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3日 电力设备新能源 持续看好储能、锂自主可控、光伏电池新技术 ——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周报20221113 电力设备新能源买入(维持) 作者分析师:殷中枢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8040004010-58452063 yinzs@ebscn.com 分析师:郝骞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0050001021-52523827 haoqian@ebscn.com 分析师:黄帅斌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0080005021-52523828 huangshuaibin@ebscn.com 分析师:陈无忌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2070001021-52523693 chenwuji@ebscn.com 联系人:和霖 021-52523853 helin@ebscn.com 行业与沪深300指数对比图 10% -3% -15% -28% -41% 11/2102/2205/2208/22 电力设备新能源沪深300 资料来源:Wind 要点 整体观点: 持续看好储能、锂自主可控、光伏电池新技术。(1)储能:赛道景气度高,当前户储估值处于低位;持续推荐火电及灵活性改造、压缩空气、高压级联等投资机会。 (2)锂电:锂资源自主可控是主线,关注盐湖提锂、锂电回收、钠离子电池等;锂电中游估值整体处于低位,需关注疫情政策调整后的新能源车消费数据改善情况。 (3)光伏:持续关注硅料与硅片的价格下降情况,电池片、胶膜粒子新技术为重要投资方向。(4)风电:短期内关注近海审批与海风建设相关政策出台情况,中长期不改赛道高景气性。 推荐宁德时代、亿纬锂能、锦浪科技、德业股份、爱旭股份、孚能科技,关注倍杰特、四方股份、科陆电子、钧达股份、长盛轴承。 储能: 高比例新能源下的必然要求:火电及灵活性改造、各类储能、特高压1、陕鼓动力中标300MW压缩机组,各类储能技术产业化提速。 (1)11月10日,陕鼓动力发布公告,中标湖北应城300MW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中的压缩空气机组,这意味着湖北应城压缩空气储能项目进入了加速建设期。 (2)各类新型储能技术产业化进程加速。基于当前电网的消纳能力,我们判断2023年将会是国内储能发展的大年。根据我们当前对建成、在建、招标、及规划项目的 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10月,压缩空气项目合计规模3.6GW,液流电池项目合计1GW,熔盐储热项目合计4.8GW。 2、从未来光伏、风电项目整体思路来看:(1)新能源+煤电/储能,当地可消纳便消纳;(2)新能源+煤电/储能+特高压,如大基地当地不好消纳便外送,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趋势。(3)大基地外送中,特高压建设是重要的趋势,中期核准更多只是时间的问题。 3、投资方面:火电及灵活性改造,关注东方电气、上海电气、青达环保。各类储能 /特高压,关注陕鼓动力、东方电气(压缩空气);国网英大、上海电气、钒钛股份 (液流电池);首航高科(熔盐储热);许继电气、四方股份(特高压)等。 锂电: 1、上游锂资源强调自主可控:加拿大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命令三家中国公司剥离其在加拿大关键矿产公司的投资,强化国内锂资源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同时,电动车及锂电产业链公司均在加快国内锂资源布局,对产业链长期资源保障也是利好。 锂资源自主可控建议关注:(1)提锂技术:倍杰特、久吾高科、蓝晓科技;(2)锂电回收:天奇股份、旺能环境。 2、下游需求方面,市场当前的关注点在于:新能源车补贴2023年降至0的原定补贴政策是否延期取消的不确定、明年新能源车销量的悲观预期、锂电各材料环节竞争格局恶化,而这些因素已经阶段性反映。市场仅预期国内新能源车销量今年600万辆,明年800万辆。而根据乘联会数据,10月乘联会新能源乘用车 厂商批发销量68万辆,环比9月增1%,同比去年10月增长约87%。据中汽协数据,2022年Q1-Q3新能源车销量456.7万辆,同比+110%。 现在市场忽略的几个方面:(1)对于明年需求预期过于悲观。 (2)没有考虑国内新能源车的海外出口机遇:2022年1-9月新能源汽车出口 71.9万台,同比增速90%,其中9月新能源汽车出口11.8万台,同比增长133%,新能源车出口继续保持强势增长的良好局面。国内10-20万元区间优秀产品对欧洲形成降维打击,且由于海外售价较高,将显著增厚电动车整体产业链利润。 (3)欧洲市场需求放缓,但BEV/PHEV结构优化对于动力电池的需求被低估;美国市场明年需求旺盛、增速高,但IRA法案问题仍存隐忧,需持续跟踪。 随着疫情政策的调整,各地精准化防控,新能源车消费端有望迎来改善,叠加年底销售冲量,中游排产依然旺盛,我们看好锂电产业链反弹机会。 3、中游格局探讨:电池整体产能过剩,但优质产能仍十分紧缺,重点关注海外占比高、下游客户优质、跟下游有谈价余地、以及储能占比提升的电池厂。 材料方面,正极环节库存收益减弱,单位盈利回归正常经营水平,磷酸锰铁锂、钠电正极的创新迭代空间仍然较大,具备赚取技术超额收益的空间;负极/隔膜/电解液龙头三季报盈利维稳,打消由于格局恶化导致盈利下滑的悲观预期。 格局趋弱虽然压制企业盈利,但我们认为预期已充分反映,且是行业发展至当前阶段的正常现象,进一步说明盈利维稳能力强的优质产能的稀缺性,对于各细分龙头来说是格局出清、市占率提升的重要窗口期。 投资建议:(1)头部电池企业不断推出新技术赚取超额利润,同时布局储能赛道,关注:宁德时代、亿纬锂能、鹏辉能源等。(2)在从0到1阶段新材料领域有布局的龙头企业,关注:振华新材、德方纳米、鼎胜新材、信德新材、科达 利、壹石通等。 光伏: 1、硅料和硅片产能逐步释放,价格呈下降趋势。 (1)硅料环节:前期所受的疫情冲击和物流运输影响逐渐恢复,硅料产能逐步释放,根据SMM数据,10月国内硅料供应环比增加约12%;硅料价格也呈下降趋势,PVInfoLink公布的本周硅料最高价较上周下降1元/kg至307元/kg。 (2)硅片环节:SMM统计国内硅片产量10月达32.9GW,环比增加6.12%, 中庚基金 11月产量续增,预计将超35GW。此外,TCL中环10月31日公示的各类硅片最新价格全面下降,PVInfoLink本周公布的210mm单晶硅片人民币价格也较上周下降1%。 我们认为在新增产能持续释放以及开工率提升的影响下,硅料与硅片价格有望进一步下行,进而带动下游盈利的边际改善和需求的释放。 2、终端需求保持旺盛带动产业链价格维持高位,大尺寸PERC电池片需求持续提升背景下基本无新增产能释放,供需形势阶段性紧缺推动盈利能力改善。我们认为大尺寸电池片盈利维持高位有望维持至2023H1,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下游需求景气度维持,大尺寸PERC电池供需紧缺态势持续,头部企业均满产且单瓦盈利有望进一步改善;(2)硅料/硅片价格近期均有所下调且展望2023年仍有望进一步下行,电池片成本有望持续下降;(3)电池片新技术百花齐放,通过高效率带来单瓦售价溢价,且技术降本持续推进带来单瓦盈利进一步提升预期。 3、投资方面:(1)2022Q4硅料价格出现拐点,叠加需求加速释放,一体化组件企业有望迎来量增+盈利边际改善,重点推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隆基绿能、晶科能源。(2)大尺寸PERC电池片阶段性供需紧缺持续致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叠加电池新技术(TOPCon、HJT、XBC)效率提升带来的盈利溢价维持,重点推荐爱旭股份,建议关注钧达股份。(3)2022Q4需求加速释放带动辅材需求环比明显提升,重点推荐福斯特、福莱特,关注海优新材、鹿山新材、洛阳玻璃。 (4)推荐布局颗粒硅、大尺寸、IBC、叠瓦新技术推动单瓦盈利持续改善,同时半导体硅片业务迎来高速发展的TCL中环。 风电: 1、短期内需关注海上风电相关政策出台情况,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赛道仍将保持高景气性。本周2022全球海上风电大会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会上发布了 《2022全球海上风电大会倡议》。针对装机目标,《倡议》综合当前发展条件以及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要求,认为在“十四五”末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需达100GW以上,到2030年累计达200GW以上,到2050年累计不 少于1000GW。长期来看,海上风电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重点关注海风四季度边际变化和海风出口市场 (1)重点关注海风在四季度的边际变化。