗需求22。 2.2提高诊疗服务效率,满足慢性病患者门诊服务需求 面对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卫生系统更加强调服务效率的提升。疫情期间,医疗机构更加重视预检分诊的作用,适当地优化为慢性病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的流程,缩短患者的等候时间。部分国家制定了多种慢性病的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以提高服务的规范化23,24,25,26。患者更多地被鼓励通过基层医疗机构获得适当的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家庭医生利用移动社交工具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互动沟通,开展随访服务。 新冠疫情期间尤其是感染病例高发时期,互联网医疗成为缓解实体医院医疗服务压力的重要工具,通过提供“无接触”的医疗服务,降低了患者线下就诊的感染风险,同时也满足了慢性病患者的居家治疗与用药需求。 2.3采取灵活的应对措施,保障慢性病患者用药可及 慢性病2030:创新加速变革8 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持续用药,一些保障慢性病患者用药的措施包括: –指定定点药房,作为向慢性病患者提供药品的主要渠道。以中国为例,武汉在疫情后在全市范围内确定了50家定点零售药店,服务慢性病患者27。上海、北京、吉林等城市也在疫情期间通过指定慢性病定点药房的方式,缓解因医疗机构服务关闭造成的购药难问题28,29。 –放宽对于慢性病患者处方时间的限制,实施“长处方”政策。中国的国家医疗保障局在2020年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处方用药量放宽至3个月,保障慢性病患者的长期用药需求30 ,在此之前对处方用药时间的限制通常为1-2个月。部分地区还鼓励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师或签约的家庭医生开具处方,以及制定适用于“长处方”的药品目录31。还有一些制药企业推出了大包装版的慢性病药品,可以一次满足三个月的药量32。 –普遍开展“送药上门”服务,减少人群接触。鼓励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或药品配送企业,为符合条件的签约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送药上门”服务。也有一些互联网科技企业与连锁药房合作推出“线上药房”,患者通过手机APP就可以享受30分钟内药品配送到家的服务。 作为短期内应对疫情影响的工具,这些举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慢性病管理受到的压力。但也由于其应急性,未能完全消解疫情导致卫生服务中断所产生的影响,慢性病患者仍然在面临无法及时获得救助的困境。即便如互联网配送药品提高了服务的便利性,但对于特殊群体,譬如老年群体,在满足老年人的服务方面存在不足,适老标准有待完善。但如果要适应新冠疫情“常态化”的趋势,或是为“下一次大流行”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