三季度受影响而导致延缓交付的订单将结转至四季度,并有望在年内完成,海风环节四季度业绩存在改善空间。2022年海风招标数据表现优异,根据我们不完全统计,自今年年初至11月13日,国内海风招标量约21.2GW(含10.5GW框架招标),为海风装机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2)海风出海能够带来新的业绩增量,看好东南亚和欧洲海风市场的投资机会。随着东南亚新兴市场以及欧洲成熟市场推动海上风电加速发展,其需求迎来提升。当地海风产业链产能扩张需要一定周期,而国产产品逐步得到海外客户认可,随着风机、海缆、管桩等技术实力领先环节的企业出口布局逐步完善,有望进一 步打开在海外海上风电市场份额的成长空间。 3、钢价是风电板块的核心跟踪指标:短期来看,本周铁矿石、中厚板、螺纹钢等主要原材料价格有所反弹;中期来看,低需求、高库存下,钢价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间,看好后续在成本方面对于风电产业链各环节的盈利改善作用,我们将持续观测追踪。 4、投资层面建议关注三条主线:(1)海上风电产业链:整机环节推荐三一重能(23年海风产品放量),建议关注明阳智能;塔筒和管桩环节推荐海力风电,建议关注大金重工、天顺风能;海缆环节推荐东方电缆,建议关注中天科技、宝胜股份、太阳电缆。(2)风电轴承环节:国产替代进步空间广阔,关注新强联、恒润股份。(3)其他受益于行业景气以及钢价下行标的:关注金雷股份、日月 股份。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销量、海外车企扩产不及预期;风光政策下达进度不及预期;风机招标价格复苏低于预期、产业链原材料价格波动;国家电网投资、信息化建设低于预期风险。 行业及公司评级体系 评级说明 增持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领先市场基准指数5%至15%; 行买入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领先市场基准指数15%以上业 及 减持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落后市场基准指数5%至15%; 公中性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与市场基准指数的变动幅度相差-5%至5%;司 无评级因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 评卖出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落后市场基准指数15%以上;级 基准指数说明: A股主板基准为沪深300指数;中小盘基准为中小板指;创业板基准为创业板指;新三板基准为新三板指数;港股基准指数为恒生指数。 分析、估值方法的局限性说明 本报告所包含的分析基于各种假设,不同假设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出现重大不同。本报告采用的各种估值方法及模型均有其局限性,估值结果不保证所涉及证券能够在该价格交易。 分析师声明 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以勤勉的职业态度、专业审慎的研究方法,使用合法合规的信息,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并对本报告的内容和观点负责。负责准备以及撰写本报告的所有研究人员在此保证,本研究报告中任何关于发行商或证券所发表的观点均如实反映研究人员的个人观点。研究人员获取报酬的评判因素包括研究的质量和准确性、客户反馈、竞争性因素以及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整体收益。所有研究人员保证他们报酬的任何一部分不曾与,不与,也将不会与本报告中具体的推荐意见或观点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法律主体声明 本报告由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制作,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负责本报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仅为本报告目的,不包括港澳台)的分销。本报告署名分析师所持